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罕布什尔旅馆》读后感1000字

《新罕布什尔旅馆》读后感1000字

《新罕布什尔旅馆》是一本由约翰·欧文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5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罕布什尔旅馆》读后感(一):你的人生时光是什么时候开始加速的呢

刚打开本书的时候,一看,怎么又是跟熊有关的故事,差点以为走错片场,来到欧文的《放熊归山》,不光有熊,还有一辆帅气的摩托车。好吧,原来第一章的故事只是铺垫,还远没有触及本书的核心,离《新罕布什尔旅馆》里的新罕布什尔旅馆还有一段距离。 这次是关于家庭的故事,关于梦想与勇气的故事。这个故事涉及到了一个家庭的三代人,故事是以“我”的视角展开的,“我”则是书中的第三代人排行第三的一位小子。当然,“我”只是以一个小子的身份登场,欧文实际上是让“我”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以回忆的口吻讲述了一出家族往事。

欧文一说到家族往事,似乎就有说不完的话要说,总能想起无数的细节,总能渐渐把那些重要的事一件件吐露出来。读欧文的故事,我们需要有耐心,我们要慢慢融入到故事中的主角们身边,去感受那一次次悲欢离合。我们的人生总是在幸与不幸之间徘徊,没人知道不幸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降临。 书中的故事自然是围绕书名的新罕布什尔旅馆展开的,只是在阅读之前,谁能想到就因为这旅馆会发生那么多事呢。欧文在本书的结尾借主角之口表示没有足够多的宿命论,但哪一次悲剧发生之前没有前兆呢。欧文明明在书中将一切故事的进展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就仿佛有一只命运之手在拨弄着这一家人的悲欢离合。 欧文在结尾还说没有足够多的梦想,但梦想却一次次改变这一家人的命运走向,如果不是父亲一次次去追逐梦想,就不会有这样一个令人沉迷的故事了。故事虽然是以“我”的视角展开,这个家庭的核心却一直是父亲。第一章便是交代老爸老妈相遇相知的故事,也让父亲的梦想在那时萌芽了,而后便是一次次奋不顾身地开花。 在随后的故事中,父亲似乎只是作为背景出场,聚光灯更多地围绕“我”这一代人展开。但每次到了关键时刻,父亲都毅然站在台前,决定家庭这艘大船的航向。欧文选择的“我”也是非常恰当,刚好是我这一代五个兄弟姐妹的中间那位,有哥哥有姐姐有弟弟有妹妹,这样似乎才能刚好与每一位兄弟姐妹都足够接近,才能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人生,站在他们的身旁,讲述他们的故事。 欧文在本书中讲得最多的其实就是家庭关系,在书中最开始孩子之间似乎还有些矛盾,仔细一想便明白,那大概是子女之间的相互嫉妒,都想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关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发生一些需要共同面对的事情时,家人之间的那种羁绊似乎就展现出来了。纵使我们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各有所爱各有所长。 就像欧文在书中所说的,我们要花大半辈子才能长成一个倒霉的少年模样,等童年结束,突然就不得不面对各种现实。书中的孩子们最初是以童年时代的模样登场的,但随着故事一次次发展,他们似乎过早地成熟了,人生的时光开始加速往前,开始面对现实了。

《新罕布什尔旅馆》读后感(二):《新罕布什尔旅馆》:总有苦痛,终有温暖

除了《绞河镇的最后一夜》,熊猫家出版的约翰·欧文系列都已经拜读。作为知名的当代美国作家,约翰·欧文的书永远在一种纷繁的人际关系中给予读者温情的力量,他从多个面向讲述人生的不如意,但目的绝不给人们以痛击,而是将我们从困境中拉拔出来,给予向上的力量和勇气。这次的《新罕布什尔旅馆》不外如是。

