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情绪钝感力 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的读后感大全

情绪钝感力 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的读后感大全

《情绪钝感力 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是一本由[日]加藤谛三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绪钝感力 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读后感(一):情绪是自己的自留地,不是别人的跑马场

你是否曾觉察到自己太在意别的看法? 你是否陷在“受害者情结“之中,抱怨别人总是不理解自己? 有的时候,甚至会因为一句话,突然暴跳如雷,情绪上头? 或者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会因为孩子算错而勃然大怒,大声责骂? 那或许你可以看看这本《情绪钝感力》,进行心理自助 让自己变得不妄想,不拧巴,不纠结,不勉强,告别精神内耗。 本书作者加藤谛三结合50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总结了“高敏感”人群的心理特征: 1、一种: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自恋(这个问题在书中有重点讲述,明白自恋问题也就一定程度上明白了#高敏感人群),喜欢被人赞赏,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2、另一种:过于自卑和敏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什么都做不好。 梳理了产生“情绪敏感”的原因,在于童年等经历使自己产生了“惯性思维”。 书中提到了66个“快速情绪脱敏胶囊”帮你改变,4个方法助你养成情绪钝感力。 超多实用金句,用小本本记下来可以提醒自己: 1、当你被不愉快情绪折磨,你需要换个角度思考,别成为自己臆想的牺牲品。 2、你的价值从来都不存在于别人的眼中。 3、允许自己不被需要 4、过于敏感实际上时因为放大了外界带来的刺激,事实可能并非你所想。 5、别做生活的苦行僧,找到“自我内生力” …… 另外,夸一下书的纸张确实不错,内文排版重点用绿色标注,行间距事宜,还配有小插图,阅读体验还是不错的。 缺点是整本书的行文很散,逻辑结构有点差,不过整体还是适合作为心理自助读物的。

《情绪钝感力 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读后感(二):情绪钝感力

作为一个曾经很敏感的人,我非常理解敏感带来的种种困扰。在其他人看来的不值一提的事情上,敏感的人可能有无数想法在脑海中浮现,这使人疲惫不堪。

最近我读了《情绪钝感力》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作者剖析敏感人群的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摆脱情绪敏感的四种方法,及时给敏感的你一粒“情绪脱敏胶囊”,教你控制情绪、疗愈心情、重塑自我。

敏感就像一种人的性格特质,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比较敏感。而后天的经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种特质。

适度的敏感,当然也是有许多积极价值的,因为敏感意味着我们能够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有更加警觉的态度,能够让我们更快的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了解自己的处境。

而过度的敏感就会导致草木皆兵,让我们在思绪万千中消耗自己的精力。

敏感的人会在内心反复回味遭遇的事情,其实是在渴望别人关心自己、表扬自己。正是因为这样的诉求得不到满足,他们才会怒火中烧。

我最近的生活一直以来相对比较波澜不惊,也没有太多让我感到焦虑的事情,除了疫情。而人之所以焦虑,其实其本质原因在于对事件不确定性的感知。倘若我们知道事物的确定结果,哪怕这个结果是糟糕的,也不会让我们感到特别焦虑。

尤其在这个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朝我们涌来,只有变得不那么敏感,更具有钝感力,才能够让我们少受到很多伤害。 在我的理解中,所谓顿感,就是不急于对事物做出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保持一种理智与冷静的状态。

愤怒只会让我们变得愚蠢,变得失去控制;想太多只会让我们变得焦虑,变得不知所措。

保持钝感能让你的人生不会太辛苦。钝感力是让你保持身心健康的原动力,它会让你保持良好的心态,让你更加自在地生活。

最近在节目中看到一段话——

判断一个具体事物的时候,敏感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你在判断人际关系上的时候,不要那么过于敏感。人家其实有时候没怎么你,但是是你自我觉得,然后引发连锁反应。

那钝感一点儿,我觉得朋友之间,说错一句话没什么事,开玩笑过去了。领导之间批评你一句,把具体的事儿记下来就可以,但是不必要非往心里去,觉得我以后是不是上升就无通道了,领导永远看不上我了,不是那样的。

