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孤独的骑士读后感摘抄

孤独的骑士读后感摘抄

《孤独的骑士》是一本由柳小瑛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页数:27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的骑士》读后感(一):品味孤独

品读孤独 ——读柳小瑛散文集《孤独的骑士》 刘武道 在金城教书育人的八零后平凉庄浪籍青年柳小瑛,利用业余时间,在青灯相伴的孤独和寂寞里,怀揣梦想,笔耕不辍,终有所获。2017年年底,团结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他18万字的散文集《孤独的骑士》。 我和柳小瑛因文学结缘,通话聊天中,感受到他是个热心人,有心人,幽默之人。品读《孤独的骑士》之后,我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原来,孤独是一种境界,孤独是一种状态,孤独也是眷顾文学的特质。会享受孤独的人才能直面人生、心怀苍生、悲天悯人;会享受孤独的人才能感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幽静和深刻。柳小瑛没有孤独,何来《孤独的骑士》?何来至真至纯的智慧之文? 《孤独的骑士》诠释了柳小瑛的孤独,犀利的观点,独到深刻的见解。精准优美的语言,酣畅淋漓地表达和叙述,正是他“孤独”的写照。他扎根故土、陇东大地和他工作生活的大都市,俯察天地,仰视芸芸众生。第一辑“率性见情”33篇散文,是他在文庙、云崖寺、龙泉寺、青海湖和故土之上,彷徨沉思,对一些人、一些事、一些风景的怀念、追忆和思考。第二辑“随笔驰骋”21篇杂文,是他描绘世态百相、针砭时弊、见肉见骨、淋漓尽致的性情驰骋之作。他的文字耐读、隽永、干净、洗练。 初读他的散文《拜谒文庙》《永远的史铁生》《青海湖散记》《云崖寺行记》《大姐如母》《父亲的柔情》《书生潦倒》《一生知己》《敬畏死亡》《十年》《孤独的骑士》《下跪的尊严》等优秀散文,让我有种“江船火独明”的寂寥感、“独钓寒江雪”的落寞感和“怒发冲冠”的冲动感。那是一种孤独和隐痛,看不见摸不着,但深入人心。柳小瑛做过大学校刊编辑、网刊平台编辑、家教、记者和语文老师,他在《十年》中写道“十年来,我以自己的执着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我以自己的认真负责塑造着自己,我没有像我的不少同学那样过上富丽堂皇的日子,可我不自卑,因为我活出了我的价值和尊严,人生总有隐痛,不忘初心坚持就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他在《我的读书史》《悲伤并未远去》《父母的田园》《遥远的高尚》《教师,当明确自己的人生观》等散文里展开了自己对于生命、生存、死亡、担当、责任、社会和教学的思考。这是一个文学写作者的坚守,一个思想者的天性,也是一名教师的职责和担当。 真正富有艺术气质的人,骨子里都带有一种天生的孤独和痛楚。他在《悼念吾师刘廷璧》《让死活下去》《一支笔,一个世界》《引渡》《呓语人名》等文中,无时无刻不在写着痛楚、孤独、挣扎和坚守以及对大爱之情地表达礼赞。他用浓墨重彩的笔墨,书写了故土情、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些质朴隽永见情见性的散文作品,如一杯杯飘着香气的茶,心思缜密,构思巧妙,字字珠玑,沁人心脾,真情流露,读来令人动容,时而感动,时而欣慰,时而有喜有悲,时而掩卷遐思。他是一位游子和赤子,也是一位孤独的骑士,更是一位大无畏的斗士,其杂文随笔语言犀利,观点鲜明,痛斥鞭挞国民的劣根性,无情地揭露了社会百态的假、丑、恶等现象,深刻剖析了其产生的根源,读来入木三分。读他的散文,经常读出一种孤独,一种冷寂,一种无奈,那典雅的文字后面却又藏着一个温暖深情的灵魂,寄托着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故土的眷恋,对民族的担忧,对芸芸众生的关爱,对文学的执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柳小瑛对文学太过热爱了,他写文章是严肃严厉的,又是苛刻的。他害怕写不出好作品,所以他是孤独的。他对文字的那种敏锐感和对社会的洞察力,使得他的文章有一种让人心疼的穿透力。透过真情流露和带有哲思文字,可以感悟到一种大爱,他的散文既温暖又疼痛,水深而潭静,墨浓而自绿。正因为有对故土人情民俗深深的眷恋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才能写出如此深情的散文作品来。 《孤独的骑士》这本散文集,确实让人心生敬意,应该祝贺和鼓励他。显然,他在文学创作上开垦的这片土地,有了喜人的收获。我心怀期待,祝愿他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思想和艺术的锤炼和沉淀之后,写出更多更好的散文。好在柳小瑛的写作是安静的心灵书写,不张扬,不功利,始终扎根于孤独之中。 我相信他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