如同《傲慢与偏见》那样的传世名作,欧文常常在全书第一句就奠定了故事的基调:《新罕布什尔旅馆》又是一个我们与熊的故事。年轻的父亲温斯洛和母亲玛丽在阿布史诺特酒店打工期间,因为熊“缅因州”结合,其后养育了弗兰克、弗兰妮、约翰、莉莉和艾格几个孩子。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一家人先后经营了三家新罕布什尔旅馆。三家旅馆记录了这个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痛苦与泪水,也留下了他们的希望与梦想。

其实,在欧文早期的作品中,包括《放熊归山》、《盖普眼中的世界》、《新罕布什尔旅馆》,熊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们或骑摩托车或骑独轮车,在马戏团或旅馆中求生,外表强壮唬人,实则笨拙脆弱。尽管欧文想要它们冲破某些“牢笼”,但都不甚如愿。而且,熊身处于人群之中,是表演者,也是人间俗事的参与者、见证者。欧文用“熊生”影射那些苦痛挣扎的人生,如盖普,也如温斯洛——那些在欧文小说里懦弱的男人。从阅读感受来说,熊的出现既充满了怪诞感,又莫名的顺理成章,它们无疑是塑造欧文早期小说风格的重要元素之一。

除去熊这一特色的角色,在各部作品中欧文对两性关系坦率的探讨也颇为令人印象深刻。在《新罕布什尔旅馆》中,弗兰妮喜欢达夫却遭遇达夫和他的两个朋友的侵犯,甚至斯德哥尔摩症地依旧迷恋达夫,直到达夫被弗兰妮一家“教育”后,弗兰妮才逐渐从这段不对等的关系中解脱出来;与弗兰妮有相似境遇的苏西,虽然也经历了内心地封闭,将自己隐敝在熊的外衣下,但最终也用自己的力量恢复过来,也温暖他人;以及弗兰克对同性的爱、贝里对两性关系的启蒙,欧文从多个角度、从不同的人物身上讲述人与人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他不评价对错,不搞春秋笔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在很认真地听欧文讲一个个关于哥哥、关于姐姐、关于弟弟的真实故事,比小说开头温斯洛和玛丽讲述的爱情故事更真实。让我们不带偏见地从自己的内心发问,这就是错的吗?这就对了吗?其中,弗兰妮的故事在女性主义盛行的时代可能最为抓人。她的一些想法、做法会让人怒其不争。在现实激烈一点的情况下,“弗兰妮们”还可能会遭遇全网骂醒。但是,纯真的爱以如此剧烈的方式收场,弗兰妮的挣扎是否对爱的忠诚?一如他们从小从父母那听到的爱情故事。是否来源于不甘心,要得到情感的补偿?就像痛失亲朋的人选择了失忆,是一种保护内心世界免受崩溃的做法?她已经奉献了一个如此击中心灵的故事,我们却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批判去要求,这是否是我们不宽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弗兰妮,又怎么知道她的辛苦比书中描述要少呢?她在与达夫的关系中做出的选择,只要遵从了她的内心,我们就无可指摘。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关系也是同理。

虽然熊是笨拙的、男女之间的感情复杂难懂,但欧文是温暖的!弗兰妮和家人守望相助,舒心的旅馆在开,大家的生活在风风雨雨后总会有小确幸的!

《新罕布什尔旅馆》读后感(三):约翰·欧文和他书中的人、熊还有旅馆

每次读来读客出品的约翰·欧文的书,腰封上总会用鲜明的字体写到“怪不得是村上春树的偶像”。作为文坛大家,约翰·欧文拥有着大量的拥趸,能够从他的文章中的生活细节读出独特的艺术感。

一家三代、一头熊、三家同名旅馆,在经历了沧桑巨变之后,新罕布什尔旅馆仍然还在继续,而那些人已经发生了变化,甚至连那头熊都变成了另一头。不由得让读者产生遐想,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拥有着一个哥哥弗兰克、姐姐弗兰妮、妹妹莉莉和弟弟艾格。在我甚至弗兰克出生之前,父亲便买下了一头熊,一并买下的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开一家旅馆。终于,当父亲遇到一个合适的契机之后,第一家新罕布什尔旅馆开了起来。

