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1000字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1000字

《黄河东流去》是一本由李准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7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一):黄河东流去

老蒋的一个“企图炸开黄河的口子阻挡日军的进攻”的决定改变了包括赤家岗在内的一方人民数年的命运,从此这一方人过上了逃难生活。本书主要讲述赤家岗的几户村民的8年逃难生活,对农村人们表现出的自强不息、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进行了讴歌……虽然故事很长,我喜欢读这本书,因为在边阅读的过程中,我小时候的生活浮现在了我的眼前。现在回想起那时候隔不了一段时间就会有外来人员经过我们村,顺便会讨点饭吃场景,不禁有种别样的感觉。可能是由于来自农村,加之是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共鸣由此而来……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二):读《黄河东流去》有感

历史背景,蒋介石扒开了黄河口,本想以水代兵来抵挡日本侵略军,结果却造成了河南、江苏、安徽一千多万人遭灾,一百多万人丧生,本书主要描述了河南七户农民家庭从最初逃荒到最后回到故乡的经历。

二十世纪很多荒唐事情的发生,是有些人对中国历史的无知,对中国民俗的无知,对由此形成的民族精神的无知。

在历史的天平上,痛苦和坚强,忍耐和信心,眼泪和鲜血,愤怒和斗争,都是同一重量的砝码。

人民创造者历史,同时,也为历史的前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引用作者李凖的一句话,每一个民族都有它伟大的生命力。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三):关于农民的坚韧

没有做过农民的人无法体会。就像好多城里人无法体会到民工的艰辛和坚韧一样。国民党把黄河扒开一个大口子后,周边的农民们开始了一场逃难史。他们遇到了各式各样的困难,不过总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很快适应周围的环境生存下来,靠的是自己的坚韧,以及互帮互助的乡情,爱情,邻里之情,等等。在最困难的时候,这样的感情的确很让人温暖。不过貌似也只限于那个年代了,现在在一个地方住好久,隔壁是谁都不知道。还是过去的人幸福一点。想要体验那个年代人们之间的感情的,可以去看看。

p.s.梁晴 这是我至今为止发现的最美的女性名字。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四):黄河东流去

《黄河东流去》是以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八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作者十分熟悉黄泛区人民的斗争生活,十分熟悉黄河岸边的风土人情。通过黄河岸边七户农民家庭的坎坷命运和不同遭遇,反映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反映了他们参加斗争的必由之路。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朴实流畅,人物形象真产可信,栩栩如生,塑造了徐秋斋、李麦、海长松、老清、蓝五、王跑等几个不同性格的农民形象,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

李麦似乎在现在的年代应该很受欢迎,敢做敢说,而且乐于助人。

《黄河东流去》读后感(五):黄河东流去

因为故事发生源于河南,而自己的家乡也在河南,所以读起来,一些家乡语言和熟悉的地名,很是亲切。

读的时候,中间有很多次为故事人物的命运而叹息。当在生死之间,无处选择的时候,人性真实一面的记录,让人读了震撼,为故事中的人物伤心却无能为力。

一直认为“痛苦”是一个相对性的词。我认同,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定义幸福和不幸的权利。可是当你的生活环境真正恶劣,真正无从选择的时候,你的幸福可以很容易,你的痛点可以变得很少很难达到。

人的生命最最神奇和伟大的就是生命的韧性。

就像一直很喜欢的那句话所说的:“真正的强者不在乎有多强,而是在于强多久。”

谁也没有权利过多地去评论他人的选择,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无限的可能性永远在你自己的手里。

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身边总是有关爱和帮助我的朋友和家人。所以没有立场去说在逆境想去选择放弃的人不对。但是我相信也希望自己在任何时候不放弃希望,好好的生活,过好每一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