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锦集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锦集

《历史学家的技艺》是一本由(法)布洛赫著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元,页数:144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一):版本问题

法文版本全名为《为历史学辩护–历史学家的技艺》,有1949年和1993年两种版本

上海社科院1992年版《历史学家的技艺》、人民大学2006年再版《为历史学辩护》以及北师大2014年版《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科院2019年版《历史学家的技艺》实为同一版本,皆对应1949年法文早期版本,即费弗尔整理本,内有其《有关本书手稿的一点说明》一文。另,此版本“译者的话”很精彩

人民大学2011年《历史学家的技艺 第二版》对应1993年法文后期整理本,即布洛赫之子根据“奇迹般”找到的作者的原稿整理修订而成,内有勒高夫所写序言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二):再难以置信的事情也是可能发生的

能够感到那种独属于历史学家的,对具体而微的事件与细节的洞察,这种洞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你,究竟什么样的态度才是历史的态度。这对学哲学的人而言总是一个极好的提醒。一切历史学、叙述、考据的目的都是人,每一个事实的意义,都在于它能够如何改变我们对这一时期,这些人,这个事件的看法,或许这就是治史最基本的问题意识吧,只有在这个意识下,我们才能作出有意义的揭示。当然这也意味着,历史学是永远不可能脱离宏大叙事而存在的,如果仅仅是纯粹的事实档案,那还不足以称之为历史,只有置身于doxa的汪洋中才能看到历史的意义——我们应该在什么意义上看待这件事?还应去找更进一步的回答。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三):几点感想

定义(术语)的模糊对历史学的研究是一大阻碍,但当布洛赫摆出证据时,我又愿意相信历史学的确是一门关于人类的科学了。这是一本未完成的小书,也是金针度人的心得。我相信历史学是一个年轻的科学,因为我看到了许多未知、许多不确定性、许多疑惑,但正是因为这历史学才成为历史学。虽然布洛赫大量举西方史学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但其观点也同样适用于中国,考据学、辨伪学、考古学等等大量的知识都涵盖其中。本书副标题为“为历史学辩护”,但是他只是列出了历史研究的方法,为历史学辩护的是谁呢?是去应用这些方法的后人呀。读完之后我发现之前把这本书理解为史学理论太偏颇了,这本书能够青史留名完全是因为布洛赫把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方法无私地奉献了出来。 关于其提到的语言学,我想到了元朝和清朝,这两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在语言学上必定有可以探究的地方。至于术语的泛滥,随着中国史学界的发展,也证明了其观点的先见之明。 此书的作用完全在于实践,如果不曾将其观点付出实践,纵然读了也用处不大。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四):兰森《历史学家的技艺》书评

☀本书作者是年鉴学派创办人之一的布洛克,犹太人,1944年被纳粹杀了。本书是历史学家方法论的书,之前以看过不少类似,因为此书是所谓“经典”所以翻阅一下,加上年代久远,所以心态上加快速度,重复的(包括后人已经重复过的意思)我都跳过了。

☀主编(同时是作者弟子)在前言吹捧说由于二战,作者1940年在没有图书馆和reference的情况下写出此书了不起。

确实是了不起,但这不代表“但凡被迫害的犹太人,在没图书馆辅助下,写出的书都是伟大的书”啊,这明显有点为吹而吹,甚至道德绑架的感觉,让人反感。

☀作者吹历史学家怎么怎么思考,会“惠及我们整个西方文明”,这种明面上好似吹捧一整个群体,实际(他也是这群体的一员,所以)给自己贴金的嚣张样,我个人很不喜欢。

☀作者谈什么“历史的末日”云云,那不是历史末日,是你所处那个时代有末日感罢了,虽然我也同情(活在那时代的人),但用词这么浮夸我就不能忍了。

☀作者认为历史是一门科学要优先于它是人文/艺术。这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此时代统计学远比那个年代发达,尚不敢认为历史算科学,作者那个年代竟然还敢自诩是,完全就是一种蛮勇而已。

☀作者说“历史是还处于童年的科学”,但又没有具体讲清为啥处于童年,已经什么才算青年,中年。所以这样的评价毫无用处,看起来纯粹是自谦一下,说“哎呀我这学科不怎么样”,实际还是带有一种装X,装谦卑。

☀如此看来,后世的其他史论类作品已经完全六边形全方位覆盖式的超越了本书,就没有细读的必要了。也许我这判断有点仓促,但这是根据我个人最大能力的经验判断,同类书实在太多,哪怕1天1本你都得花1年,碰到1本精品你又得花十几天,所以没浪费在次品上的必要。

《历史学家的技艺》读后感(五):《历史学家的技艺》

【法】马克布洛赫 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历史、人、时间

1.历史学家的选择

2.历史与人类

3.历史与时间

4.起源与偶像

5.过去与现在的界限

6.由古知今

7.由今知古

第二章 历史的考察

1.历史考察的一般特征

2.证据

3.证据的流传

第三章 历史的考证

1.考据方法的历史概要

2.辨伪正误

3.考据方法的逻辑

第四章 历史的分析

1.评判还是理解?

2.从人类功能的多样性到人类良心的一致性

3.术语

第五章 历史的因果

读后:

读这本小册子的缘起是沙土同学的一篇读书笔记中提及。如同《柳如是别传》一样,《历史学家的技艺》这本书第一吸引我的还是作者在特殊的时期怀着特殊的心情所写下的文字,这种情景恰如司马迁所说: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当作者自身的处境与其文字交相辉映时,往往能够产生特殊的魅力,将文字的张力持续放大。

从内容上来说,阅读完这本小册子,虽然有一些章句的确启迪很大,但总体上并没有什么醍醐灌顶的感觉。后来反刍了一些章节之后再次思考,反思自己的这种感觉是由于没有进入到成书当时的学术背景里面去体会,而是以现在人的知识去衡量前人的成果。在已经阅读过不少年鉴史学著作之后,很多观点比较熟悉,自然敏感度降低,但如果考虑到《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的成书年代仍然处于传统史学和实证主义一统江湖的时候,这本书的意义就能够跳出来了。

在第一章中,作者提出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强调历史与现实之间互动而产生的意义;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谈论了史料辨析的问题,革命性的观点在于对史料的立体性阅读,探讨史料本身的修辞和产生的情景;第四章提出了整体史的视野和人文主义的史学态度,术语一节体现了历史学家对于历史书写的反思。这些论点,正是指导着20世纪后面数十年来史学进步的圭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