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化身博士》读后感1000字

《化身博士》读后感1000字

《化身博士》是一本由史蒂文森著作,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6.90元,页数:1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化身博士》读后感(一):曾经恐惧

初中的时候在姑姑家读了这本书,当时很害怕。对人的多重性还没有很多了解。

现在也依然觉得,其实最可怕的东西就是人类。

《化身博士》读后感(二):人性的两面

过去我们的作品,人物非黑即白。好人一好百好,坏人一无是处。好人浓眉大眼,坏人尖嘴猴腮。可是这样的人,在世界上是非常少的,甚至几乎没有。

好人难道没做出一件坏事?坏人难道就没有爱心?

本书其实就是探讨这个问题。一个好人博士和一个大坏蛋,其实是一个人。他平时是好人,喝了某种药水就变成了坏人。于是他在好人和坏人之间反复变幻。其实我们有时间也面临这个问题,我们有时候是好人,有时候也做坏事,有时候知道是坏事,但不得不做。有时候,我们以为是好事,结果是坏事。

我们有那双分辨是非的眼睛吗?我们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吗?

上帝召唤我们,恶魔诱惑我们。

《化身博士》读后感(三):我读的是书虫系列的版本

原本就是给中学生看的,薄薄一本,所以个人以为没必要在写作手法上对作者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

故事讲得是一个外表彬彬有礼,谦逊博学的有地位、有身份的“知识分子”,受够了单调枯燥的生活,决定放纵一下,遂发明了一种药剂,喝下去后,就能变成另外一个身份,凭借着这个身份他去做了些令自己感觉非常有活力、刺激、能够掌握局面等愉悦感的事情。

而这些事都是瞒着其他人进行的,他每次放纵过后又会喝下药剂变回来。总而言之,他在朋友们心中的形象依旧是那个慷慨文雅博学的Dr。

后来,事情玩大发了,他的第二身份越来越强壮,在他放纵完毕变身回归的过程中开始出现差错和困难,再后来——他变不回来了!

终于,沮丧的Dr自杀了。

总而言之,这个故事提醒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阅读轻松,给小朋友们看还是很好的。

《化身博士》读后感(四):双面人生

相比于作者的《金银岛》个人更喜欢《化身博士》,这是一个幻想的故事,描写主人公内心同时并存善恶两种人格。

主人公杰基尔博士平日里是受人尊敬的好医生,但内心却住着另一个邪恶的人,为了摆脱自己这种状况,他研究发明出了可以变成另一个人的药物,他化身成了这个变态的、引起别人生理厌恶的海德先生。

海德先生干下了一连串坏事,甚至杀了人,杀人之后海德先生就会喝下药剂以杰基尔的身份逃脱罪责。

一开始两个人格各自经历的事互不记得,到最后记忆相通,杰基尔服药都摆脱不了自己创造的海德。

在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崩溃下杰基尔用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善与恶存在于人的内心当中,一旦放纵内心的邪念,人的善念就会逐渐淡化,能让另一份力量消亡的是我们的信念,看看自己的内心善与恶哪个比重更大一些。

ps:如果没有看《童话镇》第六季,《化身博士》估计不会成为我今年阅读的书目,更因《童话镇》,《弗兰肯斯坦》一书成为我下一个目标。

《化身博士》读后感(五):一部科幻悬疑的大作

《化身博士》发表于1886年,它与金银岛一起被称为斯蒂文森的成名作。

现在看来,这算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伦敦有名望的杰基尔医生研制出一种配方可以将自己变成另一个人海德,不仅是身体,还有灵魂--十恶不赦的灵魂。海德在深夜游荡在大街上,踩踏小孩子,打死老人。医生最终无法控制转变的过程,在极度痛苦中,他只有毁灭自己。

但是斯蒂文森将它演绎成一部以18世纪为背景的科幻悬疑大片。他引入了厄塔尔律师作为小说的线索,他用这厄塔尔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迷雾中,从怪屋和它的不受欢迎的主人、奇怪的遗嘱到卡鲁凶杀案、拉尼翁之死,故事越来越惊奇,最后,厄塔尔律师破门而入,一切真相大白。

读完之后,我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剧本,搜索了一下,发现确实已经被翻拍了几次,最早的搬上荧幕是在1930年代。

在看到杰基尔医生的遗嘱时,我便隐约觉得海德就是杰基尔,此后情节的发展不断硬证了这一点。这也许是现代悬疑影片看多了的缘故,但在19世纪,斯蒂文森的这种表现手法应是相当的高明。

斯蒂文森留给我们的思考值得玩味。善与恶是对立的,但是在小说中,高尚的受人尊敬的医生和恶魔海德却溶于一体。海德的恶其实就是医生人格中恶的一面,但是拥有这样的身份地位,他便无时无刻要将这恶隐藏起来,但是一旦有了一副无人认识的面孔,他的恶就会肆无忌惮的爆发出来。

人之初,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