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100字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100字

《巴黎的忧郁》是一本由[法]夏尔·波德莱尔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0.00 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一):他给了巴黎忧郁的浪漫

第一眼看到,就被书的外观吸引了。 蓝、红的主色,冲击力强烈。线装的红色裸脊,个性十足。封面上维纳斯、羊、蛇、蜜蜂、蛇和植物的元素组合,新奇神秘。竖式书封,别具一格。 然后就是好奇,这样神秘、文艺的外表下,书的内容会是什么?

不看不知道,该书竟是法国19世纪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尔的抒情诗代表作《巴黎的忧郁》。 作为法国现代诗歌的最初一位诗人楷模,波德莱尔对十九世纪后的西方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彼时的法国文学受到君主制瓦解、贵族和宗教势力低落、自由平等观念兴起等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注重抒发主观感情的浪漫主义,忧郁情调成为贵族浪漫主义的主调。

《巴黎的忧郁》内含50首散文诗,描述了波德莱尔漫游巴黎,与无数错综复杂的关系贴身接触后,感悟到的都市人的疏离心灵,以此反映某种现代的生活。

波德莱尔把该书喻为蛇样的存在“所有篇章互相交错,莫不为首,莫不为尾”“为委蛇徘徊之游思妄想……,足够鲜活生动”。 他以散文诗的无节奏、无押韵限制,以及灵活、硬朗的特色,尽显诗中人物性情的摇荡、梦幻的涟漪与意识的悸动。

描述“老妇人的绝望” 对婴孩做出盈盈笑脸,却被尖利的哭叫声回应,只能蜷进一角暗自低泣,自言自语“唉!我们这些悲苦的老女人啊,讨人欢心的年月已经过了。我们本想疼爱孩子,谁想却让他们心生恐惧!” 如此看待“人群”与“孤独” 享受人群是门艺术。“不懂如何让众生在自己的孤独里群居,便不懂如何在碌碌众生间独处”。并借用贤人的断言“我们所有的不幸,几乎都是因为不懂如何待在房间里”。 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生活是所医院,住在里边的每个病人都渴望换个床位。”“他处似乎才是我的安身之地,于是迁居变成了我和我的灵魂不断探讨的问题。”结果是“只求在世界之外的任何地方”。

波德莱尔的诗篇带着永恒的光辉,不仅为19世纪的巴黎写下迷人的抒情诗,也为现代都市的人们描画出轮廊。 当感到孤独、空虚的时候,或许可以读一读波德莱尔,透过诗人之眼,更深透地认识现在的城市,以及那个游荡其中的自己。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二):是他,给了巴黎最大的浪漫

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颜值,蓝黑与橘的大胆撞色,莫名呈现出一种丑丑的但很前卫的风格。 其次,看到他也确实把他的这些理念奉为圭臬,践行于自己所写的散文诗当中。通读他这本散文集,常会被一些语句震惊到,心想自己就是穷极一生,也想不出这样的词藻,这样的比喻。

夏尔.波德莱尔是第一个把散文诗当作一种独立的形式,并使之趋于完善的人。他提出了自己心目中散文诗应有的特征:没有节奏和韵律却具备音乐性,相当灵活,足以适应灵魂的充满激情的韵律,梦幻的起伏和意识的惊厥

细读波德莱尔,我们会发现他的多面性。他的散文诗也如棱镜一般,折射出细腻迷人的多层光彩。他笔下的月亮美到极致,像一位温柔的母亲“它软软地走下云梯,悄悄地跃窗而入”“月亮兴致高涨,把卧房注满月光,像磷火幢幢的水雾,像亮光莹莹的毒液”这样的月亮,我此生第一次见

在《镜子》里,丑男人的几句话就把平等、理性、法律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根据八九年的不朽法则,人人拥有同等权利,所以我有照镜子的权利,愉快不愉快,那只是我的觉悟问题”“从情理上讲,或许我有理,但从法律上看,他也没错。”这几句简单直白的话语,内里包含的哲学思辨思维和深奥的道理,如果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观察没有足够的深入,也写不出这样的话语

