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赢在中学》读后感锦集

《赢在中学》读后感锦集

《赢在中学》是一本由贾容韬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赢在中学》读后感(一):父母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我心中理想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孩子从事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是这样想,但是在这个卷了又卷的现实中,谁又能真正免俗呢,包括《赢在中学》的作者贾容韬,曾经的他认为“家业万贯,不如教子成才”,为了成才,他给孩子转户口、择名校、找名师,结果却是原本很优秀的儿子在中学阶段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沉溺游戏、打群架、被劝退。 痛定思痛后,贾容韬停下一切工作,成为一名“陪读父亲”,内外兼修伴孩子成长。孩子在他的陪伴和教育下如愿步入大学,但贾容韬的教育实践之路并未停止,将自己多年经验写成了《赢在中学:帮助孩子走好青春期》。

《赢在中学》读后感(二):帮助孩子走好青春期!

《赢在中学》——贾容韬

作家出版社

帮助孩子走好青春期!

本书的作者贾容韬是高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实力派家庭教育专家,全国资深戒除网瘾专家,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2012年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

这本书是为了让众多家长读懂中学生的成长密码,为了让千万父母少一些切肤之痛,为了让每一个中学生都能绽放自己的生命。

孩子到了中学阶段,往往会变得跟以前不太一样,给人一种换了个人的感觉。同时,他们也会出现新的行为问题。如果说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会较多的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时间观念不强等问题,那么到了中学阶段则主要集中在被人际关系困扰、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遇到情感问题等方面。

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会对异性同学产生兴趣,甚至会产生爱慕之情。他们会关注异性同学的一举一动,表面上表露出对异性的冷淡或不屑,而实际上是希望和异性同学拉近距离。

到了中学阶段,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大人的话了,他们开始质疑父母的想法,甚至很多事情会和父母对着干。他们会一次次地挑战家人和老师的权威,乃至一次次地触碰老师和家人的底线。他们也爱藐视家庭里的规矩和学校里的规章制度。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更需要学习,更需要提高自己的素养,没有比做好父母更有利于孩子品格成熟的事情了。

《赢在中学》读后感(三):爸爸们认真育儿起来,那没妈妈们什么事了

文|弥小木

如果爸爸们认真育儿起来,那妈妈们真的能轻松很多。

这两天看了一位爸爸写的育儿书,很接地气:《赢在中学:帮助孩子走好青春期》。

接地气在哪?作者贾容韬,可以说是“弃商从教”。在物质上,曾经的贾容韬比谁都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在精神上,却并没有给孩子多大的助力。以至于有一天,贾容韬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当孩子出现问题后,贾容韬做了一件大多数人都不太可能会去做的事:放弃自己的事业,给儿子陪读。

做一个决定不难,难的是将决定落实。贾容韬将自己的决定,实实在在地落实到陪读生活中。带来的收获有什么?孩子的问题消失了,岌岌可危的婚姻关系开始变好,同时开启了家庭教育的新事业。

贾容韬将他家庭教育的心得,都分享在了这本《赢在中学:帮助孩子走好青春期》里。读完这本书,对书中提到的3个育儿观念很是认同:

将这3个观念融入到日常的育儿生活中,为人父母的任务会轻松很多。大多数的亲子矛盾,来自于大人们带着的“问题”眼镜。我们看孩子,哪哪都是缺点,哪哪都是问题。

有问题怎么办?解决问题啊。可惜,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解决的可能是孩子,而不是问题。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走着走着就偏了。

与其说是孩子的成长“问题”,不如换成孩子需要掌握的人生“技能”,换一个词,大人孩子都舒心。

有人说少看个人育儿经验的书籍,因为样本数太少。对这个观点,并不是很认同。在他人分享的育儿经验中,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闪光点可以借鉴。比如贾容韬分享的“每天对孩子说一句有含金量的话”。

我们每天都会对孩子说很多话,原来还可以把日常的对话,再增加一些含金量。看起来是对话,带来的收获不仅仅是对话,这个方法看起来很值得尝试,希望我能在生活中落实。

其实更建议爸爸们来看一看这本《赢在中学:帮助孩子走好青春期》,也许会有不错的启发。看看敢于自我剖析的爸爸,一旦加入育儿的队伍中,会发挥出怎样强大的作用。

期待爸爸们阅读后来分享感受。

《赢在中学》读后感(四):如何陪孩子度过“难熬”的时光?

