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喜剧这回事读后感摘抄

喜剧这回事读后感摘抄

《喜剧这回事》是一本由[美]史蒂夫·卡普兰著作,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3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剧这回事》读后感(一):读书总结

获胜:主角并不具备获胜的基本技能,却还直奔主题的想要解决问题。比如《破坏之王》中,周星驰对黑熊、断水流,明知打不过,却还努力尝试。 非英雄:主角是个有缺点的普通人,从不放弃希望。周星驰电影里的主人翁都是如此。 有所隐喻的人物关系:《整蛊专家》或是《武状元苏乞儿》里,虽然周星驰和吴孟达设定是父子关系,但两人相处起来更像是老友。甚至身份像是对调了。 积极动作:主角以自己的方式去努力,希望有所收获,结果并未得偿所愿。《唐伯虎点秋香》里,华安以为告诉秋香自己是唐伯虎,她就会爱上自己,结果挨了一棒;结尾处秋香戴面具,华安使劲了浑身解术,也没能猜对。《国产凌凌漆》里,袁咏仪想杀死周星驰,结果接连失败,负伤累累。 自发情感:真实可信,也就是不装。 直线,波浪线:两人不在一个频道上,鸡同鸭讲。 喜剧前提:一个有趣的设定。比如《你好,李焕英》里,贾小玲回到多年前,和妈妈做朋友。《夏洛特烦恼》里,夏洛特回到98。《土拨鼠之日》里,主角永远困在同一天。

《喜剧这回事》读后感(二):一种希望的艺术

因为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开始关注这本书的。这本书,讲了很多做喜剧的技巧,我用不上,不过,看完这本书以后,再看很多喜剧,都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视角。甚至以前觉得不是喜剧的剧目也变得莫名喜剧起来了,比如《利刃出鞘》,初看的时候是悬疑推理片,再看的时候发现其实挺喜剧的。举个例子,女主的人设是一说谎就会吐,就是一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设定。

所有的产品设计,其实并不是灵光一现的产物。它其实是有套路的:想实现的目标,用什么手段,甚至连喜剧也不例外。

更重要的是,喜剧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希望的艺术,一种不放弃的艺术,“喜剧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在不具备许多获胜必备的技能和工具的情况下,与无法克服的困难作斗争,且从不放弃希望。”

喜剧讲述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喜剧将我们所有的缺点、瑕疵和失败看得清清楚楚,且从不对他们加以斥责。因为——人无完人。”

喜剧教会我们面对现实,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普通人。即便终将走向死亡,但还是要努力的生活,“我们所做的每件事、做出的每个决策,都是为了改善生活所做出的的尝试,是为了让日子更为顺利舒心,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努力去生活吧,我们不需要成为英雄,但我们可以做一出自己的喜剧。正因为我们不完美,才有可能创造喜剧,不然就只有正剧了。

《喜剧这回事》读后感(三):希望的艺术

因为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开始关注这本书的。这本书,讲了很多做喜剧的技巧,我用不上,不过,看完这本书以后,再看很多喜剧,都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视角。甚至以前觉得不是喜剧的剧目也变得莫名喜剧起来了,比如《利刃出鞘》,初看的时候是悬疑推理片,再看的时候发现其实挺喜剧的。举个例子,女主的人设是一说谎就会吐,就是一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设定。

就如同产品设计,并不是灵光一现的产物。它其实是有套路的:想实现的目标,用什么手段,甚至连喜剧也不例外。

更重要的是,喜剧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希望的艺术,一种不放弃的艺术,“喜剧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在不具备许多获胜必备的技能和工具的情况下,与无法克服的困难作斗争,且从不放弃希望。”

喜剧讲述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喜剧将我们所有的缺点、瑕疵和失败看得清清楚楚,且从不对他们加以斥责。因为——人无完人。”

喜剧教会我们面对现实,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普通人。即便终将走向死亡,但还是要努力的生活,“我们所做的每件事、做出的每个决策,都是为了改善生活所做出的的尝试,是为了让日子更为顺利舒心,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所以,努力去生活吧,我们不需要成为英雄,但我们可以做一出自己的喜剧。正因为我们不完美,才有可能创造喜剧,不然就只有正剧了。

《喜剧这回事》读后感(四):喜剧的根源就是人类本身

非常喜欢这本书。而且我真的推荐每一个从事喜剧及喜剧相关行业,或者热爱喜剧的人去读的一本书。关于喜剧的书籍我看过一些。但这本书给我很多的感觉是一种从事喜剧的感动。过去的曾经无数次,我都错误得以为我有摸到喜剧的门槛了,后来证明并没有。喜剧有很多理论,优越论,荒谬论,挑战强者,双关等等。如果随随便便看看关于喜剧的书(这里最推荐上海社科院的《幽默语言学》)再学会一些来自手把手教你脱口秀或者喜剧的艺术的技巧便可以去创作了。

