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的读后感大全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的读后感大全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是一本由翁昕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读后感(一):有趣的开始

看过作者的前两本书《如何看懂艺术》很喜欢。欣喜地看到作者的新书,刚看了前几章忍不住说两句。

以往去欧洲城市旅行的时候留意到每座城市最中心的地方大多都有一座大教堂,通常人们都会说是哥特式建筑,出于好奇看了些书找了些懂行的人问,回答得要么是过于复杂,过于专,要么就是过于玄虛,听的我一头雾水很是困惑。没想到这本书一开始就很简单地用插图告诉了读者,哥特式的命名原本就是一个误会。。

哈哈没那么复杂,我要接着往下看啦~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读后感(二):千百年前的法国艺术,关今天的我们什么事呢?

在疫情期间,我完成了新书《因为艺术,所以法国》。疫情给我们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它大大改变了生活原本的模样。在过去这两年之中,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我常常需要面对一种难以启齿的、随时可以将我包裹起来的孤独和焦虑。

我起初并没有想到,我会从法国艺术中得到一些应对孤独和焦虑的办法和宽慰。事实上,法国艺术中的那些光辉的、强壮的、温柔的杰作,往往便诞生于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那些艺术家们和他们背后的赞助人,就像今天的我们,面对着生命中巨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用艺术作品对他们所处的时代予以回应,并以艺术作为他们的支柱和动力。

叙热主持兴建的大教堂,始于英军大兵压境,皇陵不保的存亡之秋;普桑虚构的「桃花源」,则是他在乱世中为内心保留一方净土的努力;路易十四决心兴建凡尔赛宫,来自童年内乱中被迫逃离卢浮宫的窘境;大卫手中的画笔,则先后为他找到了王室、革命党、拿破仑等相互对立的大主顾,见证着一个画家在动荡大潮中的生存之道……

法国人的艺术中,包含了他们在面对周遭乃至世界大变局时所支持的、反对的、向往的、鄙夷的、坚守的……一切。这些作品均诞生于距离我们千里之外、成百上千年前的法国,却因其中所蕴含的朴素情感,让我在写作时倍感亲近。

在了解、书写这样的艺术故事时,我获得了一些共鸣,并从共鸣中感到了一些启发和安慰,并试着带着它们来面对眼前的困难,哪怕这些困难是暂时无法避免,或难以改变的。

大约五年前,我在撰写关于意大利艺术故事的《如何看懂艺术1》时,想的是我讲的故事或许可以陪着你一同享受一段精彩的艺术旅程,如今我写完了《因为艺术,所以法国》,想的也更简单了些:我只希望这些艺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陪着你,在你或许需要它们陪伴的时候。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读后感(三):深入法国历史,探寻法国艺术魅力源头

巴黎街道上的气息总是艺术的,浪漫的。

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凯旋门、塞纳河、枫丹白露,它们无不承载着艺术的气息。百年前,徐悲鸿求学巴黎,得以博览西方古今艺术之真迹。

“法国派之大,在于其容纳一切。”我想大师的这段话,一定启发了艺术界的很多人。

市面上有很多探讨艺术的书,却少有把艺术与历史、政治结合的如此深刻的书,用一本书的篇幅,向读者介绍不可尽数的法国艺术,太难,但翁昕尝试了。他是艺术经纪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及伦敦苏富比艺术学院。而提起苏富比,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举世闻名的苏富比拍卖行。

作者常年为国内外收藏家寻找东西方大师作品,也为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的超高净值客户提供艺术教育和顾问服务,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大小博物馆、画廊、艺术机构、私人基金会。一件件艺术品背后的丰富含义、大量细节和隐秘之处就这样在这位内行人的放大镜下暴露在我们面前。

而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翻开本书。用一种全新视角,在法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看到艺术家的沉浮、艺术的变迁。除去作者讲故事版的文字,书中还配有海量的艺术品全彩插图,也饶有趣味地配上了艺术趣闻和大事年表,如果你是个热爱艺术的好奇宝宝,热衷于发掘每一件大师杰作背后的历史背景,那么《因为艺术,所以法国》一定适合你。

从法兰克到法兰西,再到拿破仑时代结束,每一种审美观点都和民族特性、时代发展阶段息息相关,艺术从来都不只是随性,艺术史背后往往都隐含着某种共性。只有常年与大师杰作接触以及频繁的与收藏家交流的经历,才能写成这本书吧。写下它或是读到它,我想都暗含了某种源自艺术的缘分。这种缘分就像弗朗索瓦一世请来达芬奇,那一刻起法国就注定成为艺术之国。因为艺术,所以法国。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读后感(四):如何看懂艺术:法国篇

