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局外人读后感1000字

局外人读后感1000字

《局外人》是一本由[法]阿尔贝·加缪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1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局外人》读后感(一):不语的局外人

简单来说局外人是讲述了一个罪犯过失杀人但却没有在母亲葬礼上哭泣而被判决死刑的事件。加缪用极致冷静的文字表现出默尔索这个人的主要性格特点,也许他早已习惯冷漠,冷眼旁观周边的世界,默尔索可以说是一个极度理性且几乎没有任何感性情感色彩的人,不擅长表达自我,不擅长和人们建立亲密关系。人生毕竟是荒诞的,而其中的意义则是人为赋予的,尘归尘,土归土,人生在世永远也不应该演戏作假,人应该了解真实,认识真实,存在更要真实。 莫言告诉读者“文学可以告诉人们的很多,我想通过我的文学告诉读者的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哪怕是在当下的社会,默尔索置身事外的游离感也没有如书本中其他人认为的那样不可理喻,他作为一个社会人甚至被人可接受的,以单纯的眼光体察社会,忠于自己的内心。虽然法官对他的态度处置很是荒谬,他的行为虽不符合大众预期,但至少坦然面对自己。 默尔索是一个符号,或是一种象征,映照了现代人生活的隐喻和生存困境,浮世众生,普通人离开象牙塔很快经过社会的捶打就会看透社会,个体生命之渺小无论再怎么努力付出也很难获得更大的成长上升空间,于是开始“摆烂”,对糟糕的生活失望透顶,对本以为光明的未来充满困惑,进而一步步走向虚无。 荒诞是从怀疑开始的,它首先是在现代社会下被凸显出来的一种分离,加缪说:“世界重新变回原来的面貌,我们不再能够有所把握。这些为习惯所遮蔽的布景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它们远离了我们。……世界的这份厚重和陌生,就是荒诞。”认识到人生的荒诞不是一个终结,而是一种开始。我们有过潦倒不堪,有过挣扎反抗,有过怯懦踟蹰,有过痛苦绝望,但我们也依然没有停下脚步,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在为了人类继续存在下去而努力地活着。因为是在努力活着的过程中,人类终于翻转了荒诞命运之牌,获取了掌握自身命运的自由。我们既要保持对世界的理性认识,但人始终是感性动物,体会自己的情感,体验人生更多丰富性的可能,也会有别样的意义。

《局外人》读后感(二):他为什么活着?又为何而死

他为什么活着?又为何而死 ——读《局外人》 作为拥有法国排名第三读者数量的一本书,《局外人》这部作品虽然书本很薄,但它所体现出来的份量可想而知。二十六岁的加缪创作的这个小说,开始读时,你会感觉走进一个闷热无比的夏日午后,故事主人公默尔索从蒸腾的远处正向你慢慢起来,直至走到你的身边,并且不留任何言语地走远了……这样的人物形象初看没有太大的性格特点,但随着书页的翻动,整本书呈现给我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却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学质感。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入狱前、入狱后。以第一人称讲述着主人公“我”也就是默尔索的生活日常。从生活在养老院母亲的去世,到参加葬礼,然后到和玛丽谈女朋友,以及和公寓邻居雷蒙相识,再到海边行凶,默尔索带给我们的第一感受都是一副“无所谓”的人生态度。读着故事,就好像默尔索正坐在你的面前,用他看透命运的目光、用他意思模糊的言语及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身体语言向你讲述着这个和他有关但在他看来又似无关的故事一样。 无论在任何处境下,无论面对任何人,默尔索带给读者的都是“同一”的人格模式,你会隐约觉得那也许是他独特的哲学式的处世之道,但你又读不懂他内心深处的回声。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可能来自外星球的不合群的人,但他在生活中做起事情来却是合乎一切的:他和玛丽谈恋爱、他帮助雷蒙做假证、他愿意花时间和萨拉马诺老头聊他丢失的狗……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读出他的“随性”,我们会这么讲:真的!默尔索只是不喜欢多讲话而已,就像一些人只喜欢独自享受自己的静谧时光一样。但是他在沙滩上开枪这件事看上去却是荒诞不经的。 “没有人会这么干!”当读到枪击事件时,这句话在我的脑海忽地飘过。关于这件事加谬在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大海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浓密而炎热,天空好像云开雾散,腾同所有的地方,让火像雨一般落下来。我全身紧绷,紧攥手枪,不再怯懦,手碰到了光滑的枪柄。一切都是在这清脆而震耳欲聋的呼声中开始的……我好像匆匆地敲了四下不幸之门。我觉得默尔索的行为是无意识的,这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在一个空旷的环境里,面对充满危险的陌生人时,他的不安令他想匆匆逃离,逃离或者毁掉“危险”本身。当默尔索被关进监狱后,他成为了一个真正形态的“局外人”,甚至口枪舌剑的法庭现场,于他来讲却好像只是在观看一场有关“道德良知”的演讲。他从开始的焦虑到最终的释然,我们可以看出,默尔索对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认定。这时,我们可以说:开始默尔索是为自己活着,最终他是为自己而死。 喜欢加谬的文字,字里行间氤氲着哲学的味道。他籍由默尔索这个人物形象,用他幽默且精致的笔触让读者对自己的生活、对身边的社会及这个广阔的世界有了更专注地思考,从而为自己的人生找准方向。

