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嘉丽妹妹读后感摘抄

嘉丽妹妹读后感摘抄

《嘉丽妹妹》是一本由西奥图·德莱赛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嘉丽妹妹》读后感(一):我们不过是欲望的奴隶

这里没有纯粹的恶,更没有纯粹的善。我们不过是欲望的奴隶,在生存和怎样生存的问题中挣扎。如书中所说的,嘉丽不过是以她的美丽善良,天真来解决了这个问题,然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求得灵魂的安宁。嘉丽是比较幸运的,然而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本书不过是比较真实的反映了这个问题而已。

《嘉丽妹妹》读后感(二):不错的一本小说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德莱赛,本书是他的成名作。

小说以年轻貌美的嘉莉妹妹背井离乡来到墨西哥投奔姐姐为开头,在火车上遇见了喜爱搭讪的墨西哥推销员德鲁埃,德鲁埃被嘉莉俊俏的模样以及单纯深深吸引,但也知识简单搭讪而已,到了墨西哥姐姐家,她发现姐姐家刻板节俭的生活并不是她所向往的大城市生活,但是可怜无依无靠的她又很难找到工作,即便找到工资也少得可怜,胆小而寒酸的她在街上找工作时被德鲁埃撞见,接下来她变成了德鲁埃的情妇,住在闲适的小公寓中,穿着曾经羡慕的德漂亮衣服首饰。可惜虚荣的嘉莉怎能就这样一直甘愿平淡下来,德鲁埃的朋友,以为道貌岸然的酒吧经理赫斯特伍德十分倾慕嘉莉,他隐瞒了他的家庭,欺骗嘉莉的感情,他的自私不顾朋友间的情份以及家人的责任,为了能够和嘉莉在一起摆脱妻子的纠缠,他窃走酒吧的钱款,以德鲁埃受伤为由胁迫嘉莉随他逃亡到纽约,从此他们过上了隐姓埋名的日子,但是赫斯特伍德日益消沉,他不愿出去找工作,每天靠着剩余的钱混日子,嘉莉厌倦了这种什么都不能满足她的生活,零用钱日渐不足,嘉莉无奈出去寻找工作,没想到在剧场越做越好,在小有名气的时候,她选择离开赫斯特伍德,于是赫斯特伍德沦落街头最终自杀,而嘉莉妹妹的事业如日中天,并且很快找到了新的追求目标。

本文情节戏剧性极强,嘉莉的形象是那种善良胆小但是又很爱慕虚荣的小女人,她渴望名流的生活,但是最后她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取得了事业的成就,这也告诉我们女人不要总是指望着男人,真正强大的是自己的小宇宙,靠自己的实力才是关键,小小的虚荣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因为小欲望毁了分寸,而且不要自恃曾经的成就而自我定位太高,像赫斯特伍德那样,日益堕落,渐渐消沉,人要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总是摆着架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情,但绝不能因为困难打击了热情。对生活要充满斗志。而德鲁埃又是另一个反面例子,他太过朝三暮四,没有持久性,这也是他终日无为的原因。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人,他们太容易建立目标,但同时又太容易改变目标,终究会在碌碌无为与虚妄中浪费掉青春。

《嘉丽妹妹》读后感(三):这就是现实啊

从今年元旦开始看嘉莉妹妹英文版,已经过去快半年了,还有将近一百页没有读完,期间完成了 小王子,简爱,小妇人,还有其他七七八八,零零散散的阅读。每次看,都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啊,没有让我如沐春风,没有给我爱的力量,赤裸裸的现实,然后丢弃在一旁很长时间,甚至有时候宁愿捡起晦涩的 红字。

序里说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对金钱的欲望与贪婪,我觉得它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所有的人类形态,追逐利益与金钱是人类的本性。你能说都是错的吗?为什么人还在一直做呢?只不过用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在粉饰罢了。承认其普遍性,也就是人类接受自己的贪婪与欲望,有时候反而可以更坦荡与轻松。

