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详谈:沈鹏》读后感1000字

《详谈:沈鹏》读后感1000字

《详谈:沈鹏》是一本由李翔著作,新星出版社·得到图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13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详谈:沈鹏》读后感(一):结构非常清晰的一本书

最佩服沈鹏的一点是,对自己深刻地自我剖析,总结指导自己的方法论,这也是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书里讨论比较多的是使命愿景价值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俞军的PM12条。正好今年也在看相关的书籍,也会作为今年的目标精进自己。

随着水滴的上市,相信沈鹏未来能够在他的领域里做出越来越重要的成就。

《详谈:沈鹏》读后感(二):乐观的奋斗者

沈鹏基本代表了这一批有清晰目标、有行动力的青年创业力量。关于个人成长,他提出一个很好的方法论:“当你仅有一个目标,但不太知道如何去实现时,加入一个跟你目标相近、路径清晰的团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其实也是老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始终虚心学习并不忘初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一点在沈鹏自始至终在用户角度的极致考虑也有体现。如水滴筹的一个小细节改动是不要求绑定手机号,因为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在沈鹏的认知里,用户体验是第一位的,即便最细节之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善。再比如对于新品,先给用户推一推,看用户喜欢什么再去谈合作,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设想和分析去行动。所有的工作围绕长期品牌、长期口碑来开展。 对于赶上互联网的风口,沈鹏认为,不是用互联网的手段去做传统的生意,而是全新的科学的方法论做大事,风口不是用来追的,修炼内功才是王道,本身有厉害的团队与积累,遇到风口就成为了厉害的公司。 比起饶晓志的访谈,前期的三本似乎更有深度一些,或许是李翔更适合挖掘商业人物,也或许是商业人物本身的思考和洞察就更贴近职场人士。

《详谈:沈鹏》读后感(三):下雨天开始反思,怎么撬动做事的杠杆

昨天读完了《详谈:沈鹏》,今天脑子里又回味了一下,结合平时工作上的实操,对他说的两点技能体会更加深刻。

第一点是怎么通过体系化的自我训练来让自己成长,他给的答案是先让自己成为自己敬仰的人创造的一个快速增长业务中的一份子,跟着学习吸收。有点像鸟类迁徙飞在中间段的做法。其实这个法子乍一听也没感觉出什么难度,然后他提了个例子,王兴在美团有一千多个人的时候搞CEO面对面,六七十人的会议室都坐不满,大部分人其实不关心王兴在想什么。

联想到团队平时开周会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拿着电脑在工作,很少有人听老板在讲他的业务思考。我虽然手上没在做事,佯装在听,大部分时刻也是在走神。

这点其实特别不好,如果不思考,做着做着就会走偏,掂量不清重点。高效做事的前提,是需要投入精力进去思考。

第二点是对行业的关注,大多数人都是只关注自己手上这坨事,会花很多心思打磨,却不去看这个行业的规模和趋势,竞品在做什么。

这个点又把我给点醒了,我就是属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那类螺丝钉,如果不去看竞品,不去看行业发展的趋势,不管是产品本身的功能,还是后续发展的态势,都容易陷入死局。

《详谈:沈鹏》读后感(四):互联网企业为啥这么厉害?

很薄的一本采访录,采访对象沈鹏从一名实习生,成长为美团联合创始人,期间经历过千团大战,使得他对商业和互联网的理解都很深入。我感觉他的思维方式非常值得学习,(以下都是揣度)他眼里,世界是一个系统,只要站在每个人角度看过一遍,知道他的利益诉求,就知道各个部件怎么运转,在此基础上,渐渐加入变量。如果几乎没有变量,系统稳定,那就像素级模仿成功者,但会加速,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高速产出,互联网+就很高速。如果有大变量,例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到穷人,那就重新定义做法,想出一个简单的模型,把之前换位思考过的各个人代入,迅速运转,哪里不对哪里调参,直到成功,这其中他认为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区别就是,传统产业以商家和大集体为中心,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所以活下来的互联网企业至少做到了顾客想退钱就能退钱。同时,系统需要常常维护,所以他每周都会把上下游企业,对手的动作及相应产生的结果,放入自己的系统做经验。

PM12条太厉害了,我希望我做梦都记得!

1.用户

2.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

3.用户体验是完整的过程

4.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5.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6.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7.用户很难被教育,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8.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实践中不断改进

9.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10.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学别人怎么做的

11.把用户当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12.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都是一种伤害

《详谈:沈鹏》读后感(五):持续成长就是自我修炼

详谈:沈鹏

7.8

李翔 / 2021 / 新星出版社·得到图书

沈鹏的成功是必然的。 首先他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爷爷和父亲都是对他影响深刻的人。而且他从小就能够悟出一些道理,并为之努力,比如小学时就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我还发现了一个成功人的通性,那就是他们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善于思考总结,并为之付出行动。

另一个成功因素也归功于他不断的学习,明确知道什么样的学习能够帮助他,帮他打开新的思路,便会一直这么做下去。他先后在清华大学、得到、混沌,湖畔各种CEO的学习班学习,一直追求进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