女儿读初中后,深感中学生辛苦,中学生的家长也难熬。孩子不是上学就是补习,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了,情绪也不稳定,容易发脾气,还会忍不住哭。看着孩子的样子很心疼,但又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能怎么办呢?这样的大环境下,她和我都做不到不卷。

在同事的推荐下看到了《赢在中学》这本书,发现自己很多方面做得不够,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正视孩子的变化,认识到他们反抗、叛逆的根源,给予他们支持与鼓励,陪他们度过这一段“不好过”的时光。

第一,不要与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由教育者转换为陪伴者。

进入青春期后,明显感觉到孩子没有以前“听话”了。书中说“不听话”才正常,如果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还像儿童时期一样,处处听父母的话依赖父母,那说明孩子的心理年龄还小,没有自己的思想。

这样看的话,孩子不听话我们应该感到高兴,被我们捧在手心里的小孩在成长,在为他们未来能展翅高飞积蓄力量。

所以,当孩子有自己的决定与选择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否定他的选择,而是倾听、鼓励、陪伴。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向上的心、进步的愿望,我们要做的是放下家长的掌控感,给他足够的成长空间,引导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二,营造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听到过这样一句话:父母相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家庭氛围好,孩子就会有安全感,有归属感,才会尽情地绽放自己,活出精彩人生。

想想确实应该如此,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压力很大,在人际交往中也会有很多的困惑,如果这个时候家庭关系紧张,他的压力没有一个安全的环境释放,对于孩子而言,就会越来越辛苦。

我每个星期都会和女儿深聊一次,她跟我讲的最多的不是学习,而是同学之间的相处问题。她渴望得到同龄人的理解,但是很难找到心灵上契合的朋友,表面上的嬉闹仍然让她感到孤独,还有不知道怎样和男孩子相处,有时候说着说着她甚至会哭起来。看着她哭我心里反而好受些,她能在我面前讲出来,能哭出来说明她内心是信任我的,我想,家庭,家长不就是应该在这个时候给她慰藉吗?

我想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认识到,无论怎么辛苦,家都是她最安全的港湾。

第三,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作者在书中讲了自己和儿子的故事。他的儿子曾经也是差生,为了影响儿子,他关掉了自己的厂子,当起了“陪读父亲”,两年陪读的时光,他读了两百本左右的书,写下了八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家教随笔、成长日记。

在这个过程中不谈学习成绩,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不着痕迹的分享孩子也开始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最后考入了“985”大学。

我们作为普通家长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像作者一样全身心的去陪读,去学习,但是我们可以始终做一名“上进”的父母,或读书提升自己、或在工作上努力做出成绩,这都是上进的姿态。

上进的姿态是传递给孩子的一种人生态度,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自己的担当和目标。

教育最难,教育自己的孩子更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多辛苦都得坚持。看着孩子成长,累并快乐着,这应该是所有家长得共同感受吧。

《赢在中学》读后感(五):提升自我,帮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让孩子赢在中学

家有正值青春期还有点小叛逆的中学生,我会担心他的学习成绩,担心他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也会担心他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等等。和先生讨论孩子的问题时也会出现焦虑情绪,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家庭都要面临的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高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实力派家庭教育专家贾容韬在《赢在中学》这本书中,通过众多案例总结出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给出了专业、真切又接地气的建议,值得我们深思和践行。

同时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教会我们如何与这一时期的孩子相处,如何引导这一时期的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并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

原来改变自己,提升自我,才是化解危机、走出困境最好的方法。

提到中学阶段要做好哪些事?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首先要树立目标,找到梦想。理想是孩子心中的希望,是一个人持续前行的动力。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怀揣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他身上的潜能往往能被淋漓尽致地激发出来,他的生命也能处于最佳状态。

一个有人生目标的人,成功的概率也比较高。

其次要做好职业规划,找到奋进动力。对一个中学生来说,生涯规划相当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要帮孩子充分认识自己。包括兴趣爱好、个人特长、个性特点、价值取向等。一个中学生了解自己越多,对自己认识越深刻,就越能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少走一些弯路。

要引导孩子多接触社会。孩子多和社会接触,既能发现自己的和优势,又能深入了解外界和社会,从而潜移默化之中把学科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

要清晰把握自己的定位。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发展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然后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把职业规划行动上,以达成自己的人生愿景。

最后要正确引导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生命才能得到润泽和滋养,才能获得支持和力量,才能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它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心智发展和学习成绩,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让孩子心情愉悦舒畅,拥有较好的学业成绩并妥善处理好各种成长问题,早日进入发展的正轨。

新时代理想的家庭教育,就是做孩子的榜样。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父母,也要不断地读书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赢在中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