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屠龙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屠龙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屠龙简史》是一本由王永胜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屠龙简史》读后感(一):屠龙简史

《屠龙简史:武林漫游三千年》,王永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1月第1版。算是本有趣的书,把现实的武术与书上的武功联系起来看。作者是习武之人,因此写起来有底气,但有些地方恐怕有点穿凿,比如说梨花枪就是指枪花如梨花大小,恐怕未必,只是评书家讲银枪之亮吧。最后一章“闲谈篇”颇有些徐皓峰的味道,以哲讲武,以武入哲。

(公号:行云楼)

《屠龙简史》读后感(二):春天读一本书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和阅读的书,作者王永胜。还没拿到书时,我猜想这是不是一本武侠小说呢?没想到是这样一本漫游式的散文随笔。按照我的阅读速度和习惯,预计三天内读完。小时候,我看着小叔每天练武,也会在旁边学着比划。每个黄昏后,那个闲置小屋前的空地上,铺满了杂草,棍棒声很是悦耳和振奋人心。

《屠龙简史》读后感(三):武侠小说中的武术与真实武林之间的不同

放开后的第一个春天,本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但江湖上最后一个武侠杂志《今古传奇 · 武侠版》却在这个春天确定停刊,个人虽然不是武侠铁粉,但看到这个消息还是唏嘘不已,不管是精彩的武侠小说还是真实的江湖武林,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上下五千年,武林漫游三千年,古人的归隐山林大多是无奈之举,闭关修炼也是为了精进武功,武侠之风、武术之热、武林秘籍都应当长存和传承。 《屠龙简史》的作者王永胜是一名作家,也是一个习武之人,他自己也在书中说到:“我终究是读书人,读书人习剑,洒脱文气,习性相投。”剑也是行走江湖的武林高手使用的最常见的武器,武人文相,也是江湖传言中武人最好的相貌。但剑并不是实战利器,剑可斩一人,但难敌千军,这也是本书一直在加以区分的一点,武侠小说中的武术与真实武林之间的不同。武侠小说中,似乎只要练成一门绝世武功,偷学一本武林秘籍,就可以独步天下,但真实的习武之路是一条漫长的综合体验的修行之路,而这个过程是重复的、枯燥的、基础的,就像黄飞鸿、叶问等会在门外打一套漂亮的拳术吸引拜师之人,但只会在屋里传授关门弟子真正的实战招式,这些招式往往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花里胡哨,但需要长久的坚持和训练。 除了看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观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可以说出一堆关于武术的细节,是否符合真实武林的规矩和做派,练武之人看经典名著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屠龙简史》里的《闲杂篇》就从《水浒传》、《西游记》、《聊斋》里面摘取关于学武用武的片段加以分析,这个部分非常有趣,这些人都有着超强的武艺,但也遵循着江湖规矩,尊师重道,有情有义,粗中有细,可见这些作者也都是懂武之人。从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勇武故事、杜甫和辛弃疾的舞剑看剑,到林冲和武松的梁山之路、菩提师祖和唐僧对悟空的影响,虚实之中,武林相通,本书既是写实的科普,更是浪漫的江湖。 读完《屠龙简史》也会让人倍感遗憾,对易筋经的理解、年羹尧隐藏在民间的“五行八阵图”、以岳飞为流派象征的意形拳、如今只是养生的太极,太多的武术已经失传或者变得不正宗了,中国武术家非常重视自身的修炼,讲究克己复礼和低调忍让,肯定还有很多的高手和传人都还藏在民间。

《屠龙简史》读后感(四):《屠龙简史》:真实的武林

70、80、90后多为金庸武侠小说迷,即便不是金庸迷也或多或少看过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对其中的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乾坤大挪移等绝世武功定不会陌生。笔者小时候对小说中身怀绝技的大侠很是崇拜,向往长大之后练就一身绝世武功,从而“诗酒仗剑走天涯”。

小说中的绝世武功是虚构出来的,其实这个虚构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加工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存在武功的,比如格斗技术、易筋经、内家拳等。《屠龙简史》这本书就介绍了小说中的武林和现实的武林有哪些不同,小说中的武功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作者通过自身习武经历为你答疑解惑有关武林中的种种传闻。就拿金庸金大侠的作品中提及过的“易筋经”来说吧,现实中易筋经是存在的,并且存在多个版本,大至可分为道家易筋经、医家易筋经和武家筋经。各家目的不同,在招式上也就略有不同,可背后的原理都是基于道家对人体的认识。如果各位感兴趣可以修练一下医家的易筋经,可以做到强身健体。笔者是在中医师承学习后开始接触到武功,目前还处于站桩、三体式等初级阶段。 《屠龙简史》第四部分讲述了大家蕞感兴趣的内容,现实武林中的比武是怎样的。现实中可不是一言不合就开打,练武之人更讲究修心。武功是能给对手造成伤害的,是具有杀伤力的,所以练武之人更讲究修心,凡事先以和为贵,“在实战中,与人争斗,必先拱手,拱手是左手立掌,掌覆于拳上,意思是包住攻击手,无害之意,以示礼让,对方如不知进退,拱手也变打手,直接打进对方”。……“搏杀实战,只在一回合间见输赢,没有那么多‘花’”。哈哈,这是不是让你失望了,现实的武林竟如此无趣。到了动手开打的地步,大家都是以性命相搏,哪里来得半点虚假,当然要快速度消除对自己的威胁。

