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读后感1000字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读后感1000字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是一本由简单心理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了解心理入门,其实很简单

年前豆瓣鉴书团最后的一本书,很荣幸能被豆瓣和新经典选中。

我阅读图书第一步都是评价书的装帧,首先这本书用纸十分考究,书用纸是胶版纸,在这个轻型纸大行其道的当下,出品方有心了;其次该书的书封是全包式书封,不知道其他豆友读书时什么样,我读书的时候喜欢躺在床上读书,读到酣然时自然入睡,说实话,习惯不好——在怀中的书自然会有些许折旧,而这种全包式书封,能拿下来,只需要读里面的内容,不需要读的时候重新包上便可。

然后再说内容吧,这本书由浅而深的讲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心理问题,从自己出发,再到家庭,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再两性关系上作为落脚,重复生命进程。由近及远形成闭环,而所见的都是从自己内心深处所见,探索世界本质就是探索自己,只有探索了自己才能知道世界的所在。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读后感(二):《简单心理:向内看见》读后

这是一本成于众手的心理学普及读物。

阅读中条块分割的感觉很明显,有时感觉像在读一本心理学辞典,文本统合的问题很大。

书中涉及许多有关于心理学的概念词汇,但对这些词汇的解释又不是很充足,我想如果这个书的篇幅再丰满一些就更完美了。有时候,为了普及不得不放弃很多的统计、案例和图标,但如果可以帮助理解的话,有一些也蛮好的。

本书围绕着“爱自己”这一主题,对当代人常常面对的几种常见的社会心理境遇进行了剖析,给出了一些对治的基本方法。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中心认识自己的学问,而我们很多时候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而这本书可以给我提供一些不错的启示。

不是轻型纸,这个给出好评。

装帧尚可。封面设计很有趣。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先看清自己再看清世界。

可能就像是人类向地球外的探索可以到达很远,但对于地球本身向内探索距离却很有限。

我们对于自己内心的探索与了解也远不如对外在客观世界。

其实这本书有点工具书的意思,同时又是一本偏入门的心理书。先认识自己,再链接他人,包括与父母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等等。反过来如何处理与他人与的关系其实还是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处理。

每一章对应一个大类的问题,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可能不太一致,对于我来说第一章的内容感触更大一些,其他的一些情况自身并没有太多感触看的时候就没有明显的感觉。不过依然可以读一读,也许身边有人正处于其中介绍的各种情况当中,当我们面对这样情况也许至少可以更加理解对方。同时每一章也会有个导向相关测试的二维码,当然对于有需要的人是很快捷的寻求帮助的方式。

看到是没有明确个人作者的时候还比较担心只是一个注重导向到相关产品的书,实际阅读体验还是可以的,更多的还是对于现在很多现象的梳理和解释。不过可能也正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个人作者,阅读起来又有一些割裂感,举例的时候也有点出戏的感觉,不知道到底“我”指的谁。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读后感(四):向内看见自己

我是简里里的小迷妹,这么说来可能有些冲动,会被人说情绪化不客观,那今天就就这这份不客观说一说自己对于这本书的看法和使用简单心理的感受。

这本书十分实用妥帖,靠近现代人心中的痛楚和迷茫,书中说很多人高敏感低自尊又充满负面幻想,并一一给出了解决方案,虽说改变不容易,但知道怎么改变总是一件好事。

我常年看简单心理的公众号,这本书也是在公众号中了解到的,那是我想我从公众号中受益了许多,一定要助其一臂之力,便买下了这本书,一开始我也不太期待,想这就是给编辑们的一份小小支持,但收到后我十分喜欢,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贴近我的内心又实用非常,不鸡汤不啰嗦,但温暖但缓缓道出。

小建议,送的小册子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厚实,就是一个小扁片有点失望。

最后,希望此书大卖,谢谢简单心理公众号对大家的帮助,虽然也是为了赚钱,但我白嫖了很多心理知识也非常开心。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活动】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一直是简单心理的忠实粉丝,平时自己也在平台上关注入职咨询师的动向。这本书可以说得上是关爱自己的百科全书,一共有八个章节的内容。 从自我的性格,自尊水平出发,再到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成瘾行为,强迫症,进食障碍的症状,再谈到原生家庭的创伤,父母的沟通暴力,家庭边界的颠倒,童年期感情忽视问题的处理,再到人际关系中的误解、暴力的处理,再到个人的性别认识,亲密关系的处理,都是关于个体成长成熟的重要话题。

每一章的内容都非常简短,语言通俗易懂,没有阅读负担,是一本随时可以拿在地铁或者高铁上的读物。所有的内容都指向一个主题:如何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爱自己的基础,只有明白自己的自尊水平、性格特质以及人格特征,我们才能够拿到回到过去的钥匙,了解童年的家庭结构,亲子沟通,父母关系对我们的影响,才能明白为什么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会有回避、焦虑。了解自己是接纳自己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你正在为自己身上所有的性格而感到困惑,或者是你有想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欲望,除了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不如可以尝试翻开这本书,多角度了解自己,也许很多“问题”的症结就藏在这里。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对问题的不接纳才是问题。我们越是忽视、回避我们自身的特点,相处间的问题,我们越难以接近真实的自己。

成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更好的自己。接纳,允许,才能让真实流动起来,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