《局外人》读后感(三):他为什么活着?又为何而死

他为什么活着?又为何而死

——读《局外人》

作为拥有法国排名第三读者数量的一本书,《局外人》这部作品虽然书本很薄,但它所体现出来的份量可想而知。二十六岁的加缪创作的这个小说,开始读时,你会感觉走进一个闷热无比的夏日午后,故事主人公默尔索从蒸腾的远处正向你慢慢起来,直至走到你的身边,并且不留任何言语地走远了……这样的人物形象初看没有太大的性格特点,但随着书页的翻动,整本书呈现给我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却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学质感。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入狱前、入狱后。以第一人称讲述着主人公“我”也就是默尔索的生活日常。从生活在养老院母亲的去世,到参加葬礼,然后到和玛丽谈女朋友,以及和公寓邻居雷蒙相识,再到海边行凶,默尔索带给我们的第一感受都是一副“无所谓”的人生态度。读着故事,就好像默尔索正坐在你的面前,用他看透命运的目光、用他意思模糊的言语及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身体语言向你讲述着这个和他有关但在他看来又似无关的故事一样。

无论在任何处境下,无论面对任何人,默尔索带给读者的都是“同一”的人格模式,你会隐约觉得那也许是他独特的哲学式的处世之道,但你又读不懂他内心深处的回声。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可能来自外星球的不合群的人,但他在生活中做起事情来却是合乎一切的:他和玛丽谈恋爱、他帮助雷蒙做假证、他愿意花时间和萨拉马诺老头聊他丢失的狗……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读出他的“随性”,我们会这么讲:真的!默尔索只是不喜欢多讲话而已,就像一些人只喜欢独自享受自己的静谧时光一样。但是他在沙滩上开枪这件事看上去却是荒诞不经的。

“没有人会这么干!”当读到枪击事件时,这句话在我的脑海忽地飘过。关于这件事加谬在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大海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浓密而炎热,天空好像云开雾散,腾同所有的地方,让火像雨一般落下来。我全身紧绷,紧攥手枪,不再怯懦,手碰到了光滑的枪柄。一切都是在这清脆而震耳欲聋的呼声中开始的……我好像匆匆地敲了四下不幸之门。我觉得默尔索的行为是无意识的,这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在一个空旷的环境里,面对充满危险的陌生人时,他的不安令他想匆匆逃离,逃离或者毁掉“危险”本身。当默尔索被关进监狱后,他成为了一个真正形态的“局外人”,甚至口枪舌剑的法庭现场,于他来讲却好像只是在观看一场有关“道德良知”的演讲。他从开始的焦虑到最终的释然,我们可以看出,默尔索对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认定。这时,我们可以说:开始默尔索是为自己活着,最终他是为自己而死。

喜欢加谬的文字,字里行间氤氲着哲学的味道。他籍由默尔索这个人物形象,用他幽默且精致的笔触让读者对自己的生活、对身边的社会及这个广阔的世界有了更专注地思考,从而为自己的人生找准方向。

《局外人》读后感(四):局外人不是异类

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法,有些人会选择融入,有些人选择保持个性,默尔索属于后者。

《局外人》是法国小说家阿尔贝·加缪的作品,他是戏剧家、哲学家和评论家,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还是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这部是他创作成熟期的作品,而且受到了二战影响,书中透露出浓浓的“荒诞”气息。

作为一部中篇小说《局外人》的故事其实很简单,默尔索意外杀人被法庭指控被判处了死刑,而被判死刑的原因竟是他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泣,看似荒谬,又那么真实。

“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加缪说的没错,这样的人哪怕到现在这个开放的社会上也会被人批判冷血无情,而真的是这样吗?默尔索其实也爱他的母亲,只是他的想法母亲的死是一种解脱,他作为一名公司小职员财力无法赡养母亲只能把她送到养老院,他无奈却只有这一种选择,母亲离世前也未能见到最后一面,这是悲哀,却是悲哀,却又是真实的写照,其实我们很多人就默尔索一样普通,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身不由己地选择,不过我们会抱怨无法改变的事实试图让别人与自己共情,而默尔索选择接受,他已经认清了现实。