《孤独的骑士》读后感(二):我所认识的柳小瑛一一兼读《孤独的骑士》

祁静

认识柳小瑛老师,是在十年前,那时是2006年的秋天,网络写作刚开始,女儿在平凉博客为我建了个人网页。

那时我用手写板写博客,几乎天天更新,因为,那时孩子们还没成家,我有大把时间写自己喜欢的风土人情。

某一天,我文字下有一个叫石上柳的访客留言评论我的文字,新颖的观点,精炼的语言,让我以为他是一个中年人,因为,他的学识渊博。就去看他的博客,原来是个青年人,马上产生了好感,用现在时髦话说,才俊一枚。

印象深刻的是,因为我离开学校有三十年,当时也没有认真学过标点符号,对此,我的文字里一直有病句和错的标点,为此,石上柳老师多此提出,让我改正,我不得不又去翻字典学习用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但是,一到实际我又犯错,让我很不好意思。他呢 ,见我无可救药 ,也不管了,呵呵。

在平凉博客的日子,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可以说,他当年写的优美文字,让我看重和仰望。

后来,好像是2010年的春节期间,他来平凉走亲戚,问我是否在平凉,我非常高兴地说,我请他吃饭,尽地主之谊。

那是一个雪后的中午,阳光明媚,我约他在广场见,然后去庄浪暖锅店一叙。

第一次见,沒有陌生感,他戴眼镜,斯文,谦和。是心中的性情之人,他礼貌,深得我喜欢,他是八零后,比我儿子长三岁,所以,我有一种母性的喜爱。

以后,平凉博客关闭,我们又在新浪博客给各自文字安家落户,往来继续。

喜欢他的才华,喜欢他的大气,喜欢他的悲怜情怀,喜欢他叫石上柳,多么诗意的名字。常常去他新浪博客,在他的家园寻找精神食粮,体味他人生境遇,见证他对亲情爱情友情的诠释。

特别感激他对我写文字的关心,他送我的一套《木心文集》让我认识了一个饱经岁月风霜的老人和才情作家。

祁云建了平凉家长之家,柳小瑛老师是精英家长,他讲微课,现身说法,让广大家长很是欢迎。

他为我们仨琴和几个才女讲的《在这里遇见美丽》让我感激。

他用富有磁性的男声朗诵了我的小诗《祭,不悔文学》,让我感动到落泪。

有一种人,有潜在的优秀和实力,有对生活的热爱,有对日子美好的叙述。他就是这样的人。

他的新书《孤独的骑士》出版了,我的案头放着他亲笔签名的赠书,我轻轻地翻阅,静静地聆听一个孤独骑士的心声。他写亲情,在《父亲的柔情》中他说自己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成长的。

他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父亲站在雨中等他。看到书中这一节,我流泪了,因为,我能理解一个父亲的心,牵挂,盼归,祝福的心。

雨中的乡间路上,父亲一锨一锨地修路……此情此景,一个纯朴可敬的父亲跃然纸上。

《写给我的女人和孩子》一文,他写了他的妻子和孩子。我对他的妻子一一豆玲玲女士,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她在柳小瑛贫穷时一无反顾地嫁给他,和他建立了温暖的小家,然后为他生儿育女,支持他写作买书……不得不说,她是个好女人,是一个优雅的才女,是一个贤妻良母,我敬重她,赞美她。

他对妻子和宝宝的爱,书中字里行间种植的密密麻麻,表达了他作为一个男人情怀和对亲人的温暖。

因为书名是《孤独的骑士》,所以,我特意拜读这一章节,"孤独,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唯一圣梯,让我孤独吧,因为我注定属于另一个世界”,摩罗如是说。

我所认识的柳小瑛老师,在十年时光里精进文学,从小我走向大雅之堂,他的美文不时在各大刊物平台亮相,他是有出息的人,我的眼光是没错的,不信,你拭目以待!

