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爵士派经典读后感有感

爵士派经典读后感有感

《爵士派》是一本由李爵士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爵士派》读后感(一):看封套

文字很无聊

大师们又被画得很糟糕

于是

这本很重的图书

只剩下了唱片封套

还能瞧瞧

看了十几页后实在看不下去,于是决定只看图,可是翻了几页连图都不想看了。

《爵士派》读后感(二):看上去很美

话说俺到CD市场扫货的时候,瞎了眼的逛进了一家书店,里面有很多音乐相关的书籍,其中也不乏Jazz类的,当时看到一本封面很生面口的书——用透明塑料袋封着,有买书经验的人都知道,要买下来付了费才准拆封,通常这类书都是一些比较昂贵要不就是很热销很出名的新书。

这本『爵士派』,由于不能拆封,我只能从包装上去判断它。

封面不花俏,而且黑色主调背景(俺很喜欢黑色),胶版印刷,估计图文会比较精美,16开本,看书翻书都会很舒服,用手掂一下,还有点“份量”。

于是,我咬咬牙,买下了。

于是,我又再次成为给外表欺骗下的牺牲品。

到家后我还没立即翻看。忙着整理刚扫荡回来的CD,就算不听,光看着CD封套已经甜在心头。直到临睡前躺在床上,才想起看书来着(习惯睡前翻几页书,要不不舒服)。

后果大家都会猜到一二,我差点失眠了,因为太激动。

整本书都是由歌手和CD名字堆砌而成,说话大言不惭,甚至很多地方有误导成分!!!看看作者的教导,看看他怎么解释的“无调性”:“简单的说,我们能记住旋律的所有音乐,都是有调性的,而记不住的便是无调性音乐了。”完了,最重要的是这孩子音乐也是不及格。

很多评论都是抄袭其它书里面的内容,而且可以无耻到一字不漏“忠于原著”(甚至不提出处!)。1996 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劳伦.克拉克写的《我爱爵士乐》对照了一下之后,我真是有点出离愤怒了。《爵士派》第45页-56页,“对自由爵士的迷恋(三)”整个章节,除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外其他完全是对《我爱爵士乐》117页-139页“自由爵士”一章的抄袭,除了一些用词上刻意的的变化。

里面一大堆的乐手名字翻译更加令人忍无可忍! 50大洋呀~~~! 各位喜欢JAZZ的同胞,除了不要给这书坑害之外,也要奔走相告身边的朋友。

唉,我不入地狱,谁入....:(

《爵士派》读后感(三):爵士夜路

人物:阿斯多尔·皮亚佐拉

地点:阿根廷

事件:

聂鲁达说“他的音乐是人类难解的困惑。。。。。。”

1960“努瓦探戈”五重奏

70s 九重奏团

相关:理查德·加利亚诺《Gallianissimo》

大卫·道格拉斯弦乐团《A Thousand Evenings》

地点:古巴 哈瓦那

事件:

古巴音乐教父:普拉特

古巴打击乐之父:蒙哥·桑塔玛丽亚

歌王:路易斯·弗兰克

易卜拉辛·费列

事件:新奥尔良爵士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

《路易斯在纽约》

《热节奏五人组系列》

浪漫极致的Billie Holiday

Romanticism

charlie Parker

Mikes Davis

John Coltrane

Benny Goodman

Coleman Hawkins

Lester Young

Oscar Peterson

酷派爵士大师Gerry Mulligan

Stan Getz

Bill Evans

Bob James

Art Pepper

两种认识:

雅皮士文化或者轻柔电影配乐

前者:资产阶级认识的私有物,带有一身华丽、一副贵气。

后者:轻音乐或者就餐音乐,一种休闲的时尚,属于可有可无的东西。

《爵士派》读后感(四):爵士派-------爵士乐书籍纵横谈之二

署名"李爵士"的宁夏人李伟,也搞出了一本名为爵士派的书,书的价格与《爵士名盘300》相近,所用纸张极为高档,全部采用铜板纸,里面配了很多的图片,有专集封面图片,还有油画人像,以及用所谓的现代"拼帖"艺术构成的人像还有一些让人搞不明白的"抽象画",可以说噱头十足,粗一看,还真让人忍不出掏出腰包来买一本。

文章是李爵士的随笔结集,里面除了一些关于爵士乐的评论以外,还有一些关于摇滚乐和古典乐的文章.甚至有关于前卫金属乐队“梦剧院”的评论,可在翻看这些文章时候,我的心情从满怀希望逐渐变成开始失望,最后直至愤怒......

在文章《不湿遇到干燥》中,他对日本先锋音乐人灰野敬二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日本人的软弱与不自信再加上好斗等于不正常" , "日本电吉它史从‘高柳昌行’的自由开始到‘和田直’的单音再到‘渡边香津美’的超技……终于衰在这个哭天天抹泪的灰野手里!" , "用日本家电的朋友们,请注意国耻不能忘,文化上的侵占同样是可怕的.......不管某些人如何吹嘘鬼子,我就是怀疑灰野这种人的真诚表白,听他叫唤心里说不出的烦,浑身有气!" ,"不愿谢罪的货色品像实在龌龊!"…… 诸如这样的话就不用再一一列举了,文章中渗透出如此狂妄的民族主义已经吞噬了理智,在无理智状态下的一些涂涂抹抹就这样变成了所谓乐评,能不上人气愤吗?

对于乐评人来说,不管写东西是捧还是骂,最基本的是要负责任,因为你写的东西是要给大家看的.麦克卢汉有句名言,"媒介即信息",当文字通过网络和纸张呈现到大家眼前的时候,更多的是在传递给大家一种信息,所以文字是必须要向公众负责的,除非你只是写给自己看而可以不去考虑任何责任,但是如果这样的话,这些文字何必出版呢?这些不负责任的乐评的是极易误导听众的。

再看当他评论美国乐手约翰.佐思的时候,开头就是"约翰.佐思与吹捧他的一把子下九流们统统属于索多玛的盘中餐!","当代的音乐完蛋了!毁在了万恶的约翰.佐思手里!"如此一元化的独断论让人鄙夷,而扣帽子式的批判法更是让人气愤,在艺术的自由国度里,居然有人内心如此的专横暴戾,甚至充满了仇恨。

对此,我很难想象,一个听过数年爵士乐的人,一个还曾经大书特书自己对自由爵士的热爱的人,竟然会这样的不负责任,这些缺乏包容性的激烈言辞,不仅仅是偏激,而是在无知下的一种狂妄,对于先锋/即兴音乐缺乏基本的了解,就可以随随便便地对一种音乐的大放厥词?诚然,乐评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当个人化的,也是应当具有一定的鲜明立场与态度的,但是这立场与态度应当是基于对音乐的整体领悟与包容上的,而不是“无知者无畏”。

而当我随后看完书中分为四个部分的《对自由爵士的迷恋》之后,一切全都明白了。这篇文章中大量文字一字不动地抄袭了很多其它书里面的内容,里面对于爵士乐乐理的分析,抄袭了199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蒂罗所著的《爵士音乐史》,除了一些用词上的变化,基本与书中相同,一些其他文章也抄袭了王昕所著的《爵士乐的一个世纪》,可见作者是不论中西,一概照抄不误。对于在写作如此大肆剽窃与抄袭的人,我们还能指望他写出什么好文章吗,这样看,作者的无知与偏激,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这本书也并不是一无是处,里面一些具有创意的图片和作者那种"意识流"般的抒情方式,都可以当作一种乐评的样板,但这中样板是好是坏,就只能交给读者来评价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