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读后感精选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读后感精选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是一本由安宝儿妈妈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读后感(一):《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读后有感

自从晋升奶爸之后,会不自觉的关注一些有关孩子的东西。

前段时间,朋友给我推荐《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这本书,闲暇之余,我翻看了一遍,觉得这本书写得很不错,深入浅出,文字风趣。

看了几篇以后,不由得想起我们小时候学古诗,基本都是先死记硬背下来,很多学生都不理解,只是硬生生地背诵,然后应付考试,所以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古诗词,甚至发展成不喜欢语文这门科目。

当我看到《给孩子的古诗故事》以后,我忽然恍然大悟,为什么不能让古诗变得有趣,并且让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呢?安宝儿妈妈的这本书,恰恰就做到了这一点,在故事中,讲述古诗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一些奇闻趣事,让孩子在学习古诗的同时,也能觉得有趣,充满新鲜感。

要知道,那些古代诗词大家,都是有才情,有故事的人。所以发掘他们的故事,会特别有意思。

这本书我花了两个晚上,便看完了第一遍,虽说类型是针对幼儿古诗启蒙书籍,但是这本书同样适合成年人,大家平时都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很少有机会和时间静下来看看书,陪孩子玩一玩。

而这本书,就给了家长们一个机会,以书为载体,陪孩子读一首古诗,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和孩子聊一聊,增进亲子间的关系。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当然,回归到这本书的内容上来。读过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作者的用心之处,故事没门槛,但是想要说好故事,却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情,这本书里的故事,都很耐读,而且很多读者都不一定知道,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安宝儿妈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起自己去书店购书,一直在找亲自阅读的书籍,却一直遇不到让自己满意的,这让她萌生了自己写书的想法,并坚持付诸了行动。一定是对自己的孩子倾注了无比的疼爱,才有毅力去构思、去撰写这本书稿。

作者对于每篇的布局也作了精心的策划。

每一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告诉孩子们这首诗的背景知识,第二部分是古诗原文,第三部分是带着孩子们梳理诗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字词,最后一部分从多角度解析这首诗,让孩子们充分领略古诗的魅力。这样四个部分一步一景、环环相扣,孩子们既能学习古诗,又能学习到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诗意的熏陶。

听故事,学古诗词, 长学问,知天下。

最后,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好书出来,同时也祝安宝儿妈妈的书大卖。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读后感(二):给孩子的唐诗故事,给妈妈的启迪读本

在做妈妈之前,我并没有刻意去了解过“诗词”,即便这些年,诗词大会的热潮如火如荼,烧得红透半边天。相比于一窝蜂的送孩子上国学班,我更热衷于安安静静的在家读一本书。

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读书也是,读诗也是。是必要长久的熏陶浸润,方能显出它的光华。

不由想起小时候,在那个没有幼儿园的小山村。那时候日头短,时间过得很慢。就有些长长短短的光阴一寸寸叠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小村庄里藏着奶奶种满槐树的小院。院子里,层层叠叠细润的叶子筛下满地光斑,那些光影陆离的时光的影里,回荡着茉莉清幽的香。奶奶会轻柔的打扇,爷爷会执笔写一副对联,当柔软的笔尖扫过朱红的纸张,笔画起承转折,爷爷便教我念: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些闲散的句子在春夏秋冬或长或短的日头里面,在这样那样的节气佳节里头,被爷爷信手拈来的教我,我亦随着他这样不紧不慢的学起来。而山村的黄昏来的慢。当夕阳肆意拖长山与树的影,爷爷便要出去走走。他穿白色的的确良的对襟上衣,不紧不慢的走在前面,小小的我便蹦蹦跳跳的跟在他身后。他从不牵我的手,我却永远不会跑丢,因为有太多故事温暖着那一段落日余晖的散碎时光,令人寸步难离。

或许是因为诗词曾给与我这么多温暖的记忆,所以我更愿意带孩子们去学去接触。而孩子学诗词、爱诗词,根源能在哪里呢?不过是父母能给予一个好的环境。

在这个程度上而言,这本书,与其说是给孩子的,不如说是给大人的。只有当父母将这本书看过了,读透了,能融会贯通了,说给孩子们时才能妙趣横生。在这“快餐”盛行的时浮躁代,我是真的乐于跟孩子们一起读诗、读史、诵经典,愿意听他们讲那些久远久远的故事。愿意和他们一起陶醉在“皓月坠林鸡唱韵,青霜锁道马行踪”的韵律之美,一起酝酿出“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姿态之美,一起沉浸在雨打芭蕉、采菊东篱的诗意,一起体会翰墨丹青、狂草方隶的韵味,一起品尝明前新茶、桂香沉酒的芬芳,一起寻觅孔孟之道、圣贤智慧的踪迹——

我始终相信,诗词对人的影响,绝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潜移默化。所以,读诗大可不必要求孩子死记强背,只愿他们是读诗的时候体会到一点韵律之美,寻觅到一点内心安和,再知晓那么一星半点的过往故事,足矣。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读后感(三):给孩子的古诗故事

期待已久,终于收到书了!

