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视觉游戏》读后感1000字

《视觉游戏》读后感1000字

《视觉游戏》是一本由[美] 莫莉·邦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视觉游戏》读后感(一):你认真的样子像极了蔡徐坤

你认真的样子像极了蔡徐坤 天地异变,异时空入侵地球,盛世安宁轰然破碎。 种族危亡之际,武道兴起,超凡时代开启。 楚翌得技能面板临身,数据化技能,踏上崛起之旅。 天地异变,异时空入侵地球,盛世安宁轰然破碎。 种族危亡之际,武道兴起,超凡时代开启。 楚翌得技能面板临身,数据化技能,踏上崛起之旅。

《视觉游戏》读后感(二):解构画面

作者开头利用小红帽的故事,来解释图形是如何传达信息的,后面再进一步的分解每个元素所传达的信息,包括的形状、形状的大小、色彩、以及综合产生的内容对看图的人产生的情绪影响都不一样。

人能对具体的形状产生联想,当画面更丰富或更具体的时候,会产生更形象的联想,如三角形可以联想的山,红色的三角形可能是旗子,在方形上的三角形又可能是山上的将军,当方形越长越陡峭又可能变成了在悬崖上的人。正是因为图像的一些改变,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想象,设计师正是利用这些元素,来对读者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画,都是在这些元素上面更加精细化的加工,但通过这本书,学会如何解构画面,让画面在你眼里变成各种简单的图形,去分析它,感受它。

《视觉游戏》读后感(三):视觉游戏与情感表达

绘本需要靠画面来讲故事,这很像电影的分镜头台本,但绘本又是平面的静止的,我们的视觉被限制在一张矩形的方框内,眼睛会从哪里开始阅读,视觉的流动性和思维的联想又是让读者如何解读故事的呢,

Molly Bang通过剪纸这种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一次创作过程的实验,让我们从整体看待图像和视觉心理的基本原则。大和小的对比,浅和深的对比,不同形状、色彩、空间构成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对图像影响感情的机制、观看心理的感受描述很细腻,深入浅出,对于想要用图像讲故事的小朋友或者艺术爱好者,都是很好的入门级图书。

比较喜欢作者在书中的这句话:“不要担心画面是否漂亮,应该担心的是是否有效的表达了情感”。而反观国内艺术教育在启蒙阶段,首先训练的是对于客观物体描绘的准确性,艺术类考试的标准更是如此。而我们往往在追求“画得像”的技巧同时,忽视了每一个创作者不同的个人情感和个体化的表达方式。

明白了视觉心理原则,是为了创作者更好的自我情感表达 。

《视觉游戏》读后感(四):关于读图

作为一个插画从业者,我觉得读完还是有学到一些东西的。其实很多理论说起来大家都知道,色彩心理学啊啥的,小学生都可以告诉你暖色给人感觉活力,冷色平静这些。这个书很别出心裁的用小红帽的故事举例给读者重现了创作者的思考过程。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创作神秘化,一个普通观众看到一幅作品,只会说,不错,有感觉,然后就说不出所以然了,而从具体例子的分析就好比把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感觉变成了一个语言体系。

我之前为了写童书插画绘本的毕业论文,有机会采访一个很喜欢的绘本作者和插画师Alexis Deacon,他说的有一段关于他自己怎么在日常随时保持对图画语言表达的思考,让我印象很深,大意是,每当我看到一个图像我会问自己几个问题,它给我怎样的感觉?传达了怎样的信息?图像中哪些具体的元素和线索在传达这个信息?

其实原理就跟这个书中小红帽的例子一样,我觉得如果想更好的用图像去表达,或者去读懂,多看以及保持思索就是最好的方法,至少通过作者的分析可以学会如何去找到一个切入点。

至于翻译我感觉整体还好不影响阅读,毕竟英国这边亚马逊上的电子版也要10磅左右,读中文还省钱省时间。

《视觉游戏》读后感(五):世界是我眼中的世界

大部分没学过绘画设计一类学科的人,对设计的理解仍停留在画画,就是会用笔画出物品就够了,可能不清楚画面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背后都需要什么理论支撑。符号学就是需要的理论之一。否则,连基础的简笔画都很难创作。 因为图形是对物品的概括,从实物到人类可理解的图画中间经历了一系列设计。人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是存在三维空间中的,而人们接触到的画面甚至是眼中的一切都是二维成像。将眼中的物品还原到绘画中,就要了解绘画的原理。 我们看到的世间万物已经不再是世间万物,而是我们眼中的世间万物。颜色本来是客观的,但在我们的眼中,已经有了新的含义。比如黑色和白色都是没有颜色的颜色,人们觉得死亡就代表结束,就是什么都没有,人们就将丧葬服饰设计成了黑色或白色,包括看到直线会觉得像海平面地面,代表着安稳,这些理解和认识是人类共有的。 久而久之,这些感觉就刻在了人们潜意识中。很多人就将这些理解总结成为了图像语言。即便没有学习过的人也会在看到这些图片和颜色的时候激发过去的体验,产生相同的感受。 图片和语言就变成了联系自我和世界的工具,我所看到所听到的很可能不再是外界的东西,而是我自己的心中所想。 也许人们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作用的,也不了解自己的潜意识,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找到打开潜意识的钥匙。心理学上就经常鼓励咨询者画图,识别图片,玩沙盘等方式勾出心中的潜意识。 如果能够了解这一套运作系统,不仅可以解构作品,创作作品,还能探索内心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