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读后感摘抄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读后感摘抄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是一本由[日]T老师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读后感(一):育儿指导手册,缓解父母的育儿焦虑

作为父母,你是否曾因为孩子出门磨蹭而头疼? 为孩子收拾玩具而头疼? 为孩子吃饭而头疼? 为孩子起床、睡觉而发愁? 为亲子沟通而烦恼? …… 如果你有这些育儿焦虑,可以看一下这本育儿指导手册,花1个多小时就可以看完。 书名: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作者:T老师(男幼师) 这本书算是一本能为家长排忧解难的育儿指导手册,其中有各种照看孩子的小技巧,还有身为幼儿园老师的T老师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亲测有效的一些方法以及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经验的总结。 这本书介绍的经验和知识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 「让孩子自动自发」,让孩子自发地感觉这件事情太好玩了。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读后感(二):前言 别再动不动就催促“快点”了, 希望将快乐传递给所有的父母和孩子

大家好,我是 T 老师。我已经做了十多年的幼儿园老 师。想起8年前,我刚拥有自己的社交账号,那时网络上 关于“育儿”“父母”“孩子”一类的话题,关键词基本上 都是“幼儿园难入园”“费用高”等消极词汇。

每当看到这类信息出现,我心里总忍不住犯嘀咕:“这样下去,日本的家长们会不会认为小孩子很烦人,不想再生孩子了……”一开始,我做视频纯粹是为了传播一些育儿乐趣,所以我把每天在幼儿园与孩子们快乐相处的片段发了出来。

突然有一天,我无心地发了一些“遇上这种状况,可以试试这样做”的育儿指导。这些场景其实是我在做幼儿 园老师时司空见惯的,可出乎意料的是,这些经验之谈居然得到了很多家长的热烈回应,他们表示:“啊,竟然要这样做,以前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当了解到“那些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司空见惯的常识,大多数父母却一无所知”的时候,我开始发布更多关于工作中积累的育儿经验的视频。

现在,我的粉丝数超过50万,还经常在日本各地举办讲座。这些都让我真切地认识到,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扰。

本书算是一本能为家长排忧解难的育儿指导手册,其中有各种照看孩子的小技巧,还有身为幼儿园老师的我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亲测有效的一些方法以及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经验的总结。书里没有特别标注“几岁适用”,如果你“感觉对自己的孩子有效”,就请不断尝试使用吧! 本书介绍的经验和知识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让孩 子自动自发”。 比如,当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听大人讲故事时,我们经常习惯性地说:“不好好听故事可不行哦!”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循循善诱地劝说,孩子就一定会把注意力转回来吗?答案是“不一定”。其实,如果故事本身很有趣,即使不动员孩子,他们也会兴致勃勃地听。 同样,如果想让孩子做些什么,家长只需要动动脑筋,让他们自发地感觉做这些事“太好玩了”,那么一切便水到渠成了。 对于我所传授的这些育儿技巧,家长们在践行后普遍都表示非常认可。比如,当家长为“早上孩子不愿意出门”苦恼时,我会建议他们,试着和孩子一起玩“家用检票口”的游戏;当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时,家长可以一边给孩子看手机里的小兔子照片,一边问“小兔子会乖乖地吃饭吗”。 通常,孩子看到照片后,都会很配合地把不喜欢的胡萝卜吃掉。 很多家长一定会在心里想:啊?每天都需要这样育儿,也太麻烦了吧。当然不用每次都这么做,只要在自己觉得空闲时试试就足够了。其实,这些技巧虽然听起来很麻烦,很耗时,但做起来反而会更节省时间,孩子会乖乖地听话,自觉自愿地行动起来。 确实,育儿过程中少不了让家长觉得头疼的事,因此,能排忧解难的工具箱里的内容当然越多越好。当家长们感到束手无策时,如果能想起“T 老师说的方法”,打开“T老师的工具箱”,照葫芦画瓢般用起来,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荣幸了。