再来说说练武之人。古语说:穷文富武。穷人孩子学不起武。原因何在呢?一是练武需要时间,穷人家的孩子哪有时间练武;二是练武需要有强健的身体,营养一定要跟上,这得有经济做后盾;三是练武之人是要请师傅的,将师傅供养在家,师傅的吃穿用行都要主人家来出。以上种种,穷人家的孩子哪有机会练武。穷人家孩子练的都是打把式卖艺的功夫,为的是养家糊口。 《屠龙简史》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武林,别再对江湖充满向往,江湖险恶啊。

《屠龙简史》读后感(五):好看

周实

收到王永胜的新著《屠龙简史 ——武林漫游三千年》,书名有味,我想看。

永胜是瞿炜兄的小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这些年他跟着瞿夫子“学文习武”,真的可谓“获益良多 ”。于是,我就这样想,这“益”多少也有点包含在这本书里吧。

瞿夫子是诗人作家,也是个武术家。他是四象拳“第三代传人”,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南少林罗汉拳第三代传人。他的小友那自然也是武林中的人了。武林中人写的史相对林外人写的自然会要更真切,更有内容,更好看。

于是翻到书最后,看他如何写瞿夫子:《旧时武林二三事——瞿夫子演武录》。为何是 “演武”而非是“谈武”,他特地解释道因为并非纸上谈兵, 而是常常带有演示。比如说瞿夫子谈“变脸”:

谈到“变脸”,我不是很明白,就追问瞿夫子,什么是“变脸”?我们就先从武人的“相”说起。

徐皓峰在《武人琴音》中也说,武人文相, 因为(旧时武人)大部分时间不是处理武林纠纷,是处理民事纠纷,带职业特征,笑眼眯眯,见了他的脸,人就消了三分火气。这也是“武人文相”的一种解释。

武人文相,如果你们碰到的对手是文相,那就要小心。

传统武术中的变脸,是在极其凶险之时,脸突然露杀气,金刚怒目,令人惊恐,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变脸,在套路中就是亮相,多数人不明白这一短暂的停顿是何意。有人说是为了漂亮,其实是错了。关羽抚髯,目露凶光,就是杀人之际。目光所及,就是白刃同步到达的意思。

徐皓峰在《武人琴音》中提到:曾有一名老者高手向尚云祥挑战,俩人在院子里势均力敌,尚云祥就把徒弟赶出院子,邀老者高手进屋闭门比试,韩伯言寻到条窗缝偷看。

老者高手坐等着,尚云祥在给家里供的达摩像上香,一上香,一扬脸,惊了屋外的韩伯言,“尚云祥五官变了”。韩伯言晚年对孙子韩瑜讲述,仍有余悸,说:“瞅着就不是师父了。是谁呀。”

风驰电掣几招,尚云祥赢了。尚云祥向外喊韩伯言,要他带其他徒弟进屋。原来知道韩伯言在外偷看。

等韩伯言带着人进屋,“尚云祥脸变回来了”,老者高手也没事了,俩人有说有笑,叫徒弟进来,给长辈行礼,这是对老者的尊重。

说完上述这段故事,瞿夫子从椅子上起来说:“来,给你变个把戏。”他在离我很近的距离,突然转过脸,双目圆睁,口中发出短促雷音,宛如猛兽扑面。我寒毛直竖,一阵胆寒。瞿夫子哈哈大笑:“这就是变脸。”

原来是这样,大致可以想见了,瞿夫子是这个样呀。我和瞿夫子结识多久了?少也二十来年了吧,但是还没见过面,这次算是见到了。下次有机会,我们若见面,我也变个脸看看?可惜,我老了,实在太老了。

接着,又看《绝招篇》,看《魏晋风度与啸及其他》,看《为什么是“十步杀一人?》,看《赵云与梨花枪及其他》,等等,等等,都好看,全都没使我失望。

毕竟“漫游”了“三千年”,且其内容是“屠龙”,它就是再“简”,也够我看好几天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