绿林网

城市与狗经典读后感有感

城市与狗经典读后感有感

《城市与狗》是一本由[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作,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0元,页数:4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城市与狗》读后感(一):残酷青春

这是略萨的成名作,充满着丰富的想像力,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在结构安排上有些凌乱,在技巧的借鉴上较为生涩,不够娴熟。但是,瑕不掩瑜,它仍不失为一部佳作。

小说让我想起了韩国一部电影,由权相宇、韩佳人主演的《马粥街残酷史》,残酷的青春,魅惑的青春。

《城市与狗》读后感(二):结构主义的胜利

这本小说刚上手的时候还挺劝退,没有任何前情提要,直接从一场考前偷取化学考卷的抓阄开始,切入整个故事的中段,大段的心理描写,突兀的回忆插叙,意识流的乱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交叉叙事,让情节变得愈发难懂,但是一旦熬过前面的两三章,意识流和回忆跟故事本身就开始变得莫名的融洽,甚至给叙事本身增色不少。

抛开晦涩的开局,《城市与狗》作为结构主义的代表作,彻底颠覆了我对以往阅读的认知,无论是多声部复调叙事还是蒙太奇嫁接串联情节,不断变换的人称格式,都使得初始的阅读充满崎岖坎坷,但是读的久了,这些叙事反而变成了叙事的优势,略萨的叙事手法像光,而每一步故事的展开都是从云层多层次多角度漫射到读者眼中的,像极了自然界的丁达尔效应,朦胧中带着绚丽,散乱却毫不违和,故事波折起伏,甚至层峦叠嶂却丝毫不显拖沓,这是一部充满了天赋的作品,读完足够使人心悦臣服。

比起简单的线性叙事,略萨更像是做了一道精致的大餐,原材料切开再拼接,荤素搭配,相得益彰,多声部的内心叙事强弱有序,并行不悖。回忆总是能在最恰当的地方出现,丰富人物形象的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书中人物行为驱动的内因为何。

整书前半段备述军事化学校对人性的压抑和裹挟,末尾1/3处却把立意突兀拔高,无论是中尉对自身道德标准的坚守,还是主人公对强权的秩序的挑战,还是那个最难以驯服的灵魂对自身和世界的拷问,以及强权卑鄙肮脏的反复压制,都使得故事更加立体清晰,也更具有社会性。

神奇的是略萨的故事,很少让人产生异域感,置换一下人名和街道,这完全可以是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甚至可以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的故事。或许最真挚的诉说总会具有普适性,也总能引发灵魂深处的共鸣。

真正伟大的小说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城市与狗》读后感(三):城市与狗

南美文学大爆炸时期,阿斯图里亚斯,马尔克斯,略萨是齐名的,1960年,二十出头的略萨发表第一部长篇自传小说城市与狗,一举成名。相比起前两位,他直到2010年74岁高龄才拿下诺贝尔奖,基于他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这段获奖词用在城市与狗上恰如其分。

略萨父母复婚后,长期处在父亲阴影下,十多岁的时候被送进军事学校进行三年的学习,根据在军校的读书经历他创作了这部作品。书中以四个学生为主线,美洲豹,诗人,奴隶和博阿。除了故事主线的叙述,所有章节都在四个人物的旁白中切换,现实,过去被交织在一起。所以一开始我以为美洲豹和奴隶的视角是一个人,看到中间我觉得不对,才分清是两个人。

美洲豹没有父亲,跟妈妈和哥哥生活,哥哥是卡车司机,有时候也跟朋友一起偷窃赚钱,后来被山里人捅死。美洲豹喜欢邻居的一个穷女孩,两个人一起晚上做作业,有时候也去接她,后来为了给女孩买礼物,开始跟哥哥的朋友一起偷窃。在痛打了一个与女孩一起游泳的男生后,美洲豹离家出走,偷窃为生,没过里面母亲也死了,在教父帮助下,进了军事学院。

奴隶是一个腼腆的男孩,所有人都欺负他,他暗恋着特莱莎,因为化学考试帮诗人作弊,他周末无法外出,他只能委托诗人帮他送信给女孩,而后诗人也喜欢上了特莱莎。为了能够外出,奴隶选择告密,而后在演习中死去。

诗人阿尔贝托就是作者本人,在奴隶死后,他怀疑是美洲豹杀了奴隶,于是他把军校的所有秘密告诉了军官,最终的结果军官被调离,他和美洲豹都被警告忘记一切才能毕业。

尾声的时候,美洲豹又找到了特莱莎,而诗人早已忘记了她,他又爱上了贵族有钱小姐。

略萨比马尔克斯小了九岁,他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马尔克斯,所以两个人关系很好,二十多岁的时候,略萨娶了大他十岁的舅妈,没多久就离婚了,又娶了表妹,后来因为表妹的关系,七十年代,略萨狠狠给了马尔克斯一拳,两人绝交。很多很多年后,马尔克斯请他为百年孤独写个序,略萨拿出30年前就写好的文章,两人和解。90年竞选秘鲁总统,输给了日本裔的洪森,他就加入了西班牙国籍,去马德里生活,后来当然也没忘记写文章恶心下他的对手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