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就是卡拉瓦乔经典读后感有感

这就是卡拉瓦乔经典读后感有感

《这就是卡拉瓦乔》是一本由[英] 安娜贝尔·霍华德 著 / [意] 伊克尔·斯珀齐奥 插图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就是卡拉瓦乔》读后感(一):这就是卡拉瓦乔

在文艺复兴的圣光趋于平和之后,卡拉瓦乔的出现于这个正统的绘画界显得并不那么和谐。充满激情和张扬的个性,携带着自负、敏感和不安定,甚至锒铛入狱,而这些都不能否定他是一个绘画天才的人设。即使在流亡和窘迫的困境中,有来自对立面的诋毁和不屑,他仍然能依靠绘画享受着众人的赞誉。《这就是卡拉瓦乔》像一个跟随卡拉瓦乔本人的旁观者,从一个普通的视角,感性的描述出卡拉瓦乔的一生,每个阶段都以一个故事引出,其中又不乏史料理论依据,简短而有力。富于情景联系的插图更生动的再现了故事情节,诙谐有趣,相对于长篇大论的理论分析史书,此书更易于普通大众阅读和理解,属于普及的精选读物。

从米兰到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再到西西里,他是一个自由意志决定生命的艺术家,他性情暴躁,乖张不羁,所以对于胆敢挑战他自由思想的人毫不容忍,他要表达自己的灵魂,尽管有肮脏和丑陋,有暴力和下流,他要做真实的卡拉瓦乔。因为他过于自信而遭到复仇,成为他推开死亡之门的隐形的手,结束了充满戏剧性的真实的一生,留给人们猜测。

《这就是卡拉瓦乔》读后感(二):有趣的艺术小册子——这就是卡拉瓦乔

阅读名人传记的时候,我总是有这样一种困惑,我们究竟想要读出什么?既然有如此多的伟大的小说来细致刻画不同的时代,我们又为何对某些在艺术上有极高造诣的人生颇感兴趣?我们只观看他们伟大的作品不好吗?拥有天赋的人不一定活得波澜壮阔,浪迹无名的街头混混如果有人细心描绘,是否也会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也或者,我们阅读的传记并非关于时代,也并非仅仅关注天分,而是在某个时代之中,作为一个人,是如何在当时社会的洪流中辗转腾挪,并留下自己的某种印记的过程?

当然,这是一本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小书。既然小,就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指望着薄薄一册书就能说清时代、风格、作者和局限,它只是用尽可能严谨却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卡拉瓦乔人生中有据可查或考证可得的艺术历程,从幼年时代的家境谈到他学徒时代,他展露天分并受到庇护,与人争斗逃离罗马,直到在那不勒斯被不明来历的仇家追杀。同样也谈到他的艺术风格,脱离了古典主义温婉而又四平八稳的绘画风格,其作品看起来甚至像是拿着相机架在世间现场一般具有临场感。这种极强的光影对比度也影响了后世的大批艺术家,鲁本斯、维米尔、伦勃朗等,注入画中的戏剧性,也影响了后期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形式。

书不厚,硬皮制作,装帧精美。卡拉瓦乔的绘画作品均印刷在黑底上,重点突出。插画也颇有趣味,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这就是XXX》看起来是一个系列,广告语是“适合各年龄层阅读的艺术启蒙经典”,算是简短地概括了这套书的内容吧。

《这就是卡拉瓦乔》读后感(三):奔涌的欲望

卡拉瓦乔大概是一个极具表达欲,又不接受差评的人。

如果他后台很硬,善于交际,大概能够凭借才华笑傲江湖,可惜他把仅有的人脉给作得所剩无几了。

画家的生计特别依赖于公众评价和权贵的赏识,这一行估计跟今天的娱乐业差不多,能画到这个地步的,已经是同行里的佼佼者,才华不知道甩了普通人几百条街,可他的命运偏偏被捏在无数不如他有才的人手里,一个人若想贩卖才华,这便是最为悲剧之处。

想想,你的生计和命运都掌握在才华远远不如你的人手里,多可怕。

这可能也是卡拉瓦乔一生痛苦的来源吧。

卡拉瓦乔很像古龙笔下的人物,亦正亦邪,不按常理出牌,挥金如土,不屑权贵,任性妄为,混迹在三教九流当中。卡拉瓦乔笔下的宗教人物常常以底层相识的朋友为原型,有时候男主人公很像他自己的绯闻同性朋友,女主人公又很像城中那个著名的妓女。他笔下没有神圣的光环,只有深入世俗的表达。无论圣徒还是圣母,都像在泥泞里挣扎求生的普通人。偏偏画中剧烈的戏剧张力和饱胀的情绪让人无法忽视这种力道,一半人被他惊讶,一半人痛恨他这种挑衅式的创作。

