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浮士德读后感摘抄

浮士德读后感摘抄

《浮士德》是一本由歌德著作,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6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士德》读后感(一):我竟然也读过……

最近旧书堆里找到的,突然记得我小时候读过,还给同学推荐过…………那个时候也不懂,倒是听同学说这本书很好。所以自己也说好……到如今又想重读,但是一见杨同学的翻译,真是让人不敢恭维兮。再加上太多画蛇添足的注释,使我对此只能望而却步(即永远停留在读黑塞和曼的水平上)。人说浮士德是最难翻译的著作,所以也不说了,只好习得德文再看原著。

《浮士德》读后感(二):浮士德往生中阴路

浮士德自此世界前往他方世界,辞别此世、作大迁移、缺失友伴、苦不堪言、无依无怙、举目无亲、此生隐没、投生他道、走进黑暗、惨堕险地、深陷密林,为业所驱、游荡荒野、漂泊重洋、业风吹送、漫无目的、入大沙场、大魔所缠,于阎罗卒生大惊惧,以业堕入来世,不由自主、孤苦伶仃、独自前行之际。

愿汝等大悲圣尊为浮士德作无皈依处者之皈依处、怙主、救助者,从中阴幽暗中获得救护,从业力赤风中得以回转,从阎罗大畏惧中得到救援,于中阴大关隘中获得护送。

《浮士德》读后感(三):读完一遍的感想

一直想读《浮士德》,不过在之前的想象中,情节应该是屌丝得到了神灵的眷顾,体验各种人生巅峰,在满足中升上天。最近终于拿起来读完,才发现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可见一斑。

被“眷顾”的浮士德实际并没有成功,尽管有魔鬼的帮助,但是他却永远不能从一时的成功中得到满足。虽然最后他说出了那句约定好“你真美啊,请停一停“,但也只是针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在现实中其实没有完成。这种永远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思考。

靡菲斯托的形象也颇值玩味,我认为他并不是完全的反派,而是处于一种亦正亦邪的状态,象征了人生的虚无、安逸等等阻碍进取的东西。

总之,书的文字流畅易读,因为是诗所以书虽然厚,内容并不太多,读一遍并不困难。然而要真正读懂书的精神,就不是一遍的事情了。

《浮士德》读后感(四):浮士德后感

有理性的之光照亮人心最幽深处的风景。

还没有力量来深刻地分析《浮士德》的精神,所存在的瞬间感受显得那么肤浅。基本上是不喜欢看外国文学的人,因为不喜欢中文译者的某些风格,总觉得翻译过后的文字,像隔在玻璃后面的花朵,闻不到它在风中轻轻飘散的气息。独特的气味,无法被视觉涵盖。

现在却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纵使有千百个译者,但是故事传达的精神终究只有一个。

浮士德说: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和精神的享受。

不自禁感慨:也许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目标而在于追求的过程,所有的目标都不能让我们真正满足。

追求知识,他满腹经纶,却于事无补;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追求政治,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而葬送自己的前程;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追求理想社会,围海造地,建造人间乐园,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

也许幸福,从来都是我们的主观感受。没有一把尺,可以度量它的长短;没有一把秤,能够称量它的轻重。也许它从来都是我们永远无法触摸与计算的秘密。

《浮士德》读后感(五):来自于中国古籍出版社的浮士德

出于一种媚俗的心态,原本无甚文学功底的我象征性的把这本书翻到了最后一页。回头来看,除了自身的问题,来自本书的一些困扰确实是一场灾难( 如果是我自身没有细读的问题的话,希望有人能指正 ),在这里抱着吐槽的心态写一段述评吧。

读完第一幕后,萦绕于心的最大的问题,并非字句的晦涩,或是文化背景上的鸿沟,而是蒙太奇式的巨大跳跃。最深刻印象的,是浮士德和玛格丽特前一页刚预谋好要给女方的母亲下药,后一页时,女方已经被她的哥哥在一群酒徒之中所唾弃。我不知这是原著的构思,还是译者的意思,又或者是翻译局的想法?难道是我不小心读到了盗版的缘故?

此后还有几处我认为有明显删节的地方,我也不愿赘言于此了。写下这段书评的目的在于,希望可以有看过这个版本书的同学能交流一下,希望有谁能够给自己一个理由重新读一遍这本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