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海邊的卡夫卡(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海邊的卡夫卡(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海邊的卡夫卡(下)》是一本由村上春樹,譯/賴明珠著作,時報文化出版的328图书,本书定价:120.00元,页数:200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邊的卡夫卡(下)》读后感(一):"我讀《海邊的卡夫卡》" @ Doris

(一)

「不可以閉上眼睛。就算閉起眼睛,事情也一點都不會變好。並不是閉上眼睛,什麼就會消失掉。不但如此,下次睜開眼睛時事情還會變得更糟。我們是住在這樣的世界的噢,中田先生。你要好好睜開眼睛。閉眼睛是弱者才會做的事。避開眼光不看是懦夫的行為。在你閉上眼睛,捂著耳朵的時候,時間還是繼續在刻著。滴答滴答滴答地。」

(二)

「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有無法再回頭的一點。還有以個案是少得多的,不過是有從此以後就無法前進的一點。當這一點來到的時候,不管是好是壞,我們都只能默默承受而已。我們就是這樣活著的。」

(三)

「我周圍一連發生了各種事情,其中有些是我自己所選擇的,有些事情是我完全沒有選擇餘地的。可是這兩種之間的區別,我已經搞不清楚了。換句話說,我原來覺得是自己選擇的事情,其實好像是在我選擇以前,就已經被決定發生的事情。我覺得我只是把不知道誰事先在什麼地方決定的事情,就那樣照著做了而已。不管自己怎樣去思考,不管多麼拚命努力,我覺得都是沒有用的。」

(四)

「一切物體都在移動的途中。地球和時間和概念,愛和生命和信念,正義和邪惡,一切的事物都是液態的過渡性東西。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會以一個形式永遠留在一個地方的。」

(五)

「也許世上大多數的人都不想追求什麼自由。只是以為自己在追求而已。一切都只是幻覺。如果真的給你自由時,大多數人反而會傷透腦筋。你不妨記住。人們其實是喜歡不自由的。」

(六)

「我所追求的,我所追求的強,並不是要論輸贏的強。也不是想要對抗反彈外來力量的牆。我要的是遭受外力來襲時,能夠耐得住的強。能對不公、不幸、悲傷、誤解或不了解--能夠靜靜忍耐下去的強。」

(七)

「我很久以前,捨棄了不可以捨棄的東西。......捨棄了我比什麼都愛的東西。我害怕總有一天會失去它,所以不得不親手捨棄。我想與其被奪走,或因為什麼而消失掉,不如自己捨棄比較好。」

《海邊的卡夫卡(下)》读后感(二):村上春樹的小說

印象裏,會接觸到村上春樹的作品,最初還是因爲伍佰的那首“挪威的森林”,但《挪威的森林》卻不是我讀到的村上春樹的第一部作品。

我本來平時是不怎麼讀小說之類的文學作品的,但好像還是大四的時候,有次閒來無事在校圖書館翻到了本多孝好的一本短篇小說集《可以入眠的溫暖場所》,其中最後一篇“燈罩”讓我印象極其深刻,描寫非常生動,情感刻畫細膩,雖然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卻相當完美地組合在一起,融合成了一個相當完美的小故事。而這部短片集對作者本多孝好打出的廣告則是“村上春樹的再來”,因而對作爲前輩的村上春樹更爲期待了。

當我再次想起來關注村上春樹的時候,應該是他的長篇小說《1Q84》在國內剛上市不久,施小煒譯三卷本,而且宣傳造勢做得很足,評價爲“村上春树创造30年巅峰杰作”,想必應該是一部相當不錯的作品。興沖沖買回來,讀完之後卻沒有那麼喜悅的感覺,說實話讀完之後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故事情節也不精彩,簡而言之不夠吸引我,自評一般般,甚至還有點失望。這麼大的噱頭就這點東西?

