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写作即疗愈读后感精选

写作即疗愈读后感精选

《写作即疗愈》是一本由[美] 艾莉森·凡伦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即疗愈》读后感(一):用文字启动内心的力量

我虽然面对着空白页,但总会在键盘上哒哒地敲下前面那几行文字。我试图在这几行文字以后找到一点点地写作思路。不过似乎毫无进展。

今晚回到我的写作空间之前,凉飕飕的空气下,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行人之中,行人里有匆忙着的,有驻足在路旁聊天着的……如果行走,可以为我提供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就在这时追问表达性写作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是帮助我们改善词汇和语句的使用。

是帮助我们倾听和理解内心的声音。

是写下自己的故事,调整精神状态。

是为自己的生活开辟新的道路和可能性。

与之前读过的《职场GAOXIAO阅读》,我便立下Flag,要在2024年读完180本以上的书籍,180本的书籍读完并不难,难在我对新知识的迁移能力有没有提高。不过我暂且不考虑“提高”这个关键词,我先行动起来,其他交给时间!

与我近两年来开始跑步的想法一样,暗自确定好的XI惯需要开始和坚持。回想头一回完成10公里跑步,我几乎是跟老大爷的步伐一样。只能依赖意志,惯性的摆臂、迈着步伐,仿佛10公里的距离太遥远……但纵使不见终点,仍要迈开步伐。在半马自我训练中,我感受到身体上对跑步的部分抗拒,或许是超过了身体负荷。但是只要穿上了鞋子,走出了房门,站在跑道上的那一刻,总会以适合自己的配速完成训练。

我相信你也能和我一样会找到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你大脑中的秘密,跳出那些旧的轨道。写作其实并不是属于某一类天才的精英式活动。写作是一种交流、自我发现、是创造、是灵性活动和自我表达。

有研究表明,每天只写20分钟,连续写四天,就可以明显刷新你的情绪。我可以从我所拥有的东西开始,然后看它在收益递增的规律下逐渐成熟。你不必非得觉得自己像一位作家,才能把写作当作一种方法才开始去体验更多的生活的意义和快乐。

或许如耳旁李安所唱的,逝去的爱总会逝去,但我要做的是对文字永不渝。我既然开始了写作,那么就要持续主题阅读《职场GAOXIAO阅读》所提到的“核心类"书籍。我要从物理环境、思想以及时间上,为文字留下足够的余地。

《写作即疗愈》读后感(二):写作不是精英活动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写作是那些有才华、有思想、有深度的作家们的事情,自己既没有作家的天赋,也没有作家那样深厚的文学功底,日后也必定成不了作家,何苦要浪费那个时间和精力呢?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干点什么不好呢?

巴金曾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意思很明了,著文章,事为了表达自己对时事的看法,作诗歌是为了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怀。

《写作即疗愈》这本书也会告诉你,写作不一定就是为了成为作家,但是,科学研究表明,每天用5-20分钟的时间写作就能治愈过去的痛苦和创伤;释放紧张、焦虑和压抑的情绪;用文本编织出生活的背景,映射出困境;过生更自信、更平衡和健康的生活。

所以,写作并不是专属于某一类天才地精英式活动。

当我们真正开始写作时,就会要求我们更近距离地、私密地、发自内心地、诚实地对待我们的生活。因为写作需要深思熟虑。

思考的本质就是认识根源,通过思考,我们会回想那些让自己痛苦或者心烦意乱的事情,再次回想时,就好像处在第三视角的上帝,看别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

这个时候的你,也许会转换思维,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因为只有你在评价与你毫不相关的人和事时,才会客观公允地看待这件事。

此时,你也能从以往介怀的人和事中跳脱出来,当时的人也没那么糟糕,当时的痛苦好像也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过。

写作,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消化和吸收我们的生活细节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生活的掌控感,还能帮助我们提升讲故事的技能。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一切都会消逝,都不复存在,只是掀起了几朵生命的浪花,便无踪影。但文字可以记录生命的起落,万物的更迭,记录这世间的繁华与磨难,记录人生的起起落落。

如果你担心自己不能合乎逻辑地表达出内心地想法,担心自己没有时间和空间写作。或者是有写作想法,却又总是无法顺利地开始,不知道该如何将一件事情或一个故事完整地写出来,或者羞于文笔不佳而没有勇气开始写作,《写作即疗愈》这本书一定会帮到你。