但是这本书不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动是里面一个最基础的理论:喜剧来源于每一个还有缺点的自我,是这种带着强烈缺憾的真实。这给我莫大的安慰。看看你的账单和应用商店美颜相机的下载量,我们根本不完美而且离完美那么得远。我特效拉到满也成不了彭于晏,学习学到死也得不到诺贝尔奖,艺术成就不如梵高(起码人家死后会成名),腿跑断100米也进不到10秒。相比于那些英雄我什么也不是。但是我不渴望获得人生的胜利么?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平凡,且渴望胜利。虽然还是会失败,但我还有喜剧。他是最荒谬也是最真实的。

喜剧不是“我是北大毕业的”下面的人就woooo。喜剧是有人说“我是北大的。”我想我没个寒窗复读十年上不了北大。我们有太多的自卑,自我审判,焦虑源于缺陷的自己。但是,这也是喜剧的宝藏。让一个人去感受不完美的同时也不放弃,并且摸到喜剧的真实模样。这是对一个喜剧从业者最大的安慰、鼓励和指导。

《喜剧这回事》读后感(五):懒得想标题的读后感

这本书解决了我的不少问题,让我明白了以前自己写的喜剧(可能算不上喜剧,只能算搞笑的故事)存在哪些缺陷——我似乎很喜欢隐喻关系,在某情景中运用其他情景的框架,但却忽略了角色本身的问题,导致不得不为搞笑而搞笑。有些观点也可以用来分析别的喜剧,例如,相声中“捧哏”的作用可能就是情感聚焦;某些喜剧不好可能是特意搞笑而显得不自然所致。此外,有些观点也可以用于写正剧,比如不要用刻板印象写作,而要创造角色的世界观。

本书逻辑清晰,开头简单介绍了几种工具,随后在主体部分一一详解,并且附加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可能用视频方式更好)。现将主要观点——即喜剧的八种工具——罗列如下:

获胜。喜剧角色并不是特意制造笑料、做些“应该这么做来搞笑”的事情,而是努力求胜,即使这件事解决不了。一旦放弃了希望,就从喜剧变成了正剧。此外,克服困难一般发生在结尾,或者角色无心插柳时。

非英雄。喜剧角色并不是完美的,他们总是缺少某些解决问题的技能。比如因为缺少信息而搞不清状况,就会开始尝试着跨越预期和现实的鸿沟(不同人对同一事情有不同理解,因此会有不同预期),但他们的反应总是慢一拍,这才导致其觉醒时刻具有喜剧感。有时,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也是搞不清状况,但另一人也会因为搞不清状况而去接受前者的不合理建议。

有所隐喻的人物关系。表层之下的本质关系(粗暴地转换成与本体不同的隐喻关系);某角色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构建世界观而非刻板印象);编剧、导演、演员看待某场戏的独特方式(将隐喻框架放置于原场景中)

积极动作。角色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希望这会使生活更好。

自发情感。按最自然、最正常的状态表现情感。

直线/波浪线。即需要喜剧团队,一个负责无视或制造麻烦(包括无视对方为何不懂),一个能看出问题却无法解决;后者是观众的情感聚焦点,是观众的化身(喜剧需要尤其焦点,让观众将注意力吸引到波浪线角色和笑点上),故其对白需简单直接。波浪线和直线的角色可以不断转换

原型。情景喜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就是角色固定不变而情景变化,导致角色创造情节、行为和动作。这是以演员为中心,而非文字游戏。同时,角色数量有限,处在一个闭合的世界里,且角色间必须建立关联

喜剧前提。设定一个不太可能存在的世界,假如这个事情发生了,然后制造了问题和冲突并推动人物行动。要注意,除了这个谎言外,其他部分都要真实自然;要设定一个以问题形式来表达的主题;让角色设定事件和结构而非相反;也要注重其他角色的需求

还有一些喜剧类别:

社会喜剧(风尚喜剧)使人人性化;复仇喜剧(讽刺剧),通常聚焦观念如何影响人;阴沉喜剧,从悲剧和恐惧中提取笑声;异化喜剧(当代喜剧),使当代观众能接受

以及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

电影重视喜剧前提,电视喜剧重视营造一个团体;电影需要在两小时内建立角色弧,电视剧角色需要变化但每次变化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