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花未眠》读后感100字

《花未眠》读后感100字

《花未眠》是一本由[日] 川端康成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元,页数: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未眠》读后感(一):新感觉的散文

此书是川端的散文集。说实话,可真“散”呀!作者信马由缰,东西写的海阔天空。读来令人无语。要是按传统读法可真有些困难。也许这就是新感觉派的特征。 不过许多篇章读来似有画感。让人如同在影像中一般。也是,本来读书便是休闲,何必一个本正经,还要有主干,有故事,有逻辑顺序。心在哪,身在哪都不重要,正如是意识流派,想到哪就写在哪感觉也到哪。我是在凌晨时喝着咖啡读的。还真挺不错的。

《花未眠》读后感(二):淡然的日本

我个人觉得这算是“真正”的散文,因为散得我都不太明白许多内容究竟想表达些什么?

书中的文章有些比较“正统”,比如说游记等。而其他的就有些“另类”了。当然原因怕是我的文学审美问题,我个人比较喜欢现实主义,所以对文章的看法要言之有物,就是希望文章表达些什么?而川端的新感觉派似乎与印象派类似,就是不去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只是展现出一种浮光掠影的效果,或者是某一个时间的定格。所以我看起来就有些不明不白。看来我对现代以及后现代艺术的欣赏水平还是有差距的。

总体来看,文章很“淡”,很小巧,有着典型的日本传统文学特色。

《花未眠》读后感(三):随便说说

毕业时从宿舍搜罗了许多她们不愿搬走的书,不太喜欢日本文学,想想读了半本的《挪威的森林》和《千只鹤》,文字不是不优雅,感情也绝非不细腻,只是那隐秘、阴暗、温吞的气质让我无法醉心。

川端的文字是美的,不容置疑,他继承了东方作家细腻的传统,笔触柔软。是的,我只能用柔软来描绘,《花未眠》中收录的都是战后他的散文小品,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能写下这样的文字让我震撼,抛却民族感情,战火对于中日两国一样残忍,但我在中国找不到同样的声音,那样认真的倾听花开的声音,在战后虚乱生活的地铁上平静的阅读《源氏物语》,多么纯洁可爱的人啊!

但是我依然无法喜欢上这部作品,川端努力描述着大自然的美好,生命的希望,但字里行间始终透露着抑郁,气质是不会改变的。

《花未眠》读后感(四):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美

这本小册子收集了川端康成的一些日记和随笔,其中包括一些游记,作者的一些外出经历,和其它文人电影演员的交往,还有关于文学和生活中的发现美的探讨。

作者在希尔顿酒店早上醒来,在晨光照射下的酒杯发现的美,这段描述几乎可以作为一个以酒杯之美的经典范文了,从这里也能看出来《雪国》最后主角在救火的途中沉迷于夜晚的银河之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了。在川端看来,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美。

川端年轻时喜欢《枕草子》,后来极力推崇《源氏物语》,认为紫式部正是出生于平安时代才能写出在日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作。

川端记录了和几个电影女演员的交往,岸惠子和有马,并且担当了岸惠子的证婚人,两人在法国见面时曾经抱头痛哭。

川端谈了一些关于自杀的看法,似乎不赞同的,所以他最后自杀,也可能和他认为人死后会有灵魂这个观念有关系。

凌晨四点,川端康成看到海棠花未眠。

《花未眠》读后感(五):美的哲学

散文《花未眠》是川端凌晨四点醒来后写就的。当时,他发现海棠花在夜晚还盛放着,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美的哲学思考。川端从时常生活的琐事中得到了美的感悟。散文完美地展现了川端对于美的敏锐的感受能力。

司泽忧河在《静夜里错过的美》中评论说,读川端的《花未眠》,“只觉得素雅恬静”。不错的,虽说我们读到的只是叶渭渠先生的译文,但叶先生是研究日本文学的名家,他的译文做到了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貌。读者透过这些平实而又极富哲理的文字,总能体味到川端对于美的热爱之情。作为天涯孤儿的川端,对美有着超越凡人的感受力。凝视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我们感受到的或许仅是美丽和愉悦。川端却说:“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是啊,美丽的鲜花在绽放的同时,就接受了死神的亲吻。在强大的时空面前,柔弱的个体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这就是生命的具体存在状态。故而,雷诺阿也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川端更进一步揭示出:迎接这一刻盛开的是下一刻的凋落。

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川端向读者传达的就是这种生命短暂的哀叹呢?一切美好的东西在川端眼中是否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呢?想到川端其他作品中对死亡的终极关怀,以及川端后来的自杀,这似乎更加深了读者的这种认识。然而,我们还知道,川端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他不仅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川端不也说了么,“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到:‘要活下去!”这是川端对于个体生命意义的赞美。之前,读者领悟到的是生命的脆弱和渺小,生存空间的贫瘠和狭小。但这些都不会阻挡生命的美丽。海棠花不是在夜间绽放了么?明知下一刻的毁灭,也要在开放中成就着自己的快乐。这便是从死亡的角度反观生命的价值。生命正是因为过程的丰富而呈现出绚烂多姿的色彩。

散文《花未眠》呈现出的哲学思考远不止以上这些。愿我们透过这篇短文,努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生活中的美,并使其上升到一种哲学认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