在现在浮躁的社会上,我们有时会感受到自己融入不进别人的圈子,大部分的人发现这个问题后会选择费尽心思挤进圈子,放弃自己的想法,放弃自己的个性,他们害怕自己成为独狼,害怕被人指指点点,而有些人会保持这个格格不入,他们不愿意委屈自己,他们宁愿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只不过等着他们的未来必然是坎坷的。

书里还特意收录加缪资料,配合《局外人》及导读阅读,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默尔索这个人物,其实这本书适合多次阅读,在自己人生不同的阶段阅读,你总能获得不一样的看法。普通的文字组成了没有波动情绪的描写,像极默尔索的生活,没有什么能激起他对生活的感情,过一天是一天,哪怕就在下一刻死去也没有问题,这样的结果是谁造成的无人愿意去寻找答案,他们只会把默尔索这类归为异类,他们无法对抗社会的境遇,就选择对付这些独立的异类,好像只要铲除了这些异类,他们就看不到社会荒诞。

局外人是默尔索,他是唯一看清了社会,但无法让别人看清,不过生与死与他而言早已不重要,他要做的就是做他自己。

《局外人》读后感(五):反与正,一个不可战胜的荒谬

一个人在观照,另一个人在掘墓,如何将他们分开?如何将人及其荒诞分开?看哪,天微笑了。光在膨胀,夏天快到了吗?这就是那些应该爱的人的眼睛和声音啊。我以我所有的姿态眷恋着世界,我以我所有的怜悯和感激眷恋着人。在世界的这些正与反之间,我不愿选择,我不喜欢人们选择。有些人不愿意别人是清醒的、嘲讽的,他们说:“这说明您不善良。”我看不出其间的联系……睁开双眼正视光犹如正视死亡,这才是大勇。说到底,问题在于如何指明这种对生活的酷爱和这种隐秘的绝望之间的联系。——阿尔贝·加缪

加缪这部经典的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中篇小说《局外人》主要讲述了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男主默尔索,在他母亲的葬礼前后,在爱情与友情,生存与死亡之中,以他佛系的冷漠性情和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荒谬行为举止,来对抗这个荒谬的世界。加缪通过塑造默尔索荒谬的形象和他荒诞而又短暂的一生,揭露社会的丑态,来体现他的存在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关系,烘托“荒谬”哲学的观念。

译者胡小跃:默尔索(Meursault)这个名字就是由两个拉丁语词根变化而来,默尔(meur)来自“大海”(mer)与“死亡”(mort),索(sault)则来自“太阳”(soleil)。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默尔索内心独特的自我与真我意识表露,与他人眼中和心目中同一化的社会意识与道德评判标准大相径庭。别人说他的冷漠更让人感到恐惧,最终以这一个理由,牵强附会地将他的生命毁灭掉。

默尔索在牢房里,慢慢地用社会意识代替自我意识,以局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荒谬的人生与怪诞的行为造成的结局,洞悉世界的荒诞与不合理,以及人性的弱点、人类的荒谬与可悲,但他仍然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在漆黑的囚车中,如同在疲倦的深渊中,我一一听到了我喜爱的城市里所有熟悉的声音。在这座城市里,某些时候我还是能感到快乐的。”

就像加缪所言,人皆有一死,但每个人的死不同。无论如何,太阳还是温暖着我们。

虽说人都是社会性动物,基本上每个人都曾经无限地渴望合群,不做处于社会边缘的异类人。而做一个像默尔索这样特立独行的人,注定与这个俗不可耐的社会格格不入,为人所唾弃与排挤。

加缪这部小说写于二战期间,默尔索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社会的迷茫、颓靡的精神状态。孤独、痛苦、冷漠,不安,未知的命运与既定的社会规则迫使人们做出选择,以局外人的身份和冷漠的态度来反抗生活,蔑视悲剧,挑战荒谬。

加缪说:“因为与人们认为的相反,希望与顺从相等。而活着,就是不顺从。”

古往今来,大部分人基本都选择了做个随大流的人,只有少部分人选择做默尔索或面临与他相似的处境而苦苦的挣扎其间。

萨特曾说:"存在主义即人道主义。"

加缪在这部小说里,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加缪式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与精神,在荒诞中进行自我拯救与创造,尊重个体的自由与尊重,“看着这个布满征兆和星星的黑夜,我第一次向这个温柔而无情的世界敞开了胸怀,感到它如此像我,并且还那么友好。我觉得自己过去很幸福,现在依然很幸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