我们是文友,是十年之交的挚友,又是相伴在文字里温暖的人。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柳小瑛老师在我心目中都是诗意的,都是男神级的才子,都是那个让我喜爱的石上柳。

柳之媚,柳之韵,柳之千古在世间,多美的柳,我喜欢。

合上《孤独的骑士》,我想说,爱文学的人,都是孤独的。同时,你是幸福的,因为你的善良,因为你是一位好老师,上苍赐予你一切都是圆满的!

2017年12月3日夜匆写于平凉

《孤独的骑士》读后感(三):梯田王国里游走的仗笔骑士

梯田王国里游走的仗笔骑士 马元雄 骑士,是孤独的。夜,也是孤独的。读完石上柳的《孤独的骑士》,默然良久,发现这个骑士并不是简单的孤独,当然更不是无聊的孤独。 石上柳的散文写作明心见性,善于洞见世俗常见现象中独特的一面。人们常说灵魂与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当然没有了心灵的远游和思考,走多远的路,读多少书都几近徒劳。他在文中引用著名作家张炜评论史铁生的话:“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顽韧强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纵观全书不难看出,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他在艰难的求学之路,坎坷的求职路上,一直坚持读书写作。他,是孤独的骑士,但要做远行的骑士,注定是孤独的,必须勇敢坚持。《我的读书史》中情不自禁地对那座古老而庄严的图书馆进行窥探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骑士对歆慕的宝库怀有的神圣情怀,而对读书的浮躁心态一针见血的指出是淡薄的学习氛围和充斥着商业气的校园环境所致,直言不讳。一个真正的骑士是孤独的,但又是富有的,书中多次对诞生之乡——庄浪,精神之乡——书籍的反复书写,无不透射着他的“孤独”情怀。石上柳的散文体现的本我是历经艰辛洗净铅华后的面目,契合着他的骑士本色和朴素心境,也折射出了学为人师,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执着追求与道德操守。 广泛阅读积淀的知识,为其散文写作提供了丰厚的素养。在感时伤春,叙写风物时写出了淡泊名利、率性真情的人生,洞心明性,思辨着关乎生命、生存、生活等的永恒哲理。作者在写作中不但知微见著,睿智的审视生活中的细微琐事,《大姐如母》中对于农村愚昧思想和苦难生活造成的重男轻女腐朽传统的思索与叹息;《二姐出走》中直面、审视农村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和对人性中冷漠、自私的剖析。亦不乏哲理深思,探索超越生死的宏大问题,让生命的意义永恒是人类亘古的追索。《敬畏死亡》篇末活着、看书、写作、听音乐,不虚此生,无愧人生的宣言书写了对生命的思索,对死的敬畏何尝不是对生命最崇高的敬畏? 作为骑士的石上柳,并不孤独,他思考着、写作着,是文学城堡里的富有者。尤喜他的游记散文,开门见山,笔法洗练,表达干脆不拖沓。《云崖寺行记》开篇道“出游要趁早。”将作者对云崖寺的热切期盼之情诉诸笔端,恰似热恋中的情人,脚步未动,心儿早已飞到彼身畔,文中不闻人语声,惟闻水淙淙的描写,营造出悠远空灵的意境,彷佛让人置身于钟灵毓秀的庄山洛水之间,这片美丽的土地,孕育了一代代率性见情,朴实敦厚的子民。“去什川看梨花,是在一场小雨后。”他在《一处梨园,别样情》的篇首这样写,让人想起陆放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旷达豁然,文中赞叹自然界的神奇秀美,也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伟大,令人骄傲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而智慧的。 他的散文写作“情”有独钟,抒文人深远情怀。全书中对亲情、爱情、友情的描写,真挚细腻、娓娓而谈,感人至深,对感情的深入思索与独到的阐释使作品格调升格,摆脱了单调的叙事模式,读到情深处,让人慨叹唏嘘。其表达情感丰富充盈,写山水游记流露的灵性之情,书文朋挚友流淌的率性之情,观父母亲情流溢的真性之情,都在笔下展现的至真至纯。但可贵的是在他笔下,父亲并不是神,而是一个能卑微到黄土地中的普通人形象,无时无刻传递着简单而厚重的爱,却使父亲的形象更见高大伟岸。《祺龙先生的小屋》别开生面,独具一格,他写道:推开一扇黑门,走进去,便是小屋的世界。深邃沉重的语言反衬了面临高考时紧张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颜色,并未铺陈恣肆友谊的伟大云云,但曲径通幽更加彰显了友谊的可贵。《遇见美丽》篇对诸位“美丽”的传神画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感恩、善良、正直、重情的骑士,一个既重立德又重立言的石上柳。 石上柳的散文语言并不散,而是精心锤炼打磨过的,其语言亦彰显着一种诗性意蕴与美学情怀。《青海湖散记》中写水是天的歌,云是天的弦,水又是天的脸,天是云的床,笔触细腻袅娜如柳,让人眼前浮现出水天一色,悠远缥缈的美丽壮观景象;《父母的田园》里书写壮观的摊场......人影散乱,木杈、铁杈挥动,金黄色的麦草漫天飞舞,语言冷峻粗旷如石,抒发着浓浓的思乡情结,也写出了庄稼人侍弄土地、庄稼时入心入脑的朴素情怀。 《孤独的骑士》的作者石上柳,是一个有自主觉醒意识的个体,善于探索的孤独者;一个有质疑精神,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的骑士。 马元雄,甘肃通渭人,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院,现供职于甘肃省平凉市文广局,平凉市作协副秘书长,平凉市《崆峒》《晚晴》杂志编辑,有作品见于《你我她》《甘肃文艺》《甘肃文苑》《平凉日报》《崆峒》等报刊杂志。

