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本命,燃燒读后感锦集

本命,燃燒读后感锦集

《本命,燃燒》是一本由宇佐見鈴著作,精誠資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50,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命,燃燒》读后感(一):偶像失格,粉丝没格

2022.10.19 日,记

事先声明我没有追星的经历也没做过粉丝,但是好朋友是某个明星艺人的铁粉,铁到花钱众筹去世贸天阶上大屏广告的程度。另一个交集是见证过郑爽事件的全部过程并且深度参与追踪过明星艺人从事发到彻底消失的全过程,所以既有对粉丝群体世界的窥探欲,也很好奇这样一本书能有多像或者多不像,能有多贴近或者多拔高之前见证过的“燃烧”事件。

豆瓣上印象最深的短评是 “要文学小说网络化。不要网络小说文学化。” 是另一个让我想看这本书的原因。读一半了也确实可以感受到自己在读文学作品而不是网文。比如“刹时宛如蝉鸣入耳般骚然,仿佛在我沉重脑子里产下无数卵,然后羽化似的开始鸣叫。”作者笔力远超其年龄。

很快读完,很短的一篇小说。说实话不是很喜欢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处于连自我意识都还没有产生的病态阶段。这种描写可能确实是写实的饭圈状态,但是那种甚至没有产生自我思想的颓废状态,直接把我对追星文化中最后一点残存的好感都泯灭殆尽了。

我不太喜欢这本书。好的方面,作者作为99年今年才23岁的青年作家文笔已经锋芒毕现了,单看文字很难识别出她的年龄。题材是沧海明珠,直接把目光投向人数庞大但是曝光极少的人群,得直木奖轻而易举。但是另一方面我不喜欢的地方是作品的单一性,作者把幕布撕开让读者看鲜血淋漓的标本,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过于极端的样本削弱文本的价值,越极端越吸引眼球但是越疏离能代表的群体越狭窄;另外是内核单一,作者对自己的文本太自信了用有力量的文本掩盖了思考的孱弱。我本期待得更多。

《本命,燃燒》读后感(二):愤怒的黑与红

看完以后脑子里总想到一个词——dogged。

像狗一样执着和野蛮,大概就是本书ヒロイン的状态,某种英雄主义的愚勇。

其实也无关乎追星,每个人必定有执着的东西支撑着活着,工作、责任、爱情、家庭、孩子......

这本书里支撑主人公的是非常不稳定的“偶像”,也就是作者说的那“脊柱”,隐隐的,总是硬撑:「我衝進洗手間,用食指與中指刺激舌頭,喉嚨深處的嘔吐物味道比蛋糕味早一步從喉嚨竄至眉間,霎時眼眶泛淚。正當思忖應該是體內空氣竄升的聲音時,帶著甜味的嘔吐物嘩啦嘩啦地傾洩出來,馬桶裡的水飛濺了幾滴到臉上。」主人公完全不觉得为了本命强吃蛋糕是一种痛苦,反而在旁人眼里会替对方难过(振保觉得哭的人明明应该是王娇蕊)。

的确,真正执迷不悟的人是在一直弱化自己受到的痛苦的。主人公希望用追星的痛苦换来的幸福抵消生活里的其他痛苦,但其实并不能缓解生活的压力,以至一直有一条愤怒抑郁的脉络。最后自己必须收拾完屋子,打扫浴缸以后妈妈才让看电视,「只見本命坐在第五名的位子上,便曉得他敬陪末座。腦中猝然染上了一片又黑又紅莫名憤怒的色彩。」作为读者,感觉自己时常也能看到这红色与黑色。

结尾,主人公的金阁寺自己塌了。而她和那位烧掉金阁寺的少年其实是同一种人,最后也都做了相同的选择:

「我低頭跪著撿棉花棒,像撿骨似的仔細拾起散落一地的棉花棒......

我想,匍匐前進就是我的生存姿態。

畢竟現在的我不適合雙腳步行,所以暫且這麼活下去吧!」

p.s. 很喜欢书里做梦一样绵绵的转场,和大概是人人都曾体会过的生活细枝末节:

因为姐姐很反感主角妹妹追星:

