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读书这么好的事读后感摘抄

读书这么好的事读后感摘抄

《读书这么好的事》是一本由张新颖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1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书这么好的事》读后感(一):读书不易

读书不是易事,需有心、有时、有恒,但对真正的爱书的人来说这些貌似是盛宴开始前准备好的餐具——一切就绪,只等开席饕餮一番。如何使用餐具是有讲究的,讨论餐中礼仪也是必要,所以才有了这本书,一位贪书之人给大家的教导与分享。

《读书这么好的事》读后感(二):读书,这么好的事

不知道是从时候起认识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好像是从一个评论留下了印象,说是广西师大学校不怎么样,但出版社的书倒是很有品味。这本也是这样,买的时候没注意是一本面对中学生的科普读物,但看完了觉得内容虽然浅显,但却是一本很认真的书,无论是引经据典,还是其中的插图漫画,还是其观点的全面性,如果我是一个中学生,也许它就改变了我一生的读书习惯。

我曾经一直坚持我读书是乐趣读书,好看就看,读不懂就算鸟,并自以为这种快乐读书是一个很巧妙的借口,其实内心深处我还是为自己读不懂一些书为耻的。所谓快乐读书,我的快乐是不是建立在作者与自己观点相同时的虚荣心和自我满足感呢?读书还是必须要给自己保持一些更多的挑战才行的。

另外我也经常会觉得这次先简单读一下,如果好将来再仔细读,其实十之八九的书我不会再重读了,所以精读很重要。

还有一个说法,读书不能尽信书,但也不可存心诘难作者。这也提醒到了我,其实如果我们将看书看成与一个学者间的对话的话,那么如果拜访前就心存鄙夷,对作者是不尊重,而对自己也难以平心静心倾听作者的说法。当读书成了挑骨头或者挑符合自己观点的支言片语的话,读书就已经成了封闭而没有意义的事。读书的道理和与人相处应该是相通的。

第一篇里有一个说法,我觉得很形象,阅读可以在自己和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读一本好的历史和社会书,确实会有与整个社会对话的感觉。

“真正的阅读者能够把书本和宇宙融为一体,他的心灵是一个没有边界的生生不息的世界,一个大的宇宙。”

《读书这么好的事》读后感(三):读书的摘记

1.作者,张新颖,男,1967年生,招远人,我宿舍一个同学的老乡。

2.第一节中“读书家”的说法第一次听说。

3.第二节“朝向自我”中:“自我不是一个已经固定、早就存在在那里的东西,自我处在不断的形成过程中。你要有一个什么样的自我,要看你怎样去形成这个自我。”

“读书,在一个重要意义上,就是一种朝向自我、理解自我、产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塑造自我的运动过程。”

的确如此,以前从没有理性上想的这么清楚过。

4.第三节“不放弃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中: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我是我读过和所记得的东西的总和。”

什么是自我呢?如此概括,也不乏深刻。

博尔赫斯说:“人类发明的种种工具中,唯有书本为大。除书而外,其它工具都只是人类躯体的延伸。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电话是嗓门的延伸,犁耙和刀剑是手臂的延伸。书就大不相同了:书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

很有智慧的话语,让我对书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而人类的一切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记忆和想象之和。”知识这种定义法,也算非常全面。

5.第五节“很困难,所以很快乐”中:“二流的快乐”即是我以前见过的所谓“简单的快乐”吧,虽然不可少,但是如果完全是这样,一个人不会深刻的,也很难令自己满意的。“克服了困难所获得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才能体验到很大、很高、很深的快乐。”

6.第六节“书中的恒星”中:“书的书”、“书中的恒星”提法很新颖,读书、做学问是需要看书的书的,因为她是一个系统的源头、恒星,其它的只是行星、卫星,看书做学问是需要搞好系统的源头的。这对我的专业学习也很有帮助。

7.第八节“起死回生的一骂”中:徐复观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只盯着王船山的不足之处,而于王的高见一点都没有领悟,惹到指导他的熊十力对徐复观的一骂,这一骂,让徐学问和为人上走向了新生。这两位均是我的前辈乡贤,读书方法实在是值得我的借鉴。我看书能够看到作者的高明之处吗?还是只看到作者的瑕疵而不见他的任何高明?我感觉很多时候自己不能够持平,专为挑刺。的确很危险。

培根说“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的告诫值得警醒我自己。

8.第十二节“世上有那么多我不要看的书”中:“世界上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但你却不可能都一一去做,你只能做你能做的、喜欢做的、做得好的,对好书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道理一听就明白,可是什么是自己能够做的?做的好的?说来容易辨来难,识得好书也一样不容易,慧眼不是人人都有的。

“信息过多和信息过少一样,常常成为理解的障碍,更常常成为想象的障碍。”感觉越说越玄,有点中庸之道、黄金分割的味道,适度----这个太难把握了。

蒙田所谓“初学者的无知是获得知识以前的无知,而博学者的无知是获得知识以后的无知。”让人感觉很不自然,我无知吗?而蒲柏“读书很多的傻瓜”,让人的确感到有点害怕,一个勤奋的傻瓜。多么无奈!