《孤独的骑士》读后感(四):让时间去沉淀——评《孤独的骑士》

赵雨默

“石上流”实在是可以很贴切的概括这一本让人动容的散文集。如《序》所写:“石上流,有股子说不出的清透感和坚韧感。碧涧泠泠、枕流漱石,颇有几分江南水乡的清丽,魏晋风的快意。”

清丽雅致,又不少如梁实秋般的厚重深刻,充满人情味和思想力,这便是《孤独的骑士》。我读的书很多,存留心中的很少;读的作家很多,情怀未老还能让我置身其中的很少。像那些真正的善于讲故事的人如毛姆,能让我思考;或者那种有思想有豪气、精神丰富的人,会让我沉思,如胡适鲁迅这些民国文人;又或者一本绝世的家族沉浮社会冷暖会让我感慨叹息,如《穆斯林的葬礼》。而《孤独的骑士》这本书带给我的,情怀居多,五味人生居多,审视自我居多。

关于情怀。只要是看了这本书的人都能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老师作为一个作家应该具有的创作心情。老师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拼凑文章,他所着眼的是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看到的触碰到的琐琐碎碎,在心中沉淀,在意中升华。对于恩师的追记,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感悟,对于家人朋友学生深沉的爱都是这本书的主题。老师是性情中人,是俗世陶渊明,曷不委心任去留,既然在人世上,不仅要当个局内人,还要当个旁观者,这样对于俗世的感情,恰恰也就会成为创作一片心灵净土的期许,也许这就是石上流的情怀。我相信不会有多少作家真的在创作自己想创作的东西,在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感情。别人需要什么他们就会给予什么。而老师的文字,无需满足任何社会要求或者任何人的需求,老师的自由,心灵的自由,成就了这一本让人深陷其中的大作。读完后,我对山水油然起敬,我对生命肃然,我对万物苍生的沉沉浮浮会像一棵树一般默默注目。这本书的情怀在我这年轻的灵魂中种下的便是这种成熟和坦然。我也是个浮躁的孩子,但是当我静下来从书中品味到的不是人生的苦味,而是人性的甜味。

何为人?在书中我看不到多么丑恶的面目,即使是个骗子,也被描述的有声有色。面对人,我们的态度有时候确实过于消极。我们不能金戈铁马,成为盖世英雄,我们甚至比一颗坠落的流星还要微不足道。我们所作所为或许只有自我才能认可。但是正是如此的渺小,我们妄想着,努力着,自然也会成为孤独的骑士,虽然对自己无能为力,但还是怀着对尘世刻骨铭心的爱。处境虽然如此,情怀也未曾动摇。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人生中驰骋沙场,成为自己的盖世英雄,我们可以让自己的人生灿烂如流星,即使是陨落,是转瞬即逝的绚烂。面对恶人,独善其身,做个有情怀的知识分子;面对欺骗,平淡予之,做一个有风度的性情中人,这才是一位有思想力的人的伟大。我愿意成为光素,耿耿恒虚碧,如此皎洁,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怀,我想这便是孤独的骑士的心情,这便是一位虽然普通但是悲悯、浩然的知识分子该有的气度。