「我回了個『OK』貼圖,而且是有<真樣座>成員聲音的貼圖,所以一傳送,手機便響起瀨名高喊『OK』的開朗聲音。

始終靜靜望著窗外的姊姊動了一下。」

「球鞋底踏著池子四周的石塊,我一邊講電話,一邊力求身體平衡,卻還是踩在泥土地上。」

想爬上来,却始终踩在泥土里,大概就是主人公也是很多人的心理状态。

《本命,燃燒》读后感(三):粉丝与偶像,难道不是Z世代的一种新型人际关系吗?附作者问答

《本命,燃烧》台译本附赠问答 宇佐見铃著,杨明绮译 21岁以《本命,燃烧》荣获芥川奖的作家宇佐見铃,将「本命尊过头,让我不行了」之次文化化为言语,以洗錬的文字与高度文学性,深受各界好评。这部小说要探讨的,就是顿失生存价值时,该如何生存下去?然而,作者所提到的「仰赖本命的生存之道」到底是什么呢? 1.《本命,燃烧》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超棒书名,这是怎么决定的呢? 在撰写时,尚未决定要使用《本命,燃烧》这个书名,仅是将其视为沟通讨论的简称。由于十分的浅显易懂,在思考正式书名时,虽然也想了许多其他方案,但最后还是决定直球式的书名。 2.为什么想以「本命(推し)」为主题呢? 在「推本命」这个概念广为人知的现在,我也注意到人们将其定调为「妄想恋爱」,甚至感受到「不过就是兴趣,竟然这么投入」的冰冷视线。但其实「推本命」未必是带着恋爱的情感,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推」法,甚至有人将其视为超乎兴趣的生存价值。 因此,我从「明知『本命』某天会消失等于」=「有预感迟早会失去生存价值」出发点来思考。当本命爆发丑闻时,将其视为生存价值的人该怎么办呢?并从中感受到值得创作的要素。 3.「本命」、「尊」都是近年才出现的名词,这与「粉丝」有什么不同? 粉丝是支持明星或艺人的人,追星族与亲卫队应该也是如此。然而,「本命」指的是自己最推薦的那个人,主要在偶像世界或二次元中被使用;而支持他们的行为,就称为「推」。「本命」这个名词的独特之处,在于潜藏其中「我的」所有权的含义,也就是具有明确的「我和你」的关系,没什么好坏之分,却给人很强势的印象。 尽管如此,「推本命」的方法因人而异。有些人将其视为兴趣,借由本命来滋润生活;也有人赌上半大生,将本命是为生存意义的人。由于我还不够理解这些人,因此想试着将它们的生存的样态写成小说。 4.请问您在创作时有什么最重要的要素吗? 我不习惯先决定完整大纲后再开始写,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做调整。以《本命,燃烧》这本书来说,除了主题与开头之外,从头到尾都有大幅变动,甚至刚开始还是从主角姐姐的视角出发,形成截然不同的故事。而且我必须在有音乐与明显气味的场合下进行创作。 5.有明显气味是什么意思呢? 像是打开窗户感受到雨水与风的气味,能够触发我的灵感。我是一个靠鼻子写作的人,没有气味就写不出来。因此 我经常会外出散步,汲取各种灵感后,再找一间咖啡厅坐下来创作。 6.得到芥川赏后的《本命,燃烧》在日本已突破50万册,或许宇佐見老师也成为别人的「本命」吧? 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成为契机,让大家期待我的下一部作品,虽然我自己也不晓得接下来会写些什么,但是有预感《本命,燃烧》会成为我所有作品中,非常特别的一部。如果能吸引读者阅读我其他作品的话,我会非常开心。 7.在故事中,本命对主角来说是生存意义,却不被家人与旁人理解,甚至有人认为这种单方面的关系很不健康。 我自己也有支持了8年的演员,确实以热情的方向来说,是单方面的关系。无论我灌注多少热情,除了对方的表演之外,可以说是收不到任何回报。不过我不认为因为这样就输给家人、朋友、情侣等关系,我反而觉得这是与其等同等重要的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 本书的主角与本命之间仅是单向关系,所以不会有距离拉长或缩短的问题,虽然对方不会接纳并肯定自己,但也不会否定自己。当主角已经放弃让他人接纳自己的现状,深陷自我与他人否定的煎熬时,遥远的本命,即是她的疗愈,也能够缓和她的孤独。 8.主角在学校与家里都觉得痛苦,书读不好,打工被解雇,房间乱糟糟,连剪指甲都费尽千辛万苦,书中描写了许多让她感到痛苦的日常。 指甲的变长,不如意的生活等等,也许对许多人来说这些是逃避不了的。尽管生活是虚构的,我还是想将现实中的沉重写出来。 9.对于主角来说,「本命」是如同「脊柱」般的唯一,甚至透过电视、广播、杂志等确认本命的各种讯息,灌注了所有的能量,试图解读本命。似乎能明白身为狂粉的心理、生态与热情。 事实上,我见过许多这样的粉丝,但是主角的做法与我不同。我并不会试图解读实际支持的对象,因此,在创作时查了很多资料。我透过这类的粉丝社群网站上相关的文章与部落格,开始思考「想知道」与「喜欢」应该是很相近的事情吧? 不过,粉丝所解读的偶像,应该不会就等于那个人。这无关彼此间的距离与关系,单纯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另外独立的人罢了。这其实与朋友情侣之间是一样的,不是吗? 10.您会透过社群网站等,了解读者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想吗? 当然会,我也在自己的社群网络上,收到了许多声音。其实,我早就决定好自己想写的素材,所以无论是正反意见都不会对内容产生影响。但是有时候看到「啊,读者懂我的用心」的留言时,就会觉得很开心,在这一瞬间就会觉得幸好写出来了。我并非做为一名作家,而是以一个人来感受这份喜悦。 11.作为史上第三年轻的芥川赏得主,您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 非常感谢能荣获芥川赏这个殊荣,我真的非常开心。不过,占据我想法的并不是年龄,而是「没有时间」这份情绪。我所尊敬的中上健次老师于29岁写出《岬》,村上隆老师在23岁写出《接近无限透明的蓝》。然而,我现在的作品却望尘莫及,所以难免感到焦虑,认为自己只是徒增年龄年纪而已。正因如此,第二部作品也倾尽全力,卯足了劲在写。 整理:土司 2022.9.5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