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哲学之树》读后感100字

《哲学之树》读后感100字

《哲学之树》是一本由庞思奋著作,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之树》读后感(一):非常好的一本书

其实没有精力和时间写书评

主要是前面的书评的误导作用太严重了

严重怀疑他只看了目录

很可能让很多人错过一本好书

这本书在几个方面是非常出色的:

干净清楚的语言

在一个明晰的框架内展开叙述,思路清楚,组织得很好

不仅仅是罗列知识,还着重展现了哲学运思的方法

《哲学之树》读后感(二):世界之变化

我真的像一只趴在一块钻石上的蚂蚁。

原来认为只有我看到的这一面是真实的。

后来离钻石远了点,看到了其他几面,觉得其他几面也是真实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由此就开始迷茫,进入了相对主义,没有对与错。

现在我觉得相对其实是在绝对的基础上建立的,钻石其实就是那样。只不过你永远看不到钻石的全貌。

《哲学之树》读后感(三):随便说说

目录式的入门书

看着像是列菜单

但想真的体会味道 还是要自己尝尝菜

但哲学真的能如此入门吗

我表示谨慎的怀疑

但也许我的怀疑有些苛刻 毕竟据作者所说 这本来是他的讲义-讲课之大义

很多真实的细节也许在他的课上才能尝到

作者本人也在序言里说了 洞见很重要

用本书的比喻哲学如果是一棵树 活着的树 变化的树 捉摸不定的树

那书的本身就是一个木架 一副标本 且是经过作者一家之言梳理过的

以上说的一些 也许吹毛求疵了

作为哲学入门书的写作来说 面对着很多两难 作者给出了他的解答 写得还是很不错的 看得出来翻译者也很用心 比国内学者写的同类书 还是好出不少

推荐一看

《哲学之树》读后感(四):最好的哲学入门书

《哲学之树》是我读的第一本哲学书,也是至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一本。相对于其它的入门书籍,这本书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尤其是如果读的时候还没有任何的哲学基础。但这恰恰是本书的优点,学哲学最重要的一点不正是要学会主动思考,学会以新的方式思考吗?《哲学之树》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些哲学史知识与各家言论的集合,它会激发你去思考这些思想是怎样得到的,并以一种非常新颖的“图形方式”来表达。虽然这的确有助于读者理解,但我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却有很多地方不懂。不仅仅是因为对这种表达方式不太习惯,也因为这种图形表达的方式已经时其中的思想走得非常深了,超出了一般入门书的范畴。

正因为如此,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书籍。我在半年后、一年后读第二、第三次时,总会有新的收获,总会惊喜:“唉呀,原来如此!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呢?”与此同时,我也觉得自己的哲学素养渐渐完备,与人交流哲学时会感到得心应手。这种渐入佳境的快乐是很难用文字表述的。我只想表达:只要一个人不是想搞专业,能够读懂《哲学之树》的90%左右就一生够用了。

另外,作者庞思奋是一位研究康德的专家,因此书中对康德的思想着了不少笔墨,其次就是尼采。但我觉得这样做并无不妥,因为康德与尼采的确就是西方哲学界影响力最大的两个人。而且庞思奋有一种很类似于东方传统思想的包容心态(阴阳相生相克之类),他认为康德与尼采的思想虽然对立,但可能它们都是对的,只要我们能够协调矛盾,不要去走极端。这种包容的态度对我影响很大,它也成为了我后来生活、处事的准则。

《哲学之树》读后感(五):认识自己的无知,体验静默的惊奇

什么是哲学?乍一听多么宏大的命题,令人望而生畏。读完本书之后,这种畏惧消失了,反而引起人更深入了解的想法,所谓的好书应该就是这样!

很喜欢作者描述哲学的比喻:“把哲学比作一块有很多切割面的巨大钻石……在我自己的视角商,我看得最清楚的那个切割面是真的……后退一步,钻石的其他面——其他的合法视角——跟刚才那面一样真……当我退到足够远、看到了整块钻石时,我突然认识到有一个模式:尽管有不同单个面的巨大多样性,但每个面都以某种方式相联系,使钻石的整体呈现出一种绝对的设计。那些仍然认为哲学完全是主观意见的人,看不到哲学将我们带往客观真理的潜力……很像柏拉图洞穴中的囚徒,除了局部墙面上的影子,他们什么也看不到。如果你已经开始从适合你自己的哲学走向对每个人都真实的哲学,我想你至少要懂得认识自己的无知的重要性:无论我们退后多远,都不可能一次看到钻石的所有面!”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把形而上学当做哲学之树的根,为了能研究树根而不杀死这棵树,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第二部分,区分知识与无知,如何用分析逻辑理解描述前者的语言,如何用综合逻辑理解描述后者的语言。

第三部分,只有通过学习爱智慧,我们才能尊重神秘事物之所是,而且同时让它照亮那些不必保持神秘的事物。

第四部分,将充满意义的经验当做哲学之树的叶子,并学会,我们怎样才能向着经验静默的惊奇敞开自己,从而亲自熟悉神秘事物。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作者关于“静默的惊奇”的描述。记得好几年前,和老爸一起去山里亲戚家,路很不好走,周围都是黄土,水也很珍贵。晚上,他们在屋里聊天,我一人走出窑洞,无意间抬头一看,漫天繁星,就像是从哪里倒出来的一样,真的就像天鹅绒上洒满了一大把钻石,那场景令人叹为观止!当时的感觉完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迄今为止我还记得那个场景,可惜自己的眼睛里没有装摄像机,无法拍下那么美的景色。现在想来,这种感觉就是自然界“神秘事物”对我的触动,那一刻,真的是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大自然的神奇!

那个场景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现在读完这本书,我突然间想起了那一瞬间对我的触动,想必这也是作者所期望的“即便是再也不会正式研究哲学的人,都能在生活中不断地、静默地觉知到哲学之树的神秘,并始终谦逊地等待着,等待着从她那里接受她必定会给予的无尽的礼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