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On Photography》读后感1000字

《On Photography》读后感1000字

《On Photography》是一本由Susan Sontag著作,New York :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7.95,页数:197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On Photography》读后感(一):话说拍照片和爱欲为什么是同一件事情

苏珊•桑塔格在In Plato’s Cave里面写道:The photograph is also a tool of power because you own it when you shoot it. 这让我开始思考照片和爱欲的关系。很显然,他们最初的共同之处在于同样用了shoot这个动词,他们都意味着占有。而通过图像,就是一种意淫的占有,它是一种缺场的再现来代替了实际的经历。这也就可以解释偷窥和看三级片的原因了。同样,图像不仅仅是对空间不在场的假象拥有pseudo-presence,同时也是对时间的占有,但是这种时间的占有并不是连贯性的flow,而是一个历史时间的一个片断tranche of a historical moment。这何尝不和爱欲一样呢,一个突然的passion?最后,说到生活中实际的例子,一个喜欢被人拍照的人,多半喜欢被人占有,当然不是特定的拍摄者。相反,如果是拍摄者喜欢给某一个人拍照,那一定希望占有这个人。结论就是,If I want to shoot you, I want to shoot you.

《On Photography》读后感(二):~!

http://www.amazon.cn/On-Photography-Sontag-Susan/dp/0140053972/ref=pd_sim_b_3

!Susan Sontag On Photography

《On Photography》读后感(三):~!

http://www.amazon.cn/On-Photography-Sontag-Susan/dp/0140053972/ref=pd_sim_b_3

!Susan Sontag On Photography

《On Photography》读后感(四):~!

http://www.amazon.cn/On-Photography-Sontag-Susan/dp/0140053972/ref=pd_sim_b_3

!Susan Sontag On Photography

《On Photography》读后感(五):作为艺术的摄影

作为艺术的摄影

作者从多个角度分析摄影与绘画的关系,质问摄影究竟是不是,或者是否能够成为一门艺术(fine arts)。直到摄影之论进入尾声是,桑塔格才明确地指出,摄影并非艺术。

摄影如同文字,它涵盖的方面非常广泛。文字构成文学则成艺术,然而文字用于日常生活、工作的事务时,便不能称为艺术。摄影亦然,摄影艺术可以看做是广义摄影下的分支。

我目前的观点是,艺术追求的是认识和表达。不同种类的艺术提供给人独特的方式,使人对世界的认识不停留在表面的琐碎和惯常。人孑然于世,所思所感找不到一个固定的、永恒的倾诉对象,于是便要付诸艺术,为情感寻求发泄,或是寻到潜在的听众。

透过取景器观看,最能体现一个人以何种角度观看周遭的人与物。我总觉得照片的好与坏(美观与不美观)很与设备、景物(模特)和技术的关系并不是必然的。一张照片不过是记录了那一刻摄影师看到的事物。人像摄影最能体现这一点。同时一个人,有人拍她就是美女,因为那就是她在摄影师眼中真实的样子。父母为孩子拍照常常更美,因为他们熟知孩子的美,照片中温馨的爱意,便是基于了解。陌生人的合作同样能有优秀的作品。那是凝固了美在瞬息中给人的震颤,是惊鸿一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没有历史牵缀的邂逅。

摄影师在看到的同时释放快门,极具效率地完成了绘画“记录”的任务。我想印象派便是对照相机视角的一种反抗。读过桑塔格关于“摄影解放绘画”的论述,莫奈朦胧的睡莲愈发清晰起来。严肃的对现实的描摹再也无法满足人们对真实的欲望。真实这个概念不再停留于事物的外观形态,而旨在表现心境、情感和态度。于是,艺术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主观,创作者的心灵、思考开始超过技术的比重。艺术的表达也更倾向于富有创意和灵动。

绘画和文学对事物的解读,常以善意与理解为出发点。它们追求令悲惨的场景笼罩上惆怅的浪漫之光,令本就美好的事物更具人间的甜蜜。作者日复一日地将将文字小心排列,画家精确地将颜料混合以得到更具表现力的色彩,如此劳累的耕耘中,必然包含着柔情与悲悯。

而照相机,则被称作“长枪短炮”,摄影亦是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把一台精密的机器架在两个人之间,那个赤手的人总要觉得自己处于任人摆布的被动地位,难怪在从前的一些文化中,摄影被等同于摄魂,让人退避三舍。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中,萨丽娜示意特雷莎把照相机交给她,命令道:“脱掉衣服,现在换我拍你了。”一部沉甸甸的相机,也给这条命令加入了一点不容分说的力度。或许连续不断的时间本身就是一种伪装。细小的时间单位紧密连缀在一起,不留一点空隙,仔细地把一切可疑的举动、转瞬即逝的表情、精微的景物变化藏匿起来,制造出我们肉眼所看到的肤浅的真实景象。而一张照片,是从时间之流中抽出来的单独的一帧。相机以其攻击性,强硬地撕开时间的外皮,发掘出更真实、也更奇特、为人不知的景象。也恰是因为这些景物的奇特,赋予了它们美感,即便它们根据通常的观点看来是丑陋的化身。相片把那些人眼不易察觉到的细节刻录下来,恰有命人“脱掉衣服”的强硬。

摄影最是适应现代社会,消费主义、快餐文化都给摄影带上些许躁动的特质。它像一块浑朴却瑰丽的石头,雕琢尚不完善,风姿却已了然。把这块石头丢进平静的湖泊,搅动一圈圈涟漪,惊起林中飞鸟。而当湖再度平静下来,湖已不是先前那片湖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