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玩笑读后感1000字

玩笑读后感1000字

《玩笑》是一本由[意] 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玩笑》读后感(一):Il tempo è il più grande scherzo.

可能是因为年纪渐长,对丹尼尔的遭遇感同身受。由于原生家庭的局限性,外加少年时期受人称赞的一丢丢才华,便始终以为自己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却在短暂的高峰过后随即下沉。尽管称不上完全失败,却随着年龄变大而愈发用肉眼看清自己被时代抛弃。不论是被更年轻更有野心的后辈指指点点甚至批评时,亦或是在马里奥,这个百分百原装熊孩子不可一世的才华面前难堪地低下头时,对丹尼尔以及丹尼尔背后数千万普通的读者来说,这就是某些东西崩塌的开始。幽灵,是人们内心不甘现状又不敢越规的幽灵在蠢蠢欲动,害我们自负,害我们自满,然后再害我们自卑。这是所谓的人生循环吗?还是真正的成长,从认清自己是个普通人开始?

另一方面,我知道马里奥只有四岁,但还是太熊了,一面是对楼下小兄弟无限的好奇与兴趣,频频用玩具作为诱饵想要和对方交好,一面却是将自己的外公关在门外而毫无怜悯。幼童这个谜之生物实在是古往今来最难对付的反派,有时候很有趣,但更多的时候却是麻烦。即使是在前期表现出足够的友善与童趣的前提下,也无法抹消他们在无意识作恶时残忍的一面。从某方面来说,或许这才是人之本性,性本恶,然后被人教导为善良。

《玩笑》读后感(二):《你以为开个玩笑,别人就不伤心了?》

作者为什么用《玩笑》作为书名,也许是在戏谑生活就像一个玩笑,你不知道这个玩笑是真是假,但是却被玩笑左右着心情。这是一部聚焦家庭关系的小说,男主人公七十多岁了,因为给出差的女儿照顾外孙,回到了自己小时候住的故居。他看到女儿和女婿的争吵,婚姻关系可能摇摇欲坠。他和小外孙的相处,让人仍不住紧张又面带微笑。他看似是一个不近人情的老人家,不想去照顾外孙也不会人间烟火,但是篇幅虽然短小,故事情节却一点点地精确剖析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以及面对顽强的生命时产生的那种不知所措。

小说非常短小,适合睡前阅读,给午夜的孤独带来一点慰藉。

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生活总是充满了痛苦,却只有一点点欢乐。这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快乐,只是因为痛苦比快乐更令人深刻。张煌言曾说:“甚矣哉!‘欢愉之词难工,而愁苦之音易好也’!盖诗言志,欢愉则其情散越,散越则思致不能深入;愁苦则其情沉着,沉着则舒籁发声。”这句话的意思是快乐的情感是散漫的、无法深入的,而痛苦这种感情是沉着的、深刻的,这样的感情是可以深入骨髓、是需要通过言语词句来表达的。歌德也说过,快乐是圆球形,愁苦是多角物体形。圆球一滚就过,多角体“辗转”即停。东西方人对痛苦皆有同感,怨确实比乐更能激发情感,且这种情感沉积于心,久久不能释怀。于是我们觉得生活的痛苦总是没完没了,好像快乐是非常珍贵的、时时刻刻要珍惜的,到头来想抓却也抓不住,于是快乐也变成了痛苦。

《玩笑》读后感(三):老人的自我和解不容易,老艺术家的更难

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我居然再一次翻开了多梅尼科的书。

上一本是鞋带,我还记得当时铺天盖地对他的宣传说的是,意大利的鲁迅,我甚至为此吐槽过这件事。因为我对鞋带的感觉平平,任何一个让我感觉平平的作品的作者的书,我大概率不会翻第二次,但是,这一次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驱使我再一次翻开了这位作者的书。

玩笑的感觉和鞋带给我的感觉明明是差不多的——聚焦生活里的琐碎。

但这一次,哪怕我隐隐觉得翻译很烂,包括玩笑这个书名,书中甚至有我最害怕的直译——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阅读体验比上一次好多了。大概是人一旦熟悉了某种叙事方式,就会开始习惯吧。

多梅尼科那种颠来倒去,神神叨叨的特质,在这一本书里,没有鞋带可怕。

鞋带的故事非常的简单,一个长期独居给出版社供稿的画家,在某一天,突然被女儿叫去帮忙带孙子几天,画家老人百般不愿意,但是,出于某种奇怪的责任感,还是接下了这个活。故事中心就围绕着,他和孙子这几天的相处开始进行。

如果是日剧、美剧,这剧情走向多半是,一直和家里人关系不好的我,因为这一次的相处,冲突,到最后和解。

玩笑也差不多,在主角经历过不愿意,硬着头皮接下来,然后忍着性子听女儿女婿抱怨彼此,然后开始和孙子不愉快的相处,和家里的钟点工不愉快的相处,和邻居的不愉快相处,然后发现了孙子所拥有的绘画天赋,再到被孙子关在阳台吹风淋雨的一系列不愉快之后……这个带孙子的痛苦任务终于结束了。

主人公和鞋带里的主人公很相似,一把年纪的他已经死了太太,女儿早已经拥有自己的生活,他一个人住在米兰,为出版社画插画,这么做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他缺钱,相反的,他有房产和存款,他高龄还继续工作只是单纯地作为艺术家的追求。

他享受孤独,终其一身追求自我的艺术成就,所以,不太关心家庭,不太关心亲人,我倒不是说,全世界的老人家都应该像中国的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献,做牛做马到踏进尘土那一刻,只是在玩笑里,主人公确实是把自己分隔在了一个小岛之上,摆出了一副我从不麻烦你,所以你也别来麻烦我的态度,且更在意别人对他的作品上的成就,即使做了一辈子的插画师,也还是很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他的作品,且顽固地拥有一套自己的审美标准。

我觉得作者笔下的男主角,是一副某种男性画像,终生冷漠且自我,有的时候,还伴有一丝不愿意起冲突的懦弱与逃避,他们所有未说出口的抗争,导致精神内耗,最后焦虑不止,絮絮叨叨甚至出现幻觉,而这些幻觉或者噩梦,却刚好是艺术家所需要的灵感养料。

在这个看护的任务结束之后,主人公的生活和精神总算得到一丝安宁。

回到米兰,不知道到底是被这一段旅程改变还是结束这段旅程所致,他似乎终于可以开始接受,自己已经的作品不再受市场欢迎的现实……

其实看完整个作品之后,我看美剧的毛病又出现,居然还想看接着看第二季,一个老年艺术家的日常和他剩余不多的人生里的新的冲突的设定似乎也不错。可惜,这似乎不太可能……哈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