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读后感1000字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读后感1000字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是一本由王子燕 著著作,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读后感(一):一本书带你轻松走进“心理学”的世界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 的了解逐渐加深,很多人都知道抑郁症、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社交焦虑症等名词 ——但说实在的,我们真的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比如对很多抑郁症患者来说,她们其实很讨厌“正常人”动不动因为一些难过的事情,就说“我抑郁了”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读后感(二):看了这本书,我竟然得了精神病

这本《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的目录,就是20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刚一翻开就吓了一跳,竟看到了一个常困扰我的字眼“失眠”。 失眠也是精神疾病?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赶紧直接翻到这一章。 这章是说绵羊小姐难以入睡——哈哈,我们睡不着数羊,羊数什么?自己的肋骨? 里面附了一个自评测试,一共8项,同时满足1~8项就可判断为睡眠障碍。 妈呀,头一个症状我就符合:“入睡困难,翻来覆去睡不着。”8项我符合7项,就剩程度那项,觉得还差那么一点。 好吧,我还有救!

本书由从医出身的心理治疗师王子燕撰写,着眼于为普通人提供一本心理健康自助手册,以20种常见精神障碍为主体,以小动物们为主角,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 这些小动物的选择也是费了心思,如失眠的是绵羊小姐,自恋的是孔雀,性别烦躁的是小蚯蚓…… 而帮他们的心理治疗师则是萤火虫。萤火虫的那一点光亮,就是患者心中的希望。 书中讲了患有惊恐症的小猴子,在精神病院住院期间经历的故事,以及他的患有社交障碍的小松鼠朋友,病好后给萤火虫当助理看到的故事。 每个故事为一章,都分为三部分:先讲某个小动物患某种精神疾病的原因和表现;然后是自我测评,我们可以据此估测自己的精神状况;接着提出建议,清晰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些建议,有心理、药物、运动、家庭支持、社会互助等方法,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引起了我的注意——接纳,“接纳症状”“接纳情绪”“接纳抑郁”“接纳自己”等等。 上次读的《逆转自体免疫疾病》指出,压力是致病的六大根本原因之一,而“压力是当你的要求超出你的能力时发生的。” 这本书则告诉我们要接纳,接纳我们的不完美,接纳我们的身体和精神缺陷,接纳我们的普通和无能为力。 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身体和心灵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有时,我们不妨接纳自己、放过自己。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读后感(三):《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心理疾病的探索与自我成长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这本书,初看书名,就让人忍俊不禁——精神病院当助理,这实在是太逗了吧。然而,仔细阅读后,我才发现这本书并非简单的幽默故事,而是一本专业性十足的心理疾病科普书。

准确的说,精神病院应该叫做心理疾病医院,除了我们最常见的精神分裂症意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心理疾病,比如说边缘性人格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甚至还有疾病焦虑障碍等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本书作者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专业知识放在一个个小动物身上,向读者展示了这些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书作者王子燕,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资深心理学家,她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使得书中的案例更加真实可信,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每一个案例都有连贯性,有病因,帮助读者诊断疾病,以及应对的方法。作者通过生动的叙述和详细的分析,将每个病例的发展过程、症状表现以及可能的病因都进行了清晰的阐述。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案例了解到不同心理疾病的共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识别这些疾病。

这本书是一本很有趣的心理疾病科普书,它帮助读者正确对待心理问题。作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同时,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自己或身边人的心理问题。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这本书不仅能够增加读者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帮助和指导。无论是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对心理健康有所关注的人群,都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收获。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读后感(四):给孩子的心理科普读物

精神病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我们能经常听到它,在学校、家里、公司等等,我们也在用它,比如骂别人可以说他是精神病。但是我们却不了解它,甚至避讳它。

有人或许会反驳我,不对啊,我家邻居的朋友的儿子的媳妇的大爷就是某某精神病呢,我咋会不了解呢?这其实很简单的几个问题就可以判断,哪些情况下可以称得上精神病?精神病有哪些种类?

精神病的发生不止是生理上的疾病,往往还有心理的因素,但是由于中国人对于“精神病”这个词十分忌讳,再加上我国的心理行业发展较晚,所以大众对于这方面的认识不足。

近几年网络发展,得益于自媒体的传播和科普,人们对于心理问题能够更加客观的评价和认识。但是小朋友因为家长的限制没有很好的了解途径,儿童书籍也少有这方面的科普。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就是针对青少年和小朋友的一本“典型心理疾病”的科普书籍。里面包含了现代社会常见的二十种心理、精神疾病,比如强迫症、性别烦躁、反社会型人格等。

这本书比较有趣的一点就是不直接来描写一个具体的人患了社交恐惧脂类的,而是利用小动物小猴子、小松鼠之类的动物来替代。有效的减轻小朋友对它的恐惧感。

为了更加符合小朋友的视角,还特地利用情节作为过渡,每一小故事的末尾还会配上一些自我判断是否有情节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的方法,以及一些科学简单的自我理疗方法和心理暗示。

如果你家刚好有小宝贝,或者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这本有趣的科普读物一定能引起他的兴趣。如果小朋友不识字,作为家长还可以读给小朋友听,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同样能收获许多相关的知识。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读后感(五):原来我们都有“病”!心理自助的入门级读物

“世间那么多快乐,没有一点属于我!” 阴天的下午,碰巧心情也不那么美好,随手翻到的这一页,就令我如此破防。虽然这是描写抑郁症的,我却在这句话里共情到了此刻的失落,谁还没有个心理低谷的时候呢! 读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看过经典电影《心灵捕手》,虽然对“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以及“咨询准则”有了初步的概念,但依然是有缺憾的,因为蛤蟆先生和电影里的失足天才,都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单一个体。 《我在精神病院当“助理”》好就好在,延续了动物人格化的故事性和幽默感,避免了说教的无聊和尴尬,却能在一本书里涉及到20种现代社会的典型心理和精神病症。当我们觉得有的人很怪、可怕、想避开的时候,不要去贴标签,而要意识到:他们只是病了! 我想起,很久之前的一个同事,她在每家单位工作时间都不长,辞职的时候都会以劳动仲裁和打官司收场。她为人敏感、言语犀利、抱怨颇多,我们对她敬而远之,如果当时有人意识到她心理上出了问题,而全她去看看心理医生,不知道会不会是另外一番局面。 “为什么社交和人群总是让我如此恐惧?” “我不想待在这里,谁能借我一件隐身衣?” “我不是真的脾气差,只是这几天控制不住烦躁!” …… 社交焦虑(社恐)、场所恐怖、经期前烦躁、失眠、抑郁、强迫……种种情绪,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是距离它们成为一种“病”,还有一段儿距离。但如果我们认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听之任之,不做任何干预和处理,也许就会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 当我们通过松鼠先生的视角,去触及(窥视)他人的痛苦时,也许会引发我们自身的共鸣,也有可能会庆幸还好自己没有这样的烦恼,类似创伤后应激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但是,问题是,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未知,我们精心准备的人生答案绝大部分都用不上。反而是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在关键的时候也许能“救命”。我当然希望,这本书里的大部分知识我永远也用不上,但是读了它,至少我又多了一分行走人间的底气与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