在第一家新罕布什尔旅馆中,弗兰克发现了自己是一个同性恋的事实,弗兰妮被橄榄球队员强暴过,莉莉发现了自己长不大的事实,以及总会问“什么”的小弟弟艾格,而我爱着弗兰妮却又痛恨自己无法保护她,于是将精力投入到了无休止的锻炼中。一家人有着各自的目标,同时也在相互依偎扶持下走出痛苦。

弗兰妮在被强暴后难以走出心结,弗兰克耿耿于怀自己的标本宠物狗吓死了祖父,在家人的陪伴和安慰之下,终于战胜了这些困难,走出了泥潭。

然而,也有家人们化解不掉的阴霾,第二家新罕布什尔旅馆在维也纳开启之时,母亲和艾格由于飞机事故落入了大海。自此,那个沉着冷静的父亲便消失不见,孩子们也在学习着长大。莉莉找到了克服身体上差距的方法,那就是从事写作;而毛躁的弗兰克一改身上的陋习,成为了一家的专职经纪人;弗兰妮代替了母亲的角色,挺立起这个家庭的脊梁;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弗兰妮的不伦恋情也终于通过另类的方式得到解决。

或许普通人的一生难以经历这么多的磨难,但是你绝对可以从新罕布什尔旅馆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家庭前进的方向。尽管后来莉莉由于压力过大而自杀,父亲也双目失明,但是家人们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意义,那就是珍惜眼前,眼望未来。

最后,当第三家新罕布什尔旅馆在父亲梦想启航的地方重新开启时,这一家人已经无所畏惧,勇敢的向前看了。从平凡的生活中能够看出生命的意义,这便是约翰·欧文带给我们关于生活最大的哲学。

《新罕布什尔旅馆》读后感(四):生命会逝去,梦想会幻灭,但希望不曾远离

人生是苦的,所以更要苦中作乐!这是被美国文坛泰斗冯尼古特誉为“美国最重要的幽默作家”约翰·欧文读客版《新罕布什尔旅馆》腰封上的红字标语,也是书名下醒目的内容主旨。的确,人生本来就已经拥有太多苦难,如不苦中作乐,那人生岂不是看不到一点儿希望了吗?

如果你喜欢约翰·欧文的作品你会惊叹于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作品呈现出高超的叙述技巧、独特的原创性和优美的文学性,最重要的是他自身的经历让其获得如此成就而令人感到惊叹。

欧文出生在一个并不完美的家庭,生父在他未出生前便与其母亲离异,他被养父与母亲抚养成长,或许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他从小性格内向,并患有阅读困难症,成人后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然而就是因为这个患有正常人难以理解的阅读困难症才让他经后的成就更显可贵。

他是村上春树的偶像,曾被《华盛顿邮报·书的世界》评价:至今尚在人世的作家当中,几乎没有一个比得上欧文。可见欧文的作品总能在现实中击中人们的痛点,而他对于现代世界中构建的立体图景无一不被诘问人性,令人深思。

这部被称为美国版《活着》的《新罕布什尔旅馆》将再次让我们看到一个以寻常视角去揣度生活中那些不期间而发生的事件,这个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中所展现的恰恰是二十世纪美国现实主义社会中的一个缩影。

失败的橄榄球教练、理想主义的乐观者、依从于丈夫的家庭主妇、同性恋的长子、叛逆的女儿、喜欢上姐姐的健身狂儿子、身患侏儒症的女孩以及顽皮早夭的小儿子,半个世纪,一家人、一头熊、三家旅馆,体现现实生活中的无力感,讲述平凡生活中的爱与救赎。

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遭遇着各种不幸事件的发生,祖父被惊吓至死,女儿被强,四女儿自杀,各种恐怖事件层出不穷,可以说在半个世纪中他们经历了很多突如其来的厄运,让整个家族变得支离破碎,但他们始终记得祖父说过的话:“如果你来到一家伟大的旅馆的时候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我父亲说,“你离开这家伟大的旅馆的时候,必定又是完好无缺的。”