关于五味人生,酸甜苦辣咸便是人生五味。酸,是洛河淌过心头深深的家乡情结,是妻子生子受哺育之痛时发自内心的心疼。甜,是面对着年轻青涩但不成熟的学生时候的点点滴滴,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成长并且自己慢慢老去时的感慨。苦,是人生奋斗一路走来的磕磕绊绊,是在一座无情的现代的尔虞我诈的城市中感受到的苦楚。辣,是尝尽人间冷暖后舌尖上的酥麻,是面对人情世故时不知所言束手无策的疲惫。而咸是人生最平常的状态。对于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觉,有的平淡,有的轰轰烈烈,有的时咸时淡,有的寡然无味。这本书中,让我尝尽了老师生命中的这五味,仿佛自己也是个成年人,泪眼汪汪的目睹有共性的人生。如果注定要面对这五味,我所能做到的也就是秉持一颗平常心,随心所欲地活着,即使苦涩也会微笑。

关于审视自我,作为一个从小吃饱穿暖家境优越无忧无虑的孩子,我从我自身审视到的只有虚无缥缈的幻觉。我想出国去见识更广的世界,我想倾听有趣的人阐释他们另类的观点,我想成为一只鸟,活在风里云里,日夜绘画歌唱创作沉醉,舒舒服服的过完一生。可是,这本书让我审视到了自己的这种优越家庭的孩子才有的幼稚。现在,我开始回头凝望我的家人,我在默默地观察他们的笑脸,他们真诚的爱着我,让我迎着阳光成长,但我直到现在才真正认真地看他们,去感悟他们的苦涩。我的梦想还在心中,因为有家可回的孩子才可以在外面漂泊。我的家人还在心中,因为只有真心实意爱家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有故事的人,有理想的人,有抱负的人,有可能性的人。我逐渐放下了自己的天真,如果生而为鸟,我愿做一只鹰,孤独而傲然。但我也会做一只会回巢的麻雀,与温馨和美好紧紧依偎依靠。我忽然找到了一个人的根,一个将步入社会的少年的根。

对于这本大作,我也只是匆匆读了一遍,没有一篇一篇深刻地认真地思考老师的心情,感情。我也只是个18岁的孩子,没法完全参透一位有风骨的作品中全部的真谛。要说此书有什么缺点,我只想说缺少的只有时间的沉淀。而我相信这本书会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孤独的骑士》读后感(五):“冷思想”与“热精神”的淬火——评柳小瑛散文集《孤独的骑士》

“冷思想”与“热精神”的淬火——评柳小瑛散文集《孤独的骑士》

席国平

思想界一贯是讲究冷静的,而且越是冷静,越是出成果。 精神界却完全相反,越是相信什么,越是迷信癫狂。读柳小瑛的作品,一类是温软的情怀透着一丝冷峻,一类是犀利的批判中,却又散发着对生活的热爱。这不矛盾,因为他总是在审视,一面在剖析自己的思想,揭露人性的劣根,另一面在解构世俗的丽藻和人生的顿悟,这种破立自如的运思,成了《孤独的骑士》“冷思想”的特点;柳小瑛,姓名若江南女子婀娜扶风,现实却为执鞭任教的西北汉子,这也不矛盾,他端持知性,却不缺乏耿爽,以笔为剑,成了他创作历程的“热精神”索求。

笼统的归纳柳小瑛的创作风格或者直接地概括《孤独的骑士》都是不对的。柳小瑛的率性在我大学期间,包括毕业后都是一贯的作风,我总体的感觉就是率性的笔墨总能甩出一道犀利的光芒。而他沉默中的思考总是惊人的——《永远的史铁生》中,柳小瑛对于史铁生性格明朗、欢乐、睿智和幽暗的人生喟叹,当生命溘失不及触动所膜拜每一个灵魂的时候,史铁生最关心的不是人生没落,而是器官的捐献,“这一天,铁生终于以自己的无私与坦荡,宣告了死亡的热烈与喜庆”。这不是给名人盖棺定论,而是体悟一种“人格”和“写作”高度融合的境界。这就是柳小瑛看待生活最透彻的观念。可以说,柳小瑛的创作的眼睛是明晰的、深邃的,正如史铁生的人生光环,不是亮丽光辉,而是震撼道德。史铁生捐献器官比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都厚重,刺穿的光芒就是批判当代一些文人的矫揉造作和轻浮虚夸。《美人计,照出男人丑陋相》中,柳小瑛从历史的尘烟中扒开一面最呛人的豁口,“三十六计”中,唯独“美人计”让男人们心惊肉跳又痴醉神迷,甚至从古至今层出不穷地屡屡中招。男人的气宇轩昂和至深城府在美色面前,如履薄冰却又铤而走险,这是一种十分污浊的侥幸心理。“这点出息,强大时玩女人于股掌,弱小时求女人于裙下,黔驴技穷之后,拿女人当枪使”,一则无辜女子成了深明大义的典范,一则却背上“红颜祸水”的恶名,唯独“美人计”显得历史荒唐、男人丑陋。柳小瑛的笔总能入木三分,他的思想就是理性挥舞的皮鞭,不仅打得历史长河泛起水花,也能很有风范地教诲世人。《死亡面前,制度不过一张纸》中,孕妇难产在即,因丈夫受到曾经遭遇诸多不公平“事实”的影响,他拒绝在医院手术单上签字,周围的人群集体失声,冷漠对待,一张“免责单”最后因没有签上“肖志军”三颗字而让本该平安分娩的妻子命丧黄泉。貌似丈夫肖志军害死了妻子,可是,到底还是“签字”制度成了横亘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一堵冰冷的高墙,直接导致悲剧的发生,反思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执行制度的人的推责劣根心理。柳小瑛总是很冷静地思考问题,很理性地分析现实,这在文学创作中是难能可贵的。