与之而对的爱情了,这部小说里不存在真爱的。爱情都是金钱的附属品,因为利益而结合在一起,最终也必然因此而分开。Carrie对Hurstwood有仰慕,但也不是爱情,被他骗到纽约后,也只能得过且过。后来Hurstwood日益窘迫,Carrie对他的鄙视越来越深。真爱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受到考验,何况是他们的感情?不知道是不是悲观,总觉得真爱是人们臆想出来的奢侈品,要不然为什么一直被歌颂,却很难真的见到呢?元稹说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还有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Carrie的婚姻很直白地体现了这么朴素易懂的道理,可见中西贯通。书中对Carrie的心理描写也是比较写实,有鄙视,也有不忍,有焦虑,也有狠心,人就这么矛盾,自私是主体,但有时也会与道德所纠缠。

Hurstwood对Carrie是爱情吗?别开玩笑了。是自我膨胀与中年危机共同作用的结果。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但妻子儿女不搭理自己,被Carrie的单纯美貌所吸引,后来东窗事发,显示了他极不理智,极没有智谋的一面,居然携款逃跑!他在自己的妻子面前也是挺软弱的。社会上,年轻的小姑娘被中年大叔所吸引的不在少数,源于进化的需求,女性需要稳定的物质保障,男性看重高繁殖力,但是,社会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呀!他们两的结合也很好地阐述了婚内出轨代价大大的!如果前面走的太顺,非要搞一点事情的话,那后面不顺的概率就比较大。

当然,绕不过去的就是女生的美貌了。女性的外表也是能够被金钱衡量的一个特质。Carrie的欲望,后面发生的种种都与自己的外貌有直接的关系,换做是简爱,来到芝加哥,大概也就是老老实实干活吧,做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Carrie有错吗?她被自己的天性所引导,喜欢漂亮的衣服,奢华的物品,装扮自己,如果不影响到其他人,是没有错的。就像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爱收藏,有的人喜欢运动,不能说爱赚钱,爱打扮自己就是错的。Carrie伤害到的人大概就是Hurstwood的老婆了。美丽是武器,相比于相貌平庸的人,会带来许多的好处,这是毋庸置疑的。作用好这个武器,需要智谋,其收益也是巨大的。

就像一开始说的,Carrie的故事并没有很强的阶级典型性,它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遍的故事……

《嘉丽妹妹》读后感(四):镀金时代,你,幸福吗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梁越(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01211203/

今年冬季,重拾《嘉丽妹妹》。看到曾经的学生,现在的话剧演员,改编了《嘉丽妹妹》,在成都万象城小剧场上演,精美的海报展现在朋友圈。要不是课多,完美地错过了每一场演出,我一定会去一饱眼福。遗憾之余,只有拿起书本,在字里行间去感受嘉丽妹妹命运,嘉丽妹妹所在的那个时代。

小说的背景是在美国的镀金时代,the guilded age。一个来自于哥伦比亚小城的嘉丽妹妹,年轻而貌美,单纯却虚荣,孤身一人踏上了芝加哥的火车。大城市既有上层人士纸醉金迷觥筹交错的繁华,也有小人物精打细算菜米油盐的寒酸。姐姐M家的生活明显属于后者,完全打破了嘉丽妹妹对于大城市的幻想:因为没有工作,被姐夫赶出家门,流浪在街头。遇见了好心的D先生,出于对嘉丽妹妹同情,也出于对嘉丽妹妹的爱恋,D收留了她,并热心地用自己的财力让嘉丽感受大城市的奢华。D将嘉丽妹妹以未婚妻的名义介绍给了朋友H。H年过四十,却依旧相貌堂堂,事业有成,家境殷实。像大多数的中年男士一样,H的婚姻生活平淡如水,但却不是无法仍受。H与嘉丽妹妹的一遇,打破了所有的平静。H爱上了嘉丽妹妹,各种应差阳错下,他盗取公司财务,抛妻弃子,背叛朋友,哄骗嘉丽与其私奔到纽约。在纽约的两三年间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嘉丽妹妹不得不外出跑龙套为生,因为美貌可爱和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成为了纽约最著名的戏剧演员,而H先生,无法找到一份糊口的职业,流浪街头,最后在收容所自杀。