《写作即疗愈》读后感(三):用文字改写人生——《写作即疗愈》

“我们都可能有隐秘的忧郁、伤痛、焦灼、黑暗与困惑,或许不足为外人道,只是在或云淡风轻、或悲喜交集的心境中,聚成内伤,灼蚀着我们的心灵乃至人生,成为紧固我们的困境。” 也许我们不能妙笔生花,也许我们笔头的文字略显滞涩,也许我们的故事没有那么曲折离奇,也许我们写下的,只是寥寥数行字,但是表达性写作依然是一种表达自我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 这是一本帮助我们借用文字的力量对抗焦虑的工具书,然我们认识到写作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帮助我们生活越来越好的助力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看见真实的自己,抑或是换一个角度审视自我,也是心灵成长的方式。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少地真实表达,生活中,也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刻,也不是完全没有故事可以述说,也会有对于未来、愿景的期待与描绘,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把这些珍贵的东西记录下来、表达出来。如果你也有同感,那么这本书,将是带领我们打开表达的大门的钥匙、工具,帮我我们用文字记录人生,甚至改写人生。 文字具有强大的力量,写作并不是只属于特定的一些人,而是可以属于每一个人的技能。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敢表达,或者缺少有效表达的方法。 都说身体和心灵要有一个在路上,旅行和文字的力量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深入研究生活和写作的联系时,我们会发现,写作是生活中最美好的礼物之一。写作实际上是一种生活实践,当我们从写作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也就从生活的困境中得以解脱了。 不管是否是作家,或者不确定自己有一个好的想法,就算之前从来没有分享过一个单词,写作也都可以赋予一种力量、决心和清晰的目标。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们可以有千万个理由不去写作,因为会有无数的借口阻止我们开始写作。但当我们真的打算开始写作时,只要真的决定要做这件事,也就是时候放下所有的借口努力开始尝试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发现自己的改变,以及内心的成长和蜕变。 优秀的作品源于伟大的思考,那么好的作品总是从好的问题开始。我们倾向于写那些让我们感到困惑、让我们逃避或启发我们更深入思考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是我们在写作中不停探求的问题,这样,写作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就在于,写作将帮助我们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答案一直都在那里。 想要拥有改变的力量,我们的写作必须涵盖三个要素:事实、想法和感受。写下事实、想法和感受可以成为一种诊断工具,可以随时利用写作来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清楚看到关于自己的故事,消除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复杂情绪,开辟一条全新的前进之路。 当我们不了解事实、想法和感受时,我们就停留在了自动驾驶的状态中,一次又一次地生活在同样令人失望的结果中。但是,当我们通过写作训练把它们带入我们的意识中时,我们就给力自己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清晰地看到哪些需要改变,以及如何去改变。 准备好改变你的生活了吗?那么,开始行动吧!

《写作即疗愈》读后感(四):写作心理学

写作即疗愈

6.2

[美] 艾莉森·凡伦 / 202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典型美国人写的书,废话很多。

与其说前半程无聊,不如说他描述出那种空想。如果你是内心充沛的人,能够会意识到他那些思维泛滥的心路和杂想,否则你只会感觉无聊和冗杂在浪费时间~

描写了很多心理,如果你对自己的心路一直都有在意并且困惑不已,那么这本书可能透过写作教你很多心理学共鸣的感受。

与其说这是一本教述写作的书,不如说它是关于写作心理学著作,把写作前后的心路感受描写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你如果研究心理学你会对这本书感兴趣,如果你想通过写本书学写作你会走偏,写作可能根本不需要一本书来呈现写作的好处和准备,做到书桌前写就是了,其中的感受你会自己慢慢明了的。

通过大量罗列的事实让你明白书写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容易性,如果你有重度的书写困难症可以详细读一下,他会帮你做好各种心理建设和思想铺垫。

如果你已经开始写了,很多左思杂想他都帮你罗列出来了,你可以查找不用自己再写出来了。

如果你无论书写自己的心境还是写任何你想表达的东西已经很好,你还心里没底可以快速浏览看看~

如果你已经在书写心境,没有想起还有书写治愈,需要心里建设这回事,那么你忘掉这本书吧~

《写作即疗愈》读后感(五):写作:给生命的新陈代谢

你觉得自己是作家吗?

写作意味着什么?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写出那种旷古奇书或畅销书籍的大家,才能成为“作家”。对许多人来说,作者更是遥不可及的梦。

写作,太难了?

“我从小语文不好”“我看的书太少了”、“我太忙了”……

任何一个借口都足以打消写作的念头。

如果换个词呢?

每天花十分钟写几句话勉励自己

每周完成周报之余,也给自己写一份周报

看起来是不是就很简单了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即使是天生的乐天派也总有那么一两个过不去的坎,文字,也许是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通关武器之一。文字本身即蕴含着巨大的能量,通过文字可以对话逝去的思想、可以隔空安慰同病相怜的友人,为什么不可以给自己疗伤呢?

美国作家、演说家艾莉森·凡伦的《写作即疗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写作,运用文字的力量化解生活中那些伤痛与焦躁,我们也许终生都成不了妙笔生花的大师,却可以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疗愈自己,让我们更好地前行。

就像我们身体每天进行新陈代谢,把吃进来的食物转化为所需的能量,把不需要的代谢出去。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不妨尝试运用文字,把那些伤痛挫折提取转化为成长的养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