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诗十九首初探》读后感100字

《古诗十九首初探》读后感100字

《古诗十九首初探》是一本由马茂元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诗十九首初探》读后感(一):记录

本文吸取了各家观点,当然也包括朱自清的观点,却偏偏做成了朱自清所描述的那一类型:

“似乎觉得不符合正统的思想不值得作诗,作诗和读诗必须能见其大。于是抓住一两句或一两词去解开来,发挥开去,好凑合那个传统观点。”

所以,比较一言难尽。

至于解释的语言,也很繁琐。可读性在各《十九首》的相关书中,算是很差的。

《古诗十九首初探》读后感(二):瑕不掩瑜,整理阅读中发现的几处别字及瑕疵——商务印书馆 2017年11月第1版,2021年5月北京第4次印刷 版本

几处别字:

第101页,倒数第3行:“避寒就暧”,应为:“避寒就暖”;

第105页,正数第6行:“面秋夜的月亮……”,应为:“而秋夜的月亮……”;

第175页,正数第4行:“面要说……”,应为:“而要说……”;

第184页,正数第11行:“比拟子……”,应为:“比拟于……”;

第198页,倒数第7行:“‘凌’,一作‘凌’”,应为:“‘凌’,一作‘陵’”。

另,

第71页,正数第2行:【“唱”,古作“倡”本义是发歌】,“本义”一词之前,少一逗号,应为:【“唱”,古作“倡”,本义是发歌】;

第85页,正数第10行:【“……后人遂改‘鸿’为‘鸣耳’”】,单引号位置不对,应为:【“……后人遂改‘鸿’为‘鸣’耳”】;

第94页,倒数第4行:【这样曲折的组织。唐宋诗里也只偶见】,“组织”一词之后,当用逗号,应为:【这样曲折的组织,唐宋诗里也只偶见】;

第131页,正数第9行:【“来”,一作“生。】“生”字之后,少一引号,应为:【“来”,一作“生”。】

第153页,倒数第1行:【“……所谓‘物尤如此,人何以堪’,也”】,“也”字之前,多一逗号,应为【“……所谓‘物尤如此,人何以堪’也”】。

《古诗十九首初探》读后感(三):古诗十九首最好的入门书

1. 本书前言“作者和时代”一篇与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卷一“考证”讲的是同一个问题。隋先驳后立,认为是两汉无名氏,主要依据是时节和地理。马则认为同样是出于无名氏之手,时期却是建安以前东汉末期,主要依据五言诗发展成熟的脉络。

2. 本书的结构与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类似,每首诗都由原文、注释和说明三部分组成。注释比较有特点,不仅仅是对字或词的典故或含义做解释,还包含对整句的解释。说明部分,对诗的结构,典故的引用,全诗所表达的含义和各家不同的见解等方面都有说明。

3. 朱自清语“…断章取义,让“比兴”的信念支配一切。…这不但不切合原作,并且常常不能自圆其说;只算是无中生有,驴唇不对马嘴罢了。”马茂元语

4. 刘炜《古诗十九首讲录》把十九首分为游子和思妇两大类的做法源于本书。

5. 马狠批前人像刘光蕡等硬塞些思君思知音的寄托到古诗十九首里,他不理解这些不过是时代的烙印罢了,马自己的解说也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6. “玉衡指孟冬”,流沙河说“本人是第一个提出“孟冬指方位而非季节”的。至今我都没看到哪一家的注释采纳鄙人的这个看法,所以我多说几句。”,本书中马茂元对孟冬指方位及如何指方位有非常详细的说明,颇为令人信服,本书成书于1956年,不知道为什么流沙河认为“孟冬指方位而非季节”是他首创。

7. “明月何皎皎”,马茂元觉得解为思妇之诗太过勉强,我不太认同。末句“引领”句,与“凛凛岁云暮”“引领遥相睎”相似,伸长脖子看远方,有盼望等待远方之人归来之意。如果是思乡的话,“静夜思”“低头思故乡”应该是更恰当的姿态。此外,罗床帏为女士居所更为恰当。

8. “庭中有奇树”马茂元引朱筠的话“忽说物可贵,忽说物不足贵,何等变化”//物是实实在在可贵,之所以说不足贵,实则再贵的物也无法表达对别后重逢的热烈期待,合情合理。

9. ““蝼蛄”,音楼孤,害虫”//这个害虫真有时代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