阅毕。这是一段艺术在法国的故事,可以称它为后古典主义时代,可以称它为法兰西艺术崛起的时代,也可以称它为艺术随历史挣扎的时代。放心,这次不用纠结如何看懂艺术,带上眼睛,揣好心灵,保持微笑,相信直觉,因为乐趣,所以艺术。

不同于拥有黑土地般丰饶营养的罗马,不同于碰撞机遇而大放异彩的佛罗伦萨,法兰西的艺术是从效仿和学习开始,即搭上了文艺复兴的末班车。一统环境的优势,为艺术的生长提供了一片沃土,贵族作为甲方,当然有理由支配这些艺术家为“正统”政治服务,布满画面的金百合,无一不在宣扬法兰西王室的存在,而在未来的两百年时间内,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也将彼此缠绕、挣脱。

精致理性的秩序美和激情感性的欢愉美,是古典绘画时期两条相互较量的艺术流派,说流派不太准确,因为他们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也没有相互传承的群体概念,反倒像是画家作画时由于视角不同做出的左右选择。普桑选择在秩序中利用晦涩而永恒的意向表达人生观,洛兰选择在欢愉中借暖色的释放表达世界观,勒布伦选择极端的理性证明自己选择的的价值导向,华托呢,选择戴上欢喜的面具,用澎湃的情感表达自己无奈的人生命运。读到这时,我突然发觉,本书的主角不是艺术史,而是人,是依年代顺序出现的艺术家,他们用一个一个独立的生命撑起了这段法兰西崛起的辉煌岁月,用自己真挚的艺术热情谱写了成千上万张画布上的礼赞。翁昕写得好,好在通过共情捕捉到这些艺术家内心的情绪,情绪凝固在亚麻布上,亚麻布上产生一场奇遇,奇遇面向观众,观众迸发感受,最终,完成情绪的传递。

法国大革命扭转了社会现有的一切关系,艺术毫无意外的受到波折,秩序与欢愉的表现变得更加彻底,格罗的忠诚换来了现实的背叛,热里科的呼唤换来了情感的破灭,安格尔凝脂式的极致赢得学院荣誉,德拉克洛瓦情绪式的色彩赢得圈内美誉。再之后,就是新的时代了。

期待翁昕的下一本艺术科普,现代主义中的情绪,愈发澄澈,愈发痛苦,愈发张扬,愈发自由,人究竟能产生何种可能性?祈祷、相信。

PS:阅毕的内容有限,没能囊括书中所有章节的艺术家,实在可惜。布歇画中盛开欲望之花让我垂涎三尺,雅克-路易·大卫的画作堪称法国大革命的活历史,他左右逢源而又桃李天下,他恭维得像三姓家臣,落魄后又像痛悟一切,人啊,真的难得凭一两句解释得清。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读后感(五):法国真的很艺术

春晚的《只此青绿》刷屏,领舞的姐姐好漂亮,后来去看了《千里江山图》,感觉彩色的画较之水墨山水画还是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又看了很多彩色的油画,觉得油画真的好漂亮。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就是一本讲法国,或者说欧洲艺术品的历史的书,作者翁昕是一名艺术经纪人,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给普通人讲解能力应该是一种基本素质吧。书中大量专业而不失风趣的描述让你去艺术自然的产生一种兴趣。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是我最近读过的开本最适合图片的书。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打开后

之前的书打开后

这也是一本把信息量覆盖到全书各个位置,不仅封面和封底都是艺术品,而且书封里面都是艺术发展的发展记录。

书封里面的事件时间表

法国是谈论欧洲艺术品绕不过去的国家,法国国土面积不算大,但位置处于欧洲中部,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和历史上的数次经济昌盛使其汇聚的大量的人才,达芬奇,梵高,毕加索都来到法国。法国本土的艺术家,也未浪费如此的天赐良机。他们积极的吸收各种营养,再借他山之石将本民族的审核情趣加以磨雕琢。从普森到大卫之间数百年的法国艺术大师,几乎个个求学于意大利的历代先师。在法国蓬勃发展的艺术风格,又透过哥特式大教堂、借着勒布伦等人之手广传四海。

法国的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博物馆最多的过城市之一,书中许多艺术作品都收藏在这些博物馆中。通过这些艺术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她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博物馆之中。

书中通过建筑、雕塑、壁画、绘画等艺术形式来展现法国的发展。由神一样的神、人一样的神、神一样的人和人一样的人发展的历程。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各个艺术家在面对历史发展不断的自我演化的过程。

我十分喜欢一副画《马拉之死》,当时在看吴军的《文明之光》的时候就了解过这幅画,当在书中看多画的时候发现他是如此有美感。看到这幅画在其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故事让我觉得大卫这样的人是真的大师。

再次感谢未读@未读和翁昕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多好看的艺术品,讲述了这么多艺术品背后的故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