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鹏扶摇到蝶蹁跹》读后感1000字

《从鹏扶摇到蝶蹁跹》读后感1000字

《从鹏扶摇到蝶蹁跹》是一本由崔宜明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鹏扶摇到蝶蹁跹》读后感(一):鹏、鹤和无用之用

你是随波逐流,还是无论现实世界如何变化都坚持做自己,努力去成为希望成为的人?

随大流能带来安全感,不会因为“异类”而遭受攻击。“平均状态”能压制优越者脱颖而出,消除平庸者因相形见绌而产生的困窘和煎熬。

我们稍作想像:一只鹤出现在一群鸡中时,该会给鸡们带来多大的压抑和痛苦、愤怒和仇恨?

所以,你是要成为鹏,还是蜩与学鸠?

哲学的思维方式并不让人感到亲切,更不可能是轻松愉快的。读《庄子》亦然。

我们读鹏与学鸠的辩驳;读“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读“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只用”;读“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读“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读南郭子綦隐几而坐而引申出“人籁、地籁、天籁”的高论;读“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

隐几而坐吧~~~

《从鹏扶摇到蝶蹁跹》读后感(二):读后感

本书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先说缺点。作者思维发散,但有些地方扯得太远,不免离题。语言上时而很诗意,比如书名,时而又很通俗,我多次看到“高大上”,心里直呼还能这样用啊,感觉用在《庄子》哲学分析里很扎眼,还有一些解释感觉似乎是面向中学生读者。其实解读《庄子》是需要文辞优美的,不然对不起《庄子》本身,不过这种著作历来不多,最突出者还是郭象、刘凤苞,然后就是我媳妇了,闲时清谈亦佳。全书《逍遥游》部分比较平淡,《齐物论》部分虽然不完全同意,但可以说是大好了。当代注庄解庄者无数,但敢于如此从头到尾详细分析《齐物论》的极其罕见,仅此一点就值得一个大大的赞,证明作者是真的有研究的。《齐物论》部分作者主要分析的是“庄子悖论”,庄子跳出是非评骘诸家,是否又陷入另一层次的是非?庄子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将庄子推到古今中外哲学的最高处,但并不认为庄子很完美。作者的解释我并没有完全明白,就不做介绍了。这个问题很重要,只有真的超越了是非,才算实现或论证了庄子自己的思想,否则只是与其他诸子一样陷于是非之争了。有的大家就直接忽略这个问题、忽略庄子的自省,认为庄子评骘诸子是非不免独断。

《从鹏扶摇到蝶蹁跹》读后感(三):惠施是庄周的知音吗?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被外放杭州,途中“十月二日,将抵涡口,遇风。出颍口,至寿州。过濠州,游涂山、彭祖庙、逍遥台、观鱼台、虞姬墓、四望亭、浮山洞”,作七绝七首,其中《濠州七绝•观鱼台》云:“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对此,苏辙唱和到:“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 庄周与惠施在普遍印象中是一对相互问难争鸣的辩友,特别是“于濠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的故事广为人所熟知。然细读《庄子》,可明显觉察到庄惠并非互为知音。

惠子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比之庄子,更是“小知不及大知”(当然,庄子并非“大知”,此语只是作喻),他仅在“物”或“知”的层面考虑问题,而后者早已超越,所谓“请循其本”一方面的意思就是言“知”的无“本”:在本来如此的天地万物面前,“知”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尽管二人的对话对理解《庄子》文义很重要(“知”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大宗师》里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和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那两段才更像是庄子“相与语”、“相与友”、“相视一笑,莫逆于心”的标准。 就《庄子内篇》而言,庄惠对谈共三处:前两者都在《逍遥游》,惠子问“魏王贻我大瓠之种”和“吾有大树,人谓之樗”,皆关“有用无用”之辩(杨国荣教授《庄子内篇释义》认为这是庄子对《老子》所谓“为道”之学的自觉辩护),庄子与之详解,还专门为他举了“不龟手之药”这一世俗性的例子;而当《德充符》里惠子再问道:“人故无情乎?”时,庄子则直接回答:“是非吾所谓情也”,并为之嗟叹:“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可见二人思想完全不在同一层面上(何善周先生也曾指出:“鸣字在这里是有贬义的”)。所以,尽管《徐无鬼》中“匠石斫鼻”(或曰“郢人斫垩”)的记载温情脉脉,但庄惠之间实在不能算作“知音”,且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本就存疑——这当然并不是说庄子一个是没有感情的人。 庄子应该是彻底孤独的,《庄子》中虚构的朋友关系在他的生活世界中并不存在,正如杨立华教授在讲座《说不可言说者——庄子的著述与思想》中说:“庄子和惠施的对话完全鸡同鸭讲,根本没有彼此间的交锋,差告子与孟子远矣”(相关的话在《庄子哲学研究》一书中也有表述)。 苏辙自然明此理,故知庄子对惠子所谈皆“空”,因此也不必执着于“知音”之有无。这像对哥哥的宽解,但更像是兄弟二人的会心一笑:我自有我的路途。

而这也恰似本书之言:

“不要再说什么了,不要再解释和证明什么了,不要试图走出这一困境。要做的事情是听从你心灵的召唤,努力呵护心中「苍天大地与我相伴而生,而天地之间万物与我相拥为一」的信念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