从哥伦比亚小城,到芝加哥,到纽约;从D先生,到H先生,到纽约认识的A先生;我们可以看到嘉丽妹妹的野心和欲望不断的膨胀。但是,我们无法苛责这样一个年轻少不更事的少女,在当时如此浮躁而喧嚣的时代,保持理性和克制。她本就是一个对于知识无所渴求的少女,那本就是一个上帝已死,宗教衰退的时代,她又会有什么样的信念去抵抗一个时代的浮躁呢。嘉丽妹妹最终还是得到了她最初想要的一切,奢华至极的生活,无人不知的名望。那么她,幸福吗?没有精神世界做支撑,外在的成功带来更多的是迷茫。在一切功成名就后,嘉丽妹妹慵懒地坐在摇椅中,在华尔道夫总统套房中,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黯淡颓废的眼神中透露的只有两个字:so what?不过如此。正如这个时代的名称:镀金时代。表面一切欣欣向荣,内心的迷茫,连神也无法解救。

那也是一个功利时代,人情淡漠。当曾经深爱的H先生流浪街头,嘉丽妹妹更多担心的是这位H先生千万别骚扰她,让她在剧院难堪。当H先生和情人私奔纽约时,H太太更多在乎的是她能够控制多少家庭财产,以及女儿是否能嫁给一个有钱人。当H太太获得了所有的家产,成功得将女儿嫁给一个富二代后,她惬意地躺卧在沙发上,心满意足地看着女儿和女婿,仿佛人生赢家,丈夫的离去根本不足一提。当嘉丽妹妹在纽约出名后,偶遇D先生,嘉丽妹妹对这位曾经帮过自己,又被自己背叛过的人毫无愧疚,无论内心还是表现,都是一丝冷漠,一丝反感。即使看似用情极深的D, 也没有因为嘉丽的离开真正伤心,他变得更加圆润了,也更加红光满面了,甚至事业比之前都更成功了。而看似为爱疯狂,放弃事业,抛家弃子的H,对于嘉丽妹妹而言,更多是一种男性占有欲、征服欲本能。在纽约,一旦完全拥有嘉丽妹妹,便频频开始自己的夜生活,不愿再有更多的付出。面上,我们彼此拥有,实际,没有彼此我们都能过得很好。面和心不和,这,也是一种镀金。

在小说中,作者想描述的不仅仅是镀金时代,更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的世界中众生百态——1、道德尊严在生存面前不得不妥协。我看到了在接受D的救助时,嘉丽妹妹并不是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不是没有过犹豫和纠结,但温暖的食物和精美的衣帽前,她选择做一个尤物。我看到了H在出逃前夜,他的纠结彷徨,一方面他可以向太太妥协,重回家庭,过着平淡但内心平静的生活;一方面他可以携巨款潜逃,骗走他垂涎的嘉丽,过着惊涛骇浪,朝夕不饱的生活;最后,他选择了向内心的魔鬼妥协,也走向了最后的毁灭。2、强者通吃,弱者抛弃。在芝加哥:D和H是男性的强者,富有,强健,英俊。嘉丽妹妹,女性的强者,年轻,美貌。都能拥有最多的资源。在纽约,H不在年轻,不在富有,逐渐不再强健,不再英俊。就像狼群中的弱小,最弱的一只会被狼群中其他狼分食,抛弃。H最后的惨死,根本不是道德的惩罚,只不过是社会生态中的弱者,惨遭淘汰。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追求幸福的故事,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有人迷失了自我,变得更加不幸,例如H。有人在最后发现,曾经以为的幸福,并不能带来真正的静谧愉悦,变得迷茫而颓废,尽管已然站在食物链顶端,例如嘉丽妹妹。有人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目的,不是至真至纯,也没有伤天害理,过得自私自利,过得怡然自得,例如D先生,例如H夫人。故事里,就是普通的你我他,因为机遇、因为运气、因为能力、因为选择,在大时代的浪潮中,此起彼伏,随波逐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