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玩物“哲”学》读后感100字

《玩物“哲”学》读后感100字

《玩物“哲”学》是一本由张信哲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玩物“哲”学》读后感(一):老张的文笔

喜欢老张很多年,多到自己都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了。从念小学的懵懂,到初中时期的亢奋,至今,我已经结婚了。曾经以为自己会跟老张一样,相信爱情,但是没勇气屡屡实践,但是送给我这本书的,恰巧就是我媳妇。

身为一个男哲迷,有段时期我很纠结。别问为什么,男哲迷都懂的。现在想想,刚出这本书的时候,由于大连比较落后,一直没能如愿。当时还是女友的媳妇拜托她哥在上海买的书,然后邮寄回来,很感动,除了感动没别的了。

跟我媳妇从认识到结婚至今已经7个年头,也痒过,但是我们都忍住了。我忍的尤为厉害。我始终觉得我能找到一个原本不喜欢阿哲,但因为我的原因盲目的喜欢上阿哲的媳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种幸福体现在老张的字里行间。

按老张的意思说:东西还是老的好。

《玩物“哲”学》读后感(二):选哲

作为一个七年的专业哲迷,这本书是非买不可了。遗憾的是,刚出版时由于网银中余额不足,错过了拥有签名本和大海报的机会。

后来买《下一个永远》精装CD的同时买了它,对我而言。收藏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文本的形式。即使张信哲出版了一本白纸,我想我也会买的。

现在的年龄超脱了狂热追星的阶段,留下的只是习惯。所以每一张专辑必买,每一首歌一定要听。毕竟年少轻狂的日子只有在某些旋律中才能勾起回忆。

这是哲的第一本书,如果1995年的《宽容》写真集不算的话。所以做哲迷的,有钱的话就买下,将来不会后悔的。还记得从前中学时代呕心沥血节省10元钱买正版卡带的样子。很美好很遥远。

《玩物“哲”学》读后感(三):"哲"学

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他的作者。

从10几岁到现在20几岁,竟然喜欢一个男人喜欢了这么久,真难得。

说实话,我真是对古玩没有什么研究,第一次象形的看到阿哲的收藏品是在“康熙来了张信哲特辑”里面,阿哲给小S和康永展示他收藏的古物--印象最深刻的是NO.1阿哲拿来他的上上一辈穿过的小鞋子当场展示,把小S吓了一大跳。NO.2小S要穿阿哲拿来的宝贝宫廷服装时,阿哲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宝贝,只能苦笑着点点头。

这一次阿哲把自己多年的收藏经历和收藏精品,我想,最大的效用就是能让哲的铁丝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他多年的收藏生活。

2000年以来,阿哲平均一年都不发一张新唱片,这一本书的出现,也算是对歌声空白的象形补充了。

至于书的内容,确实让我长了点小见识(阿哲出的书当然要逐字逐句好好看了)。书里的相片也值得一收。

总之,买就一个字。

PS,去网站买,还不到半价。

《玩物“哲”学》读后感(四):遗失的美好

看完阿哲的《玩物“哲”学》。很喜欢阿哲对古董收藏的那份执着和那种平常心。正如我非常欣赏林语堂笔下的姚思安对待古董的那种心态一样:那些珍贵的古董,谁都不是其真正的主人。

收藏古董--在我看来,真是门大学问,一个好的收藏家,博古通今是必须的,投入大精力的同时也得投入不小的财力,于是,古董收藏这件事,于我这个暂时还贫困着的俗人来说,真是高贵而神秘。看完阿哲的《玩物“哲”学》后,却越发觉得,阿哲的乐趣,重在“收藏”而不在古董。从垃圾堆寻宝、到描画居住附近的环境中的建筑,到当下小有规模的收藏,全程中,看到了许多关于“收藏”的乐趣,就连“收藏”过程中被骗的种种经历,都被阿哲视为是一种经验和学习,而不被定义为钱被骗或吃亏。

阿哲的收藏,像小品。我说不出,会做出这个比喻的门道来,只是很直接地,就这么认为了。他还收藏一些老相片、旧出版物、明信片等等。这让我突然想起了,我曾经,也收过这样的东西:贺年卡、明信片、和朋友的往来信件甚至包括中学上课时,和同学互相递来递去的小纸条,另外,曾经有好几个年头,醉心于书签的收集,以致于看到任何款式的书签都要掏钱买下。这一切,竟随着年岁的增长被抛忘在了脑后,直到现下,又记了起来。

只是,在外打混的这近十年里,家里搬迁了几次,想着,那些信件和贺年卡,估计是随着那一抽屉的日记一起遗失了,能期望被找着的,估计就只有不再成套的书签和零散的几本集邮册子了。改天回家了,定要翻天复地地找上一找。

《玩物“哲”学》读后感(五):「张信哲未来式2.0」演唱会后遗症之考古故纸堆

抛却这个有些辣眼的封面设计,读到这本18年前出版的书,果真像寻到文物一样心中泛起阵阵狂喜。原来这个爱了二十多年的清澈、温柔又忧郁的声音,只是他的冰山一角。自童年故土经历写起,那些关于明信片、老照片、《汉声》杂志、绣花鞋、古家具的私密故事像老友叙旧一样被阿哲娓娓道来。他自儿时被探险精神和好奇心驱使而肇始的收藏癖好,因恋旧惜物而激发的绘画天份,因钻研古董而沉淀的文史艺术学识,因对传统文化的偏爱而濡染出的文人气质,因收藏构建起的那个饶为丰富却不足为外人道的精神世界,以及由此塑造的节俭、自持又环保的生活态度,终于在他如今落定的面貌中完整又圆融地呈现出来。

人若其名。出道二十多年,阿哲在这个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娱乐圈能始终保持零负面新闻,源于他从一而终的人生信念和处世哲学。同样,收藏于他不是一门生意或噱头,是他与这世界连接和向内探索,从而在滚滚红尘中锚定自己的方式。透过字里行间他对收藏的痴迷和玩味,恍惚间觉得歌手不过是他用以掩人耳目、深藏于博物江湖的隐身衣。那个耽溺在古物世界中,不断提炼时间和生命意义的灵魂,才是真的他。

所以,当我摘下耳机,时隔二十余年再次走近他,走近这个曾让我把他全部专辑全部单曲倒背如流的人,仿佛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人。所以,请别再用“情歌王子”的标签去定义他。那个在56岁的演唱会上依然发挥得稳入CD的深情款款的歌者,只是在资讯不发达的时代被我们恰好撞见的一个面向。而那个更丰富有趣的哲,那个中年愈发喜欢叛逆挑战自我,那个在音乐道路上永远带着前瞻性的探索欲,那个在震旦博物馆办展览,在国际级音乐厅以流行歌手第一人的身份举办One Take交响音乐会,那个爱冒险激进地玩赛车、潜水、轻航机,爱吃甜食爱耍宝爱出洋相飙表情包,那个为做慈善公益勉力营业音综节目,尤其倾力提携帮衬乐坛晚辈,每次演出都会90度深鞠躬的哲……正在不可思议地带你走向他的「未来式」。

是,他从不缅怀过去。他能给自己和歌迷的惊喜,永远在未来,在下一个永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