我现在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照看那些不在我身边的孩子们。若家长们实践我分享的经验,那么即使我不能直接参与孩子的养育过程,也间接实现了我的做到“T老师就是我们孩子的老师”这样的愿望。 我这般强烈的“愿望”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在此拜托大家,希望大家偶尔能想起T老师的话,快乐地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读后感(三):尊重孩子的玩心:培养孩子的自驱力

为人母亲的第三年,我迫切的需要很多的育儿知识,因为这是一个很艰难、伟大的事,比我人生任何一件事都重要。孩子是一张白纸,而父母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首要引路人,俗话说:“三岁看老”,这三年与孩子至亲至密的便是父母。你的模样,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既然需要,那就学习,更多的权重放在的养育孩子版块。也是因为,孩子进入到3岁,日益增强的探索欲不停在挑战我有限的认知,迫使我需要尽快且有效的成长。

育儿指导手册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是T老师作为资深幼儿园老师撰写的,这是一本能为家长排忧解难的育儿指导手册,其中有各种照看孩子的小技巧、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亲测有效的一些方法以及T老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经验的总结。如果你是育儿小白, 不知道从何下手 ,或者“感觉对自己的孩子有效”,就请不断尝试使用吧!

一旦了解了孩子身心的发育过程,育儿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书中“遇上这种情况,可以试试这样做”系列,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家长的焦虑,原来不是孩子在无理取闹,而是我们习惯了用大人的思维方式去衡量、观察孩子,可我们却忘了他们仅仅是个孩子。

随着孩子的成长,亲子关系也面临不少的矛盾,双方难免会有情绪失控,这时候,小孩会委屈,会不由自主的怀疑爸爸妈妈不再爱我了,会变得敏感而脆弱,也有很多熊大人会觉得自己很有权威,看到孩子在害怕会觉得洋洋得意,但恰恰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养育,是一场无限游戏,这个过程很有趣曲折,不亚于唐僧西天取经,况且,西天取经尚有尽头,而养育的“尽头”看似是生死别离...但其实无尽头,即便这个人离去,对你的影响尚在。“好的童年治愈一生,坏的童年,一生在治愈”,这也侧面印证了养育的影响。

想要避免大喊大叫,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通过理解让自己平静下来,要超越权力之争。父母跟孩子之间不需要进行权力争夺,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共同协商解决,因为目标是一致的,大家都爱这个家。

“尊重孩子的玩心是关键”

尊重孩子的本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方法不断去学习和实践,探索这个世界。给孩子需要的而不是你认为好的,社会太卷,很多人不由自主的跟着卷,自己卷还不行,还得育儿卷,常常会听到别人说“谁谁谁的孩子怎样,能背多少古诗、唱多少歌”,话锋一转,你的呢?

顺应他们自己的节奏去学习成长,每个孩子的天赋不一样,难道不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从自己力所能及、能够学到的东西开始?如果他们能超越年龄段,完成一些挑战性的动作,我固然很开心,但如果没有,那又怎样?

慢下来,用孩子的节奏陪他们长大。帮助挖掘孩子的潜质,找到属于孩子的节奏,同时给孩子足够宽松和包容的环境。三岁的孩子,难道学习的不应该是自主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他开始自主吃饭、扣扣子、背书包上学、洗碗、布置餐台....这样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才是孩子现阶段探索、学习、完善自己的目标。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很慢”或者“很笨拙”,请你停下来,换一个思维,用有趣的方式去引导,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孩子自动自发

想要最佳的帮助孩子,就要树立好的榜样,可以设定限制,但别强加太多规则,制定规则的时候尽可能让孩子多参与,帮助孩子理解规则及破坏规则的后果,私下给予回应,告诉孩子你多么爱他,做积极行为选择。

多听孩子说,多听孩子说,多听孩子说。

读懂孩子的心,没有任何捷径,需要你俯下身子,脱掉大人的思维面具,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做到了,恭喜你,再次收获一个有趣的童年。

最后,由衷感谢T老师的《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让我在育儿路上有章可循,希望更多的家长能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细细研读,或者是收藏起来,当你一筹莫展或陷入育儿怪圈的时候,打开目录对应的场景去适用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