全文的中心都在围绕着书封上的那句“人生是苦的,所以更要苦中作乐!”而展开,即使一系列的厄运让他们沉湎于过去的伤痛,却并未让他们失去生活的热情,失去对未来的希望,就像祖父的话:我们最紧要的职责是好好享受人生的乐趣。

或许只有读懂了欧文的作品我们才能在他现实的笔下读懂人心,才能在他的文字之外,看到现实社会下的缩影,才能在他的作品中窥见家庭的价值,体会到命运的冷酷,感受平凡人常与不幸相伴的无助以及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间的关系。

《新罕布什尔旅馆》读后感(五):《新罕布什尔旅馆》:人生是一间“暗室”!

Life always makes us black and blue all over, but in the end, those injured places will definitely become our strongest places.(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海明威 刚看完这本《新罕布什尔旅馆》时,突然想到海明威这句话,就放在上面了,对于这本《新罕布什尔旅馆》,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他的书名,而且是书名中“旅馆”这两个字,因为这本书中讲述了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而书名并不是新罕布什尔的家,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家是温暖的港湾,而旅馆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客人来了又走是旅馆的常态。 而在这本书中,男主角的一部分家人,比如母亲或者是弟弟,还有妹妹,他们就像旅馆的客人来了又走,这也恰恰和书名相符。接下来,我将从风格和人设上,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和看法: →1、有尺度,有温度~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还是大体看了一下推荐序的,没看之前,我觉得这本书写的,应该是带有一些哀伤,但是温馨治愈的故事,是一本集合了友情、亲情、恋爱的大杂烩。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开始读这本小说,才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本美式风格的,记录平凡生活的家庭小说,随着我的阅读,我惊奇的发现这本书的尺度越来越大,但其中所流露出的温情并没有缩减,但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出,剧情再向一个设定好的走向收尾。

2、风格和“脏、丧”风略有不同~ 这本书和“脏、丧”风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全书的大体风格是一种积极、俏皮和大胆的,而那些潜藏在剧情背后的悲伤,则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那就是一只陪伴着他们的动物熊,这个会在下一个主题中细说。 当然,很多人看完小说中,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男主角和姐姐的部分剧情都觉得不可理喻,甚至是反常理的,对于这方面的剧情,我有两种猜测,一种是作者的放飞自我,在自己的世界中一次完美的叛逆。 当然,对于男主角和姐姐的关系,我感觉这也从侧面包含着作者对母亲和母爱的依赖,其中父亲双目失明,依然陪伴在家人左右,这也暗含着作者对父爱的遗憾。 综合来看,这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小说,最适合的读者群体,应该是作者约翰.欧文的书迷,喜欢这本小说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找书来读一下。

另一种猜测是,作者在写作时,完全带入了普通人的视角和工作、生活模式,大部分普通人活得敷衍又积极,没有受过太高等的教育,不擅长理性的处理问题,他们笨拙、认真,但又跌跌撞撞的生活。 在这种略微轻快的文风中,我不仅仅感受到了书中所呈现出小人物的自我麻痹,热闹底下潜伏着悲哀。我也很明显的感受到全书的风格是外俗内雅,通过俗气的剧情和俗气的人设,来表达出普通人面对生活的意志力和勇气,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 3、心有“猛熊”,细嗅蔷薇~ 在看完这本小说后,我突然发现作者最喜欢的动物应该是熊,因为在作者很多作品中都出现了熊的身影,比如《放熊归山》。 而在这本小说中,我个人觉得熊是一个暗喻,它代表着书中每个人的消极情绪,隐藏在内心的沉痛。

当然,对于男主角和姐姐的关系,我感觉这也从侧面包含着作者对母亲和母爱的依赖,其中父亲双目失明,依然陪伴在家人左右,这也暗含着作者对父爱的遗憾。 综合来看,这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小说,最适合的读者群体,应该是作者约翰.欧文的书迷,喜欢这本小说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找书来读一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