後來在南京五臺山的先鋒書店轉悠時看到再版的《挪威的森林》,相比於《1Q84》算是一個小部頭的小說,篇幅估計跟《小團圓》差不多,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了。林少华譯的《挪威的森林》也確實沒讓我失望,文筆細膩,感情真摯,屬於寫實類型的,跟《1Q84》和《海邊的卡夫卡》完全不同,雖然篇幅不長,但我認爲卻是我所看過的三部村上春樹小說中寫得最好的,讀完之後惆悵若失,回味良久。而且伍佰的“挪威的森林”這首歌也非常貼切,雖然他自己在採訪中說“這歌其實跟書沒有什麼關聯,只是書的內容讓我很感動,因而產生了一些聯想”,但在我看來卻是非常完好地再現了書中主人公渡邊徹對女主角直子的強烈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感,多聽不膩。

《挪威的森林》中文譯本有三個版本,大陸的林少華版、臺灣的賴明珠版以及香港的葉惠版,藤井省三曾對這幾個譯本做過比較點評,因此在購買《海邊的卡夫卡》時特地選擇了賴明珠版本,一個是繁體字,個人比較喜歡,另一個是豎排。不過讀完之後,也沒有什麼深刻地理解和感悟。

《海邊的卡夫卡》在編排上還是蠻有特色的,奇偶數章節區分明顯,但是在我看來比較嚴重的缺陷在於挖好了坑不填,那還挖什麼坑呢?雖然沒有明確寫明,但是很明顯佐伯是卡夫卡的母親,這個毫無疑問。但櫻花呢,是卡夫卡的姐姐嗎?不知道,雖然有暗示,但可靠度不夠。而且當初佐伯是帶著養女出走的,但爲何後來母女之間毫無聯繫,佐伯一個人孤零零的呢?難以理解。總之覺得全書的缺陷不少,大部分因爲挖坑不填。

另外,村上春樹的小說避免不了對性的描寫。我不知爲何,在我看來性對於故事的完整性並不是不可或缺的,少了性故事還是一樣的故事,而小說本身也不是構建在性之上的,無論是《海邊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還是《1Q84》,但是它們都有對於性的描寫,而且還不是一兩處。或許對於村上春樹來說,性行爲在他的小說裏是一個類似於宗教儀式的符號,少了它故事就有缺憾了?

《海邊的卡夫卡(下)》读后感(三):流浪過的夢容易實現.......

光是佐伯小姐在臨死前講的那一段細細長長,雖然只像是山壁上緩緩流動可以生飲的山泉水那樣,細細長長,看起來像不知道究竟是被地球的重力向下吸引,或者是拼命要往山頂上爬去,那種微量的存在根本可以說是種微不足道的發生,但是影響力卻有如這次台灣的瑪麗亞颱風,哪怕是災情並沒有想像中嚴重,登陸後被中央山脈削弱成了中度颱風,而且這是台灣人早習以為常的夏季氣象常態,但是,卻是意外地掀起了許多政治上的紛擾話題(柯文哲跟林右昌這兩個帶頭主張颱風天繼續上班上課,受到人民包括演藝圈張菲、吳宗憲的責難後,惱羞成怒地隔空咒罵朱立倫因為不克返台而隨意放假的「怕被罵」的懦弱行為,成為了沒有災情的颱風天後一個可笑的娛樂政治頭條。),尋常之中的驚訝,才是一個最顯眼的爆點。

在我年輕的時候,當時呀!被捧為玉女紅星的「蘇慧倫」在「檸檬樹」裡有一句呼應這個流浪故事的句子,這是許常德所寫下的歌詞:「你總是望著藍藍海面,說著流浪過的夢容易實現。」或許作詞的他也可能被這個《海邊的卡夫卡》故事所引導而寫下這個句子也說不定,而當年導致「上田」身負流浪重任的B29轟炸機的閃光,也許是「村上春樹」引用美國驚悚大師「史提芬金」(Stephen King , not Steven King我說塗鴉仔,你就不要把臉湊過來丟了!而且,無論是你筆下的冒牌貨,或者是真品都與祖師爺愛倫坡完全是拿雞腿比XX。)的《鬼店》(原文書名為shining)的異光(電影字幕翻譯的還不錯)的點子,自從被這道光線照射後,可以不需要以嘴吧說著曖昧不明的語言進行錯誤的溝通,而引發不必要的戰爭。

「中田」這個角色分明就是「村上春樹」自己很想變成的一個通俗的人,既平凡無奇而且也不會製造戰爭的事端,靜靜的看著晨昏輪替,默默地看著潮落潮起,沒有情緒起伏,也沒有人生的痛苦。那台在訪談中提到的鋁合金閃光飛機的出現,目的無非是藉由怪奇的未知來引導出一些隱喻上想表現的合理情節,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製造出一個神奇的「上田」,而「星野」少年郎是否承繼了這個與貓對話的能力,村上春樹跟讀者們,恐怕都不得而知。

