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赫索格读后感精选

赫索格读后感精选

《赫索格》是一本由[美]索尔·贝娄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赫索格》读后感(一):文字情节逐渐偏向学院派

18年的时候看了30页,21年一个下午又看了30页,觉得写得真是太好了,“一天过去了,一个人要是没能带点真正的东西回家,是会渐渐死去的……太阳和钢架用几何学分割着煤烟……时常想到死去的人是一种罪过。”我太喜欢这种调皮的文字了,调侃得当,但是一个下午又看了30页,觉得文字和剧情偏向了学院派,看得糊涂。放弃啦。

《赫索格》读后感(二):混不混乱,一样悲剧

索尔•贝娄是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索格》是他的代表作。

赫索格是一位大学教授,两次结婚两次离婚,使他对世界的现状极度沮丧。他只能写许多寄不出去的信发泄内心的积郁。写给亲戚朋友、认识不认识的、活着的死了的,甚至上帝和自己。涉及诸多社会问题,迷惑自己的良心、反映世界的混乱。

译者评价说赫索格的精神危机的本质是一种时代病,如贝娄名言:“不可避免的个人混乱,也就是社会悲剧的写照。”

知识无用,反省无力,这个世界倡导不择手段的行动力,犹豫徘徊琢磨内心横亘过多的信念判断,就应该避开现实,满足现状。赫索格最终明白了,也妥协了,全书最后,“现在,他(赫索格)对任何人都不发出任何信息;没有,一个字都没有。”

不混乱了,仍然挺悲剧的。

《赫索格》读后感(三):索尔贝娄笔下的唐僧

他们会把你这个混蛋的肠子都打上结,在你的鼻孔上放个计量器,按量向你收取呼吸费。他们会把你前前后后都给锁起来。到那时你会觉得还是死了的好。你会祈求早日归天。你更需要的是一口棺材,而不是一辆赛车。[em]e120[/em]这段话是来自索尔贝娄的《赫索格》,是不是有点熟悉呢,周星星同学的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杀唐僧的理由就是他的啰嗦犹如一只苍蝇,抽出这只苍蝇的肠子也是要打个结,然后手起刀落,嗖的一下。。。。。。这个世界平静了![em]e120[/em]他们都是同道中人对于打个结打个蝴蝶结情有独钟哦,在这本书里的赫索格是个离婚的老男人没事干就自言自语的给各种人写信,就像至尊宝拿着月光宝盒来回穿梭的忙活一样,他们遇到同一个问题就是中年危机。唐僧注意了不是你太啰嗦只是你徒儿遇到中年危机。[em]e129[/em][em]e129[/em][em]e129[/em]

《赫索格》读后感(四):一部适合自己的书-索尔 贝娄《赫索格》

今天拿到了这本书,在看完不涉及情节的译叙,有关这部书译者的评价外加6页正文之后,便想一抒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说起来倒有些惭愧

我真的感觉我与书中主人公有太多的相似处,甚至觉得,当我到了45岁,会不会就是那个样子呢?

它带给我已许久寻不到的阅读乐趣,我感觉到这将是一部带给我不少启发的书。当然,我没指望作者会在结尾给我或世上千万如斯的痴徒一个皆大欢喜的出路,我想更多的是一些安慰吧,这就够了。

这多时日来,自己也经历了不少事情,正如书中所言“他把自己的一生从头到尾细细考虑了一番,觉得没有一件事做对”,这可怜的人儿,我有时也会有这样的念头的。“悲哀是懒惰的一种”

年轻,环境或经历的缘故,在许多方面上我们还是存在差别的,但,作一个假设,如果让现在的我把他的人生彻底履行一遍,我想我们就相差无几了,我说的就是这样的相似性。我也喜欢写信,写那些注定不会寄出的信,但倒现在为止,那些都是情书,呵呵。

不论主人公发生什么,我想这部书我都会笑着看完

《赫索格》读后感(五):赫索格,我,会吗

昨晚又失眠,眼睁睁的看这天开始亮了,就是没有一点睡觉的意思。想着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想着以后的日子,不自觉地感到恐惧。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够应付多久。做什么事情都能闻到失败的气息。开灯,继续看我的《赫索格》,其实没有勇气再读下去。赫索格的失败,赫索格的思想,赫索格的心理。。。他的解脱方式,不停的写信,给活着的人,给死去的人;给总统,给贫民区的黑人;给两个前妻,给现在的情人;给律师,给背叛他的朋友。。。却没有一封寄出。研究来研究去的问题,一摞摞的著作,最终留给了乡下的耗子去啃读。功成名就的大学教授,到头来又有什么?精神崩溃的边缘,惧怕亲密的人,看着别人的幸福,折磨自己,衰老下去,走向生命的尽头?活在这混乱的世界上,理不清顺不明,找不到生存的地方。还不如混乱的活着,没有思想,没有个性,和周围混为一谈。就如明亮洁净的厨房里,也总会有你看不到的犄角旮旯,黑乎乎,脏兮兮。不要去想那些个肮脏之物,反正你也看不到,看到了也擦不净那油腻。

赫索格,“也许笨拙不堪,但他确是按照他所知道的高尚原则生活的。尽管他坐得有点过分,有点不自量力。可是,这是一个有冲劲,甚至可以说有信仰,但缺乏明确的思想的人的悲剧。”这是在美国,在中国呢,或许不会等到你的那股冲劲活到四十岁,早就胎死腹中。反过来看,也许会是好事情。就像是裹小脚,从小缠着那些白布,总比你的脚骨头硬了时再裹来的好。

“他把自己的一生从头到尾细细考虑了一番,觉得没有一件事做对”我会不会到老也会有这样的“反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