《痛打穷人》里的“要与人平等,就先要拿出与人平等的样子;要享有自由,就先要懂得赢取自由”实在是妙!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呼吁穷人要有尊严,不要自卑,最重要的在是受到欺压时,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

“心心相印可真难。亲爱的天使,哪怕是相爱的人之间思想的沟通竟然也如此之难!”这么优美的诗句到我们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这里,一句就概括了“他人即地狱”哈哈哈哈

波德莱尔的五十首散文诗再配以五十幅法国名画,让人怎么看都觉得自己入手这本书是赚到了

还等啥呢,赶紧入手吧,宝子们,听大富的绝对入股不亏

《巴黎的忧郁》读后感(三):撕裂那片云,伤痕是波德莱尔的画笔

后浪出品一向精品,这次入手《巴黎的忧郁》,精美巧思简直使我惊叹。

封面沉郁的蓝灰色调与橘红腰封形成强烈的撞色效果,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我的注意力。烫色的书名字体也是亮点。而一抹橘红的火焰跳脱衬出一只金色蜜蜂,整体呼应了全书基调:忧郁的是底色,全书的灵魂是对艺术和美的审视。

出彩的腰封采用竖向设计,可谓别出心裁,色调和装饰效果 与封面浑然一体,又能够在不取下来的时候也完全不影响阅读,很贴心的照顾到了每次想保留完整腰封设计的强迫症读者们!

全书的装帧采用了本书其它版本少见的锁线裸脊,鉴于本书精选了八位十九世纪法国画家的五十余幅名画,这是特别适合平铺阅读的装订手法,想逐帧欣赏名画的读者超级友好!毕竟欣赏波德莱尔,除了文字的沉醉,配图也更好的诠释出波德莱尔追求的 “现代” 面貌,相信这次阅读会是视觉和文字交互辉映的体验。

对于波德莱尔,最初的印象当然源于《恶之花》,但是曾经的不合格艺术擦边考生(没考)记忆中,波德莱尔这个名字是与恶之花这个意象紧紧绑定而非诗歌,大约是由于当时是从一本画册上认识了这个名字,并且从此一直把这个名字归类在了西方绘画史当中。

当我知道这是我年少无知的误读时,已经是离第一印象很久之后的事情。好在我也渐渐得知,波德莱尔确实是在绘画史上影响了许多画家,每次读到波德莱尔的文字,总是与一大批法国名画相伴而至。本书中亦有马奈、高更、库尔贝等等画家的画作,特别提到马奈,记得是有资料介绍过,他回应了波德莱尔对“现代生活的画家”的呼吁。

是的,现代性。波德莱尔说“现代性就是过度、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这一点在这本《巴黎的忧郁》中体现无疑。

《巴黎的忧郁》收录的散文诗有若干内容创作于《恶之花》同期, 可以理解这是波德莱尔生活中的另外一面:浪漫、自由、犀利而极致。在致阿尔塞纳.胡塞的信中,波德莱尔说:

对于这种想法,波德莱尔自称这是“胸怀猛志”:

于是诗意的全集中,波德莱尔在巴黎展开了他的摇荡和悸动。他已经超脱了自我,他的意识像上帝在俯视这个城市,这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人类:老妇人、艺术家、玻璃匠、卖艺老人、寡妇、穷人;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情愫:绝望、忏悔、幻想、孤独、假想、欲望和孤独,慷慨和沉醉。他超然于这一切,然而这一切又都是他自己的映射:

只有假想中才有乐趣。而当下的现实,无论是玻璃匠的尖叫,还是阁楼上的万般哀伤,波德莱尔仍然在记录。

[美丽的多罗泰]这一篇中,波德莱尔对美丽的多罗泰的描写极尽赞美,从如云的长发到浅粉的丝裙,写出了一个人人爱慕的美女,甜美艳丽,几乎就在眼前!在这一篇最后一段的文字却写道:

在极致的美的背后是极致的无情。多罗泰越是美丽,她的遭遇就越是惨痛,这是社会之恶的底色。而波德莱尔只是记录当下之所见,将这个撕裂的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

文字的盛宴有待每一位读者自己体会。毕竟这是永不过时的波德莱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