呵呵,或许这本书就是不该看的书之一?!

2009-07-09

9.第十八节“鲁迅在知用中学的演讲”中:鲁迅所说两种读书:“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

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

读书如此分,倒也很准确,职业、嗜好二者合一,很容易吗?如果真能合一,也很幸福了。

10.第十九节“十二种声音”中:英国一十三~十四世纪大主教理查德.德.伯利:“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

培根:“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查阅了一下网络,培根的这段话似由王佐良先生所译,读来觉得朗朗上口,哲理深刻,真是关于读书的金玉良言。

11.第二十节“阅读者应从书中抬起眼来”中:“真正优秀的阅读者能够把书本和宇宙融为一体,他的心灵是一个没有边界的生生不息的世界,一个大的宇宙。”

真正的阅读是为了对生命负责,不是仅仅为了读而读,而是为了生命的拓展和丰富。

12.这本书约6万字,我差不多花了三个小时就读完了,对我这种没有读过类似详细讲解如何读书的人,还是有教益,买

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送给我的一个小表妹,希望她能够爱上阅读。

《读书这么好的事》读后感(四):不煮酒清风明月,就以书香墨笔静心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论读书》培根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帮我推荐这本书,也同样带我走向一个新的维度。以前读书,买书多数是以著作,或者以书中引语就购买和阅读,从未了解出版社,发行时间作为标准的阅读前提,就连译文版本都是以网络言论作为导向购买的,比如查良铮译作的《青铜骑士》、王道乾译作的《情人》等。

“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歌德

本身自己读书就是一种喜好,慢慢的也在养成一种习惯。刚开始要拿起书来读,完全是因为自己迷茫了,在社会中思考有些事情时,匪夷所思。在生活中,面对千姿百态的情感,痛彻心扉。要是以前的我,绝对不会向现在这样,一本书,一杯水,时光就在书香中流动。更喜欢去闻纸质书的那种味道,能让我心旷神怡。

"一个人能用文字表达出的所有,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一生之短暂,之长久,都是生命赋予的时间,在生命有限的时间里,还要创造有趣的灵魂,这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灵魂是什么?我获取到的灵魂就是存在,而有趣的灵魂就是有情感的存在。有趣的灵魂包括每一件事,这事情存在的结果,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你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发展将来的必然因素,包括情感的断,舍,离。有些存在是能像风筝一样控制住线头的,还有一些是望尘莫及无法兑现承诺的存在。不过,能把生命赋予出来的灵魂用文字所表达的,一定是存在的。”

——久而光照

书中详细的说明了读书的前提,过程,还有结果。

前提: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告诉我的。要学会有选择性的读书,包括书的作者、出版及出版时间,还有书的对自身的价值。看来家里真的有部分书是要沦为地摊读物的。

过程:读书不要带着批判性思维来读,要学会把书中思想转变成为我所用的思维,要去思考,要去了解。更重要的就是笔记,家里现在还放着《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著张晶晶译,说的都是一样,笔记不是划线,而是在标记处转化成自己思维去做笔记。我在图书馆阅读叔本华的《意识与品德》时,就看到了别人在书中哲学思想上固然深奥的一些句子,标注后用自己的话小结,我读起来就会很有趣,因为不仅自己理解了,也同样窥探了别人的部分思想。所以读书为了创造灵魂,灵魂被思想创造,而思想恰恰需要碰撞。

结果:读书不仅是了解作者了解故事,而且要注入情感,就像本书所说,要爱上此时此刻你正在阅读的这本书。久而久之,能赋予你的就不仅仅是一本书的物质价值了。

我已经读了很久,

自打这雨声潺潺的下午。

躺卧在我的窗口。

窗外的风声

我充耳不闻:

我的书又重又厚。

书页对于我

像一张张面孔,

沉思时,神情严肃,

读着它们,时光便在我身边

淤积、滞留。

蓦地,书中一片光明,

书页上遍写着:黄昏,黄昏......

我未及眺望窗外,

长长的文句已经断了线,

四散逃奔......

于是我知道:在一处处

繁花怒放的花园顶头,

天空开阔、明朗;

太阳又再次光临——

而此刻,夏夜将至:

目力所及,景物稀疏、凌乱,

长街上移动着幢幢人影;

只是远处,好似意味深长地,

听得见还有一些什么在发生。

这当儿,我从书中抬起眼来,

一切都已变得伟大,没有任何景象再令人吃惊。

在书中,我体验着外界的事物;

这儿那儿,自然都广大无垠。

只要更多地将身心织入其中,

我的双眼便能适应世界万物,

适应芸芸众生严肃的单纯——

于是大地超越自身,

继续生长,

仿佛将包容整个天空:

大地上的最后一所房子

就像是天空中的第一颗星星。

——《阅读者》里克尔(杨武能译)

极力推荐,启蒙阅读的最佳良药。

品读于2019年06月12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