卡拉瓦乔总喜欢用街斗决斗来解决问题,手上血案命案一个不少,逃狱流窜,每次试图找到新的后台收留和加入,每次又被自己亲手搞砸,因为他无法忍受权贵,无法忍受靠逢迎生存。

一旦收到差评或诋毁,又总是亲自下场干架,这得耗费多少精力?这样的心理素质可当不了红人,也吃不了红人饭。

在他生命最后期的作品里,曾经画过自己的头颅被砍下的场景,虽然他以身试戏,亲自cos一个不详的角色,但也许潜意识里反映出,在他心里,自己的生命并不是最重要的。

他这一生大概用了80%的精力打架和逃亡,只用了20%的精力绘画。在感慨他惊人天赋和技艺的同时,我也能看到他痛苦的心。那种嘶声力竭也无法和这个世界抗衡的痛苦,太可怕了。

《这就是卡拉瓦乔》读后感(四):卡拉瓦乔:时代的孤独者——《这就是卡拉瓦乔》读后感

不管是战国时期的诗人、政治家屈原,再或者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约翰·纳什,还是物理学家霍金等等,天才好像似乎总是孤独的,他们常常迥异于同时代的人,而卡拉瓦乔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

对于卡拉瓦乔的认识,之前主是停留在大学时代的课件上,记得他的绘画作品总是充满暴力,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这就是卡拉瓦乔》详尽的介绍了卡拉瓦乔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一生。本书从他的出生开始讲起,详尽介绍了他求学,创作的重要的作品,以及与其联系的重要朋友,收藏者,包括最后的离开。他的生命虽然仅仅只是持续了39年,但是他的生命却异常的丰富。

卡拉瓦乔拥有多重的身份,他不仅是画家,也是杀人犯,曾经也是骑士,他改变了整个17世纪的艺术进程,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但作为犯罪者,据说在他离世时留下了17分指控他的警方报告。他曾经从世界上最严密的监狱中越过狱。这不得不让人想起《肖申克的救赎》,或许电影男主人翁的精神支柱来自于卡拉瓦乔的恒心。

卡拉瓦乔不拘泥于世俗的眼光,总是我行我素,所以他总是买最好的东西,只穿黑色的衣服,但从不更换衣服,除非它们已经破烂不堪,甚至有人会把他当成乞丐。我觉得他像是一个时代的孤独者,正是因为孤独所以他创作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改变了艺术的进程。有人说艺术家的思维总是超前这个时代0.01秒,所以艺术家注定是孤独的。这不仅让人想起博伊斯的那件《如何向一只兔子解释艺术》,他是该有如何孤独,当世人无法理解艺术,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孤独,幸好有艺术,博伊斯获得了自救,而卡拉瓦乔的自救,可能就是通过暴力的方式来实现,卡拉瓦乔的复仇心很重,所以才导致他最后的杀人,监禁,逃离。

本书将卡拉瓦乔不同的时期以明确的小标题进行阐释,读者读起来相对轻松,而且不会有明显的脱节。本书还配有大量的插图,通过图片的方式还转译了一些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常识,例如不同的手势可以代表不同的含义,有的代表对方带了绿帽子,有的则是决斗。图示化的语言,可以拉近读者与艺术家的心里距离。这本书也让我对卡拉瓦乔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卡拉瓦乔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成为了一个享誉世界的艺术家,但不幸的人却一直在逃离,将生命永远的停留在了最美的39岁。

《这就是卡拉瓦乔》读后感(五):这就是卡拉瓦乔

封面

在文艺复兴的圣光趋于平和之后,卡拉瓦乔的出现于这个正统的绘画界显得并不那么和谐。充满激情和张扬的个性,携带着自负、敏感和不安定,甚至锒铛入狱,而这些都不能否定他是一个绘画天才的人设。即使在流亡和窘迫的困境中,有来自对立面的诋毁和不屑,他仍然能依靠绘画享受着众人的赞誉。《这就是卡拉瓦乔》像一个跟随卡拉瓦乔本人的旁观者,从一个普通的视角,感性的描述出卡拉瓦乔的一生,每个阶段都以一个故事引出,其中又不乏史料理论依据,简短而有力。富于情景联系的插图更生动的再现了故事情节,诙谐有趣,相对于长篇大论的理论分析史书,此书更易于普通大众阅读和理解,属于普及的精选读物。

从米兰到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再到西西里,他是一个自由意志决定生命的艺术家,他性情暴躁,乖张不羁,所以对于胆敢挑战他自由思想的人毫不容忍,他要表达自己的灵魂,尽管有肮脏和丑陋,有暴力和下流,他要做真实的卡拉瓦乔。因为他过于自信而遭到复仇,成为他推开死亡之门的隐形的手,结束了充满戏剧性的真实的一生,留给人们猜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