放下手机,走进诗歌的国度!

真的很喜欢这本书

先说封面,设计简单,清新自然,,纸张也不错,这点的确很难得,现在许多出版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都采用十分廉价的纸张,手感十分不好。对于喜欢纸质书的我,的确是一件十分伤心的事情。因此,在拿到书之后,纸张的手感便让我想给个五分好评。

读到序的时候,感触颇深,给孩子读的古诗故事,对于刚刚上学,或者还没上过学的孩子来说,太官方的语言真的难以理解,这样不止会给孩子带来困扰,家长也会因此烦躁。简单易懂的解释清楚了诗歌的含义背景是再好不过的了,否则稍微有些拐弯的都会让家长有些不确定,会犯难,其实这些诗歌大家小的时候都学过,只是人的记忆是有期限的,做家长的,除非是汉语言专业或者是中文专业,不然太少有人能一直记忆清楚,告诉错了或者不清楚就需要再去查阅资料,麻烦而且不方便。要知道孩子最容易问出口的两个问题便是“为什么……”和“什么是……”,在这一点上,这个作者做的很好。

另一点,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宝妈,在这一点上相对于其他书籍也是一个优势,从本身的角度出发,十分清楚家长在给孩子挑选书籍的时候最需要的什么?出发点便是让人眼前一亮。

目录的设计也十分别出心裁,很有创意,采用的是竖版的设计,最有创意的还是诗歌的题目,用简短的预言概括诗人的性格或人生,恕我孤陋寡闻,这样的古诗标题前所未闻,第一次见到,想必作者也一定花了一番心思,费了不少力气。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这样与众不同,的标题的确能够吸引孩子和家长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和阅读的欲望,也让孩子对故事的作者有另一个角度的认识和理解,感觉在不经意间拉近了孩子和诗人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不会有种他在一千年之前,我在一千年之后,生活上有多大多大的不同,诗词语言上会有多么多么的难以理解,简单的一句话介绍让孩子觉得诗人也是十分的幽默风趣,快乐的学习胜过一本正经地学习,效率上个人认为也会大大有所提高。

最后是本书的内容,将诗歌的背景故事介绍地非常清晰,尤其是诗歌的插画,十分深的我心,相信孩子们也一定会非常喜欢。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读后感(四):古诗也可以讲故事-读《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有感

我侄儿从不愿意看古诗,不理解古诗表达的意思,到喜欢阅读古诗,这个过程真的很奇妙,这一切都是《给孩子的古诗故事》的作者安宝儿妈妈带得我们的精彩故事,也让我们和诗的距离越来越近。

我从来都不知道诗歌题材的文字记载还能有如此大的诱惑力,短短的几行字,那么简洁的诗歌居然能勾兑出那么多美妙故事。

回想自己当年背诵诗词歌赋的那些痛苦的经历,死记硬背,记记词的含义,解释这首诗的意思,知道诗人的名号及朝代,那时是多么的无知!诗是美的,但我们读出来的仅仅只是文字表面的意思,那作诗时的心境与美景,我们又何尝真的感同身受?

现在才明白,真正读懂了诗里的那种美,整颗心都是温暖的。

现在很多的古诗书穿插了很多漫画,很受小孩喜欢,我侄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每进次书店看书,拿的是诗词,看的却是漫画,还不停地给我解释说,这个叔叔最厉害,他能打死一头牛;或者是那只鹅好漂亮,还说着eee.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的,《给孩子的古诗故事》恰好就成功解救了无数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知道了李白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念旧情的人,更有自己的偶像让他一直崇拜;让孩子们知道了苏轼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十足的吃货;让孩子们知道了陆游小时候的顽皮,我们都比不过等等。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开篇与众不同。比如王维的〈鹿柴〉,作者先是几个词的注解备注在那里,其次开篇便说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但会写诗,会画画,还会音乐,他的琵琶弹得非常的好。他写山水的时候常常都是先将这个地方美丽的山水画成画,再作上一首诗来描写这幅景色,将它题在画上。

开篇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它没有只是将读的注解与概义进行描述,而是先将作者原本多才多艺的技能做了个介绍。其作用非常的好,其一让诗词少了一些枯燥,多了一份充实;其二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作者本人,无论是学识还是生活,解救了孩子们的那份好奇心。

如果不是这本古诗故事书,连我都不知道,原来《鹿柴》这首诗写的是辋川二十几个具有特点的景点之一,而这景点加在一起叫作“辋川二十咏”,而王维之所以能写这几个景点,是因为辋川的风景很是美,王维便在那里买了一处别墅,喜欢山水风光,喜欢画风景画的王维,又怎能错过这些美好,不然我们哪里能读上美轮美奂的诗词?

如果不是这本古诗故事书,我们又怎么会知道被人称作为“诗仙”的李白,一生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路上行走,又怎么会知道那首被人念得琅琅上口的“望庐山瀑布”里有那样凄凉的故事?

