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

《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

《双城记》是一本由狄更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50,页数:3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双城记》读后感(一):但是觉得是真正的爱情

一个在特殊年代下的爱情故事啊。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的幸福。连命都不要了的感情,不能说它傻。当然这不仅仅是个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时代和个人的故事。

==0字数又不够了。这都是年久年久以前看的书啦,只剩下个大体的印象了啊。要仔细写写真是要贫尼的小命噻~~~

《双城记》读后感(二):孙法理的译本不行

好几年前买了一本孙法理翻译的双城记,看了两章就看不下去了,翻译的太拗口了。后来听说双城记宋兆霖翻译的最好。买来一看,果不其然,文笔特别优美,顺畅。看来读外国名著,选一个优秀的译本实在太重要了。后来在学校图书馆又翻了翻石永礼和张玲张扬两个译本,感觉还是宋兆霖更胜一筹。读双城记,就读宋兆霖的译本。

《双城记》读后感(三):关于卡尔顿

卡尔顿是个天才,没有他就没有斯曲里弗的成功。他是老贝利的律师,过着英国社会上层人的奢靡生活。

但不管他怎么出色却始终只是斯曲里弗身边的一条狗。每个深夜他都在酒精的麻醉中度过,从来没有人在意过他。

卡尔顿爱露西,比任何人都爱,他可以为她做任何事。但是他的爱却是可怜的,卑微的。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她,从未妄想过拥有露西,他只想做她身边的一个人,她家里的一件家具,这样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恩赐了。

即使在与露西一家以亲密朋友的身份交往的那些年里,他也没有受到过像查尔斯那样的待遇,他还是被淡忘着。查尔斯在巴黎的监狱里即将行刑的前夜,他的脑子想过很多很多的人,但却始终没有一个是卡尔顿。

最后的最后,卡尔顿以自己换下查尔斯接受行刑来实践守护露西的诺言。在那一刻,卡尔顿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生,他幻想着露西一家终生怀着感激的心情来纪念自己,幻想着他们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孩子,并带着孩子来自己的坟前悼念自己。

可是亲爱的,那都是你自己想的而已。

《双城记》读后感(四):恶之花

晚读笔记《双城记》

又读了一段《双城记》,大革命开始了。

不想抄书,只想说下感受,但如何描述这段的感受呢?

总体说狄更斯的角度是描写大革命的恶,这朵恶之花由鲜血浇灌。书中看到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父债子还等等,看到的是断头台下人头滚滚,“自由啊,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历史相似,上世纪我们也经历过革命,史书描述和私人笔记的描述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但其实质与法国当时还是有些相通之处。

跑的有点远,再说回法国。

这段时期的经典还有雨果的《悲惨世界》和《九三年》,雨果和狄更斯这两位,写同一历史事件下角度就不同,《双城记》写的是底层的反抗,印象中雨果写的是上层社会的(记不太清楚了,过段时间找来重读一下[呲牙]),这两人的描写就像硬币的两面,都蛮精彩。

前几天看的《历史讲稿》以及在早前看的别的书中关于法国革命的描述,在加上各类小说等等,其实可以画上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画卷中又各种壮丽的景象,但难以掩盖的其中血色,进步牺牲的是一代人或几代人,谁又对此负责?

.........

写不下去了,不写了

《双城记》读后感(五):只是关于Carton,不是书评

我只想聊聊Carton,他是整部小说我唯一深爱的人物。当然,相信还有很多其他有自虐倾向、自卑情结、柏拉图情结的读者爱他。

狄更斯本人一定也偏爱他,所以对他的描写才费尽心机。《双城记》的人物性格大多比较单纯,从出场那一刻就一目了然:露西是温柔贤良的;曼内特医生是沧桑隐忍的;罗瑞先生是老成持重精明缜密的;查尔斯是正直高贵充满自信的……都没绕什么圈子,好像京戏里的角儿,都扮上了。

相比之下,Carton仿佛是团迷雾。在剑拔弩张的老贝勒法庭,当他那张漫不经心的脸孔第一次出现时,就与周遭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他表现得懒散、放纵、对他人漠不关心也不需要关心。随后的情节就交代了,他其实是个敬业又优秀的律师,也挺关心人。至于酗酒,倒是真能喝,可一个喝完酒还能整夜处理复杂案件的律师,恐怕说他“海量”还更合适。

别忘了他还貌美。

奇怪的是,他头顶似乎总被忧郁的阴影笼罩着,像是其他人庆贺时他独自玉立其下的老墙,他没打算抖掉这层阴影,反而时时仰仗它的庇护。狄更斯说:“他是个很有才华、感情深厚的人,却无法用那才华和情感为自己获取幸福。明知其危害,却听之任之,让自己消磨憔悴。”

小说没交代到底是什么构成了他这样的性格,也不需要交代,这种自卑情结大可以是与生俱来。他认为自己既不配成功也不配被爱,只想缩在那方狭小的阴影里,永远安全、也保护了别人的安全。他才华横溢,却只给废柴律师斯特来佛当条“豺狗”;他爱露西,不怕替她丈夫上断头台,却怕自己“使她痛苦、悲哀、悔恨,会玷污了她、辱没了她,拖着她一起堕落。”;

狄更斯用充满怜悯的讥讽不动声色地赞美着这个挣扎、高贵、美丽的灵魂。他才智与深情的唯一一次结合,却是完美地策划自己如何替情敌去赴死。这两者本是凡人所能期冀的最好礼物,却将他送向了死亡。

爱情,仿佛一颗橡树的种子种进一个细腻的瓷瓶,Carton把对露西的爱深藏于心,痛苦时通夜在索霍街徘徊,可即使向她表白也不带一丝指望。那次表白,与其说是“求爱”,毋宁说是被爱引发的一次崩溃。

他自虐式的生活真让人怒其不争——何苦作践自己、为一个根本不爱你的人送死?我们甚至和他一样不知道露西的具体反应(虽然知道他们子子孙孙传颂着Carton),只有Carton临刑前的幻想:

“我看见躺在她怀里以我命名的孩子长大成人……我看见他带了一个又以我命名的孩子来到这里……”

那是你想的。

可是,他用生命给自己画了一副壮丽的幻想,坚信自己这一次做了一件令人怀念的事,于是他的生命不再是“一串沉重的诅咒”。“死”,却成了他真正的“生”。

也许爱只是驻留在一个人心中的依靠和力量,无关回报,重要的只是为所爱的人付出带来的满足。

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