甚至

本來我以為散步的貓與星野對話中的「那個傢伙」,會是飛翔在天空中的卡夫卡。好吧!顯然那條怪異的蠕蟲不免讓我想到多年前閱讀過的「斯德哥爾摩復活人」,在故事裡那些在瑞典街頭四處爬竄的驚悚。

這個流浪的故事結構,雖然我深信我以前確實花了不少力氣啃完這一套,但是「中田先生」以迷路的方式到達目的地「甲村圖書館」,告知左伯小姐可以讓生命休息告終的這一段雋永神秘的對話,我竟然是毫無記憶,或許我現在怪異的脾氣會這樣充斥全身,甚至可以以追求「平靜單純之名」自囚於這個熱鬧的世界裡,誰知道科學這個名詞,又能帶給我多少的釋懷呢?

有一天,當科學證實了哲學,哲學取代了科學,這一切的看似無來由的哀愁墨彩的來龍去脈,刻在我的墓誌銘上面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了。

兩個故事之間的彼此似有若無的相關聯的結構,「村上春樹」在其他的作品裡也多次運用到這樣的寫法,但是最能讓人了解與認同的,還是莫過於這本「海邊的卡夫卡」所描繪的意境。或許年紀到了該認命的階段,所以閱讀起來既輕鬆又能理解「村上春樹」所描寫情境,也突然間可以寬恕許多對於譁眾取寵的誇大形容,諸如沒有必要的掉下沙丁魚、螞蝗,竹莢魚等等的情況,諸如「星野」與哲學系美女大學生那一段多餘的巫山雲雨。

或許為了添加篇幅,或者是為了要像是「指名道姓」般的準確無誤說出「性慾」是這麼無可避免的必然,像是卡夫卡與櫻花小姐,卡夫卡與十五歲的佐伯生靈。這其實是為了要說明命運的無可改變性,哪怕你就算換了一個新的生活,雖然自我解嘲地與自我對話,告訴自己剩下的人生只剩下這樣無聊的事情可以做:「看畫」「聽風的聲音」

這種含糊不清的生活方向,無論你怎麼樣的接受或者排斥,怪誕的跨夢冒險,撲上床鋪的稚嫩生靈,以及在世界邊緣遊走的經驗分享者,管你要不要的,早在你啟動心跳之前,就已經仔細藤寫在生死簿的序言裡了。說到生死簿,我還是難以忘懷那個我往樓下一路走下去,跟看門的獄卒大吵一架後,叫我自己查看生死簿的惡夢呀!會不會在我心裡最希望的懇求,是一個寧靜無聲的死亡,永遠地沉溺在睡著的世界裡呢?

好啦!《海邊的卡夫卡》哪有這麼悲傷感性啦!這真的是「村上春樹」令我讚賞的一個好作品,人性的頑劣與命運強行綑綁對抗的始末,又一次地允諾了我們之所以可以懶散無為,畢竟,許多哲學家也都能提出相關的論點,人並沒有自由意志這種事情,那些怪異的閃光照耀後,那些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沒有記憶流著口水的呆子,才是人們數萬年來追求的inner peace的境界,什麼戰爭,什麼喜怒哀樂,人們被人們在彼此之間,相互催眠後,成了一個又一個高知識的笨蛋。

而且,多數以沈迷入世行為的世俗之人,往往以熟知天文地理物理化學微積分為榮,自認為高人一等,或者擅自解釋生命的意義來倚老賣老來貶低他人,以此為樂地大言不慚,四處賣弄。「村上春樹」或多或少想要批判人間對於知識道德社會秩序所建構起來的亂象,我是這樣強迫他與我有這個共識啦!(話說塗鴉仔,你可以再用一個春上村樹來反駁我呀!打我呀!笨蛋!)

換個角度來看這個流浪的故事,在「許常德」的筆下或許已經總結了一個已經實現的夢,畢竟,這個標題實在非常對我的口味呀!又或者這是一種歸降於命運造化的釋懷淡然,流浪過的夢容易實現,流浪過的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