这本书中的趣味体现还有很多,比如杜甫的“八阵图”,王冕的“墨梅”等等 ,几乎每首古诗都能让你了解到作者的多重生活和诗词的真正含义。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全书共77首诗,每首诗都分析的十分到位,汇集了从秦朝到清朝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这本书不仅讲解了每首诗本身的意思,而且讲述了每首诗作者之间的关系和故事,讲述了这首诗创作的前后背景,把一个生动立体的情景带入到了每首诗中。书中还带有童趣插画,结合历史朝代知识,用生动、有趣、贴近孩子心理的语言带着孩子和家长们重返古诗的世界,将最美好的国学浸润给我们孩子。

每读一个小节,不仅喜欢每首诗,而且喜欢每首诗背后发生的故事。一首首的诗也构成了一段优美的历史,写出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剪影,让孩子彻底爱上古诗,并为孩子轻松构建完整的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体系。

这本书是一本真正可以亲子共读的古诗启蒙书,对于家长和老师而言,它是最好的课外阅读参考工具书;对于这些孩子们而言,它则是他们另一个瑰丽奇妙的世界,能让孩子们读到诗词的美。

《给孩子的古诗故事》读后感(五):《给孩子的古诗故事》:今日读诗,明日读天下!

前几天回老家的时候,雪后初晴,带着小孩子打开老宅子的门,那棵树硕大的葡萄树早被父亲修剪了枝丫,覆盖着厚厚积雪,若蜿蜒银龙沉睡,石榴树上挑着大朵大朵的白雪,若满树梨花,枝丫上挑着几个干瘪的石榴果,逗引着脚下的小狗儿不停的蹦跳,枝丫上雪末儿碎玉般随风散落,小孩儿脱口而出:“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我不由的用赞许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小孩儿,他略有得意的说,这都是你前几日给我的书上看的呀。我也不由得噗嗤一笑,前几日朋友的书《给孩子的故事全集》出版,便给家中小孩儿带了一本,没想到小家伙竟然活学活用了呢。

带着孩子读书,其实得益于父亲给我的习惯。

父亲算得上是个读书人,打我记事起,春天在地里点子种豆的时候,父亲会教给我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夏日的夜晚在院子里乘凉,会看着院子里的萤火虫说“轻罗小扇扑流萤”。秋日指着满山红叶告诉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日,陪着祖母吃茶,父亲会画上一枝干虬劲的老梅,为那些个无聊的日子绘成一幅九九消寒图,把冬日萧瑟看尽,迎接春天的到来。等到年龄大了之后,走过的路多了,才突然明白,当年读的诗词其实并没有消失殆尽,而是悄悄隐藏在心灵的深处,不管遇见多少坎坷,不管走过多少孤单,也能静下心来,听雨打芭蕉洗去心中烦忧,看孤鹜晚霞抒胸中沉郁,登泰山看红日初升能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儿时读过的诗,成了今日安心的咒。

结婚生子之后,也会念儿歌一般教给小孩子“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朗朗上口,却从不曾刻意去解释其中的含义。只是随着年龄渐长,小孩儿简直就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哪怕就是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也非要要问出个子丑寅卯的故事来不成,心里就不由得疲累,每天晚上的亲子读书有时候竟成了答疑时间。

恰好朋友安宝儿妈妈的《给孩子的古诗故事》出版,便迫不及待的去书店带回一本。翻阅之时,便忍不住赞叹,古典的诗词,配上小清新的插图,时尚而不乏睿智的语言,把一首首古诗演绎的妙趣横生。

晚上再去读诗,就有了模本,再去解读常见古诗便觉得腰杆壮底气足了,一首刘禹锡的《竹枝词》,从巴渝民歌《竹枝》到屈原的《九歌》,再到大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的调子修改成我们当前能见到的十一首《竹枝词》,最后到诗中姑娘小伙儿的明朗欢快的爱情故事,对这首词的解读不但不落俗套,还颇有故事性,看的小孩儿直接拍手称快,说这样读故事,不但记得快,还捎带着把历史知识都补充了呢。

其实,我是很羡慕孩子的,能看到这样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或许孩子看书的时候只是觉得有趣,但是随着年龄渐长,那些诗词中的优雅通达睿智都会成为一幅画,隐藏在孩子的心灵一角,随着阅历的增加,则会如顿悟一般,明白儿时读过的诗看过的词,仿佛与历史对话,与光阴重逢。或许,文字之美就是在此吧。

我希望,我的孩子在某一日走到江南,回想起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能轻轻说一声,哦,这里我曾经在诗中来过。

生活,从来不曾缺少诗意,而是看我们是否愿意生活在诗意之中,读诗或许不会增加多少财富,也很难提升所谓的优越感,但是最起码能在某一个瞬间,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为孩子打开将来的格局,为我们寻找到脚下的方向,也就足够了。

相信今日,我们陪孩子读书,将来,孩子必定会为我们读天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