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案例研究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案例研究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案例研究的艺术》是一本由[美]罗伯特·E. 斯塔克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案例研究的艺术》读后感(一):教育学领域的案例研究入门

虽然看到这个书名就能知道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但确实在翻开之前我都没想到涉及的是教育学领域的案例分析和研究,还以为是企业管理等什么领域的。

不过案例研究其实也不局限于是哪个领域的,只要能掌握这门“艺术”,任何领域都能用上。

男朋友借来看了一下,觉得这本书的本质就是将一些关于中小学生某些情况的研究案例以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已,可能更偏向于“技术”而非传统认知上的“艺术”。可能是来自艺术生的“较真”

《案例研究的艺术》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案例研究的入门书

我原以为研究问题和报告写作章节对我最有用,但我发现研究问题章节出乎意料。虽然他谈论了很多基于问题的研究问题,但他给出了很少的例子来说明这意味着什么(尽管有相当多的例子说明它不是什么意思)。报告写作章节虽然很扎实,但提出了一些我没有想到的事情。

不过,我对有关定性研究和三角测量的性质的章节感到非常满意!我已经做了很多定性研究,但这为我所见过的一些更清晰的方式奠定了一些基础。我个人认为最有用的章节是分析和解释,既遵循定性基础,也描述了案例研究的独特性。

当有人刚开始弄清楚如何进行案例研究时,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 我喜欢斯塔克将其视为艺术,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科学进行交流。如果你只阅读具有更科学倾向的案例研究指南,那么他的观点很有帮助。 案例研究非常巧妙,因为你在讲述人们的故事,所以我很欣赏这本书。因为我已经读过其他几本书并做了一些案例研究,所以它对我需要的东西来说有点基础,但我仍然从中得到了一些东西,将其视为一门手艺,而不是简单地分析。

《案例研究的艺术》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走得出象牙塔的案例研究教材

案例研究就是研究单个案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就是在案例的重要背景中逐渐理解其活动。研究的案例本身要有其独特的吸引人之处。要寻找案例与其所处的背景之间互动的细节。

和侧重于量化案例研究的罗伯特·殷不同,本书作者致力于简要说明案例研究的质性模式。质性研究者强调有细微差别的片段、事件在特定背景下发生的顺序,以及个体的完整性。

本书的主要观点:致力于诠释 (interpretation)、围绕论题 (issue) 组织研究、使用故事 (story)、防范侵犯隐私 (privacy) 的风险、必要时进行验证 (validation),以及实现自然推论 (generalization) 的目标。所呈现的案例研究观点,汲取了自然主义 ( naturalism )、整体论 ( holism )、民族志 ( ethnography )、现象学 ( phenomenology ) 和传记 ( biographic ) 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的艺术》读后感(四):案例研究与节目创作

作为一名不是很钻研于学术的电视节目从业者,在看了这本书后意外发现很多思路是一样的,当我们在想节目主题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想“论题”的阶段,每个节目都有个大论题,也有许多小论题穿插其中,但小论题一定要服务于大论题,不然就被带跑偏了。

而选角/选择拍摄者的阶段也和作者提出的选择案例研究者的流程一样,尤其是素人嘉宾,配合程度和真诚度是永远放在第一点的,但不能寄希望于每个人都会配合你,毕竟你是占用别人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要接受被拒绝或者不适合是常态。也要注意保护对方的隐私以及沟通出一个可对外的版本。

诸如此类和节目相似的特点在书里还有很多,但可能正因为如此,看这本书的时候更像是为自己平时的工作习惯找到理论依据,比如原来我这么做是叫“三角验证”,我这么做又是在做诠释,也由于原版书的出版时间过于早(毕竟连录像都需要录像带的时代),使得有一些实际操作和现在有些差距,又或者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规范中,很少能看到觉得“学到了”的片段,更多是“原来如此”的感慨。

最后的案例展示对我来说更像是“小说”或“剧本”,这样的案例总像是小学时候从书里看到的满分作文,佩服的同时但也不敢在学术领域尝试,毕竟整不好就可能连及格分都没有。

《案例研究的艺术》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案例研究方法论

不错的案例研究工具书,这本书解答了我以前写硕士论文时遇到的难题。读的过程中我边看边回过头反思。

1、“作为研究的组织者,提出宽泛的持续性问题可能是个错误。”P22

——我的硕士论文最大的错误就是题目(论题)选的太大太宽了,范畴远远超过一篇硕士论文可以研究透的。导致写到后面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怎么都写不到点子上。

2、“好的研究更取决于好的思维,而非好的方法。”P22

——出发点很重要,而我以及现在很多研究生都是关注用什么研究方法,而非一个好的有意义的问题,根本是本末倒置,事倍功半。“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先构思出有趣的论题,而不能指望在应用好的方法时,研究问题会自然而然地跳出来。”

3、“话题式信息问题,与支撑研究的论题式问题,有很大的区别。有时候话题式问题,不适合聚焦深入研究。”P38

——对于缺乏经验的研究者,先列出需要关注的主要话题会有帮助并且让人安心。但不应该止于话题提纲,还是要将注意力逐渐引到要解决的主要关切和疑惑上(即提出好的论题式问题)。不然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

4、质性研究 VS 量化研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