柳小瑛的笔触并不是“冷墨”到底。大学里,他除了文学青年的光环,也是全校的相声“笑星”,每周举办文学沙龙人满为患,大多数是来看柳小瑛表演的。此为题外话,但不失为一种佐证,一个温柔到骨头里的男人总是善于经营自己的幸福。柳小瑛《写给我的女人和孩子》一文中写到“女人,真是我们一辈子去尊敬与呵护的人”,这是他的爱情观。“女人真是世上最苦的人。如果说这世界上真有死去又活过来的人的话,那么这个人首先是女人,生孩子之时是她们的受难之夜,她们生一次孩子等于死过一回,死一次,抓回两条人命,一条是孩子的,一天是她自己的,这等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柳小瑛细腻情感的触发点正是对性别的换位思考,对母性根源性的体贴和敬重,这种包融爱情和亲情的凝结,也是柳小瑛创作的热情回归。《大姐如母》中,柳小瑛轻柔的笔触,勾画出农村孩子几乎雷同的命运,大多早年辍学,年幼稚嫩却担着沉重的家庭重负,照顾弟妹,持家喂养,文化程度低但又懂事,经历平淡却性格坚韧,这种“楷模”般奉献的人,成就了当时许许多多的农村大学生。《二姐出走》中,将二姐悄然离家出走,几乎是戏剧化的人生经历与自己童年恶作剧作对比,细微中却发现天生不安分和叛逆性格的二姐竟然到处打听“高考秘诀”,暗地里买糖给这个曾经极不接纳她的弟弟,只因她打听到吃糖高考前可以缓解紧张心理。“她除了笑,还会很用心地待我好。她对我的爱,总是这样一些拙朴的小恩小惠,但我却时时能感受到一种大爱”。这种姐弟亲情的延伸对于任何人是浑然不觉的,但在二十年后才知晓,让做弟弟的几乎泪奔,这种巨大的情感张力,在柳小瑛的细小的文字中,显得磅礴和恢弘起来。《父母的田园》中,从童年对父母劳作的记忆写起,满满的怀乡之情和父母的身影缠绕,“这片田地,有时像人一样,身份屡屡遭遇变换”,但始终无法离开的依然是父母对于它的照料,“我不知道,父亲母亲是怎样打理这一方田地的。漂泊不定的身份使我无法看清他们打理田园的过程,我每次看到的,只是他们打理的结果。结果,是绿色的,盎然的。”从精神的这一端漂移,又从生活的那一端拉回,恍惚中,田地“活了”,父母打理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田园,更是一家人幸福的精神世界。

哲学家叔本华说:“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在精神上是君主。” 柳小瑛的文字很有思想性的原因,就在于他始终将自己融入精神王国的城池,不论站在哪个角度,生活总能给柳小瑛一种艺术赏赐,柳小瑛也能冷静地“巧手”雕琢,这种对生活“细微”的撷取,也让他今后的创作有了巨大的“宝藏”。不思考的人,生活往往是空虚的,柳小瑛的“冷思想”其实就是一种慎重的思考,他的“热精神”就是一种不懈的追求。

2018年4月27日

(席国平,甘肃省青年作家、诗人,系西部散文家学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于甘肃省甘谷县农村,出版有诗集《时间偏西》、新闻作品集《方才说记》,曾从事教师、编辑和记者等职业,现供职于某地党群机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