顿感其实是在对事物做出反应之前,给自己留出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而不是凭借着自己的第一感觉来做出判断。你认为怎样怎样,其实很可能并不是事实,无端的猜测并不会让事情变得好起来。

我们应该意识到,无论我们感受到的是担心、恐惧、沮丧、焦躁,倾怒还是怨恨,我们根据某种情况做出的反应,并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反应。

拥有一定的情绪钝感力,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欢乐,少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当然,真正的钝感不是麻木,而是学会自洽,避免情绪内耗喔。

《情绪钝感力 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读后感(三):告别敏感,从心出发!

你是否和我一样?

领导随口说出的一句话,自己就会在心里反复琢磨很久,怀疑是不是在说自己?

跟同事因为工作嚷嚷几句,心里会臆想出很多桥段,分析各种原因和结果?

和朋友聊天,只要有人说悄悄话或者欲言又止,就觉得是在谈论自己的八卦?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就是会控制不住的胡思乱想。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在心中就能够兴风作浪,久久不能平静,甚至还会独自生闷气。

看过这本《情绪钝感力》以后,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敏感。

“敏感的人会在内心反复回味刚刚的遭遇,不断增强自己的受害者意识”

“敏感的人是什么都往心里放的人,也是有点想不开的人,他们思考问题有些极端或者可以称作偏执”

是啊,什么事都往心里搁,喜欢胡思乱想,以至于吃不下,睡不好,情绪波动很大的人,都属于天性敏感的人。

但是,放心,你不是一个人这样敏感。

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15%-20%的人口属于高敏感特质。

也就是说,敏感只是一种性格类型或者特点而已。它不是缺点,更不是病。

就像每一枚硬币一样,有反面,就会有正面。关键看我们如此辩证的来看待。

批判性思维中有一个观点:要区分客观事实和主观观点。

日常生活中,很多情绪其实也是因为混淆了事实和观点,才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包括因为敏感而表现出的沮丧,忧郁和玻璃心等。

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敏感的我们可能会觉得他是在针对我们,会以为自己是哪里做的不够好。

正如《情绪钝感力》中所说:折磨你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你对事实的认识方式。

别人的那句话就是客观事实,而我们产生的观点是“他针对我”“我不好”。因为这个认识,让我们越来越不开心。

其实,那个客观事实并非是针对我们,说我们不好的,只是我们的内心对它的解读有了误解。

手上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

正是因为自己内心对自己的看法,而影响了对客观事实的不合理评价。

敏感的大多数会自卑,就是从内心不认可自己,不敢于去面对。

因此,把别人的那句话当成了一个幌子,是内心用来隐藏自己的伪装而已。

如果自己内心强大了,对真实的自己接纳了,认可了,自信了,拥有了情绪钝感力。

那么,别人的一句话,不会影响到真实的自己,他们的任何评价都是现在他们的主观之上的,跟客观的真实的自己,没有半点关系。

迟钝这个词,咋一听,就是一个贬义词。

但是,相对于过分敏感,迟钝反而成了一个褒义词。

情绪钝感力,就是对于不良情绪的一种迟钝反应,一种不当回事的忽视。

读书博主都靓说:钝感力是一种迅速忘掉不快的能力。

遇到不开心的人,烦心的事,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好。

就像长寿箴言所说: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对,尤其是不开心的事情,对它的评价迟钝一点,粗糙一点,任它自生自灭。

内心不在乎它的时候,它就什么都不是。

就像佛家的至高境界一样:不二。就是没有分别心,任何事物,人也好,事儿也好,只是一种客观存在,自己的内心平和了,没有执念了,那么它们就没有善恶,没有对错,更没有开心或者不开心了。

这也是情绪钝感力的终极目的。

对坏情绪迟钝一些,才会留出心灵的带宽来对感受好的情绪,我们才会感觉越来越开心,越来越幸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