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冰下的人》读后感100字

《冰下的人》读后感100字

《冰下的人》是一本由侯磊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冰下的人》读后感(一):绝对值得一看

个人不怎么看合集,但是这本看了就停不下来停不下来停不下来……怎么办 必须看完,必须推荐给大家!

接地气,就应该多出版点中下层普通人,普通人才是我们人类的脊柱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人群。

他们的艰辛,他们的奋斗,他们的委屈,他们的微笑,他们的伤心,等等都是需要我们去关注我们去重视,这才是生活百态。

《冰下的人》读后感(二):凡人日常

《冰下的人》让我们拾起严肃文学,重新认识我们之前认为无聊和乏味的文字。我们惯常认为严肃文学就是“无趣的大篇幅描写描写,和时代脱节的内容,苦大仇深的主题……”但这本《冰下的人》,为我们眼中的严肃文学带来了另一种可能。

作者侯磊,一位80后青年作家、诗人。但我阅读作者的文字时,总有一种莫名的脱离这个时代的质朴感。街上亮起了各色的霓虹灯,街上店铺的招牌红绿蓝黄,组成闪光的海,像纽约,像香港,唯独不像她记忆中的北京。现在街上的霓虹灯越来越多了,我们却脚步越来越匆忙,关注的越来越少,果然作者从日常着手,对于网络语言泛滥的今天,有一种复古的情怀。

写胡同中几代人的生活方式,去追寻逝去的岁月痕迹,作者写尽市井百态,去展现大量普通人的日常。这本书试图把生活的原本面貌呈现出来,引导我们去思考,让我们明白生活的真谛,在之后的人生旅途上更顺遂的前行。

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如此的不同,为了不断得认同这世界,或者说,被世界认同,我们需要积极地去生活。有人评价这本书“比起纯文学更接地气,也不像严肃文学那样晦涩,说是青春文学显然也不是的,写的是小众生的故事,平凡,又充满看点。”很是中肯,读这本书,就好像看着书中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比如书中描写的社会青年,留着长发,染着大黄杂毛,也有人剪着盖儿头,像个大傻娃娃,还有的把脑袋侧面刮出青皮,而正中厚厚的一溜儿高高翘起,打着摩斯并染得火红、翠绿,好似长出直挺的鸡冠,而整个人似一只巨大的鹦鹉。有一种超越时光的睿智和幽默,很接地气儿。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浮躁,快餐时代让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在追求着速度。我们没时间好好读一本书,没时间好好吃一顿饭,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肯花时间好好感受一下生活。我想我们更加需要的是多一分对生活的静思与沉淀,多一刻对生活与自然的感悟。

我们得关心我们生活的世界,看世界的残酷和温柔、理性和感性是如何相互交织起来的。是这残酷又温柔的世界,逼着我们去更好地去体悟生活。

《冰下的人》读后感(三):百年残瓣香犹在,何患花魂招不回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侯磊所著的《冰下的人》。这本小说集京味儿十足,语言风格与写作手法类似于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刘心武的《钟鼓楼》、王朔的《动物凶猛》。简而言之,这本书就是用北京的方言来讲述北京的故事。

书中共收录了六部中短篇小说。前五个故事《冰下的人》《水下八关》《女司机》《积极分子》《少年色晃儿》,从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一直写到九十年代末的沧桑巨变,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空。惦记着要去什刹海看冰小学生、被虚荣和恶意困扰的中学生、为生活苦苦挣扎的女司机、街道上的大妈、青涩的不良少年,侯磊将视角聚焦老北京胡同里的小人物,讲述了一幕幕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欢离合。

其中最令人难忘是中篇小说《女司机》。一位返城后当了二十年司机的女知青,从开大公共到小公交,再到开出租车,心怀执着和梦想,在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之中,一个人孤独地对抗着北京的变化万千。在这个故事里,侯磊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充满烟尘、浮华而冰冷的都市。

最后一个故事,《长生天》是侯磊的早期作品,虽然写作手法略显生涩,但是瑕不掩瑜。诗一般的语言、壮丽的自然风光,与知青们不能掌控的青春,凄美地交相辉映。全文不带丝毫的矫揉造作,唯有直击人心的情感在熊熊燃烧。

一口气读罢全书,本以为自己可以轻松放下书中的陈年旧事,可是连续两三日,萦绕在心头的惆怅却轻拂缱绻,挥之不去。

后来,在清理祖屋的阁楼时,我偶然发现了一本乾隆年间的古籍,信手翻开,一片暗褐色的书签悄然滑落。拈起一瞧,原来是一片玉兰花瓣。又翻了翻,除了椭圆形的玉兰,书页里还夹了几片纤薄的蜀葵花瓣。

《冰下的人》读后感(四):普通人也不该被遗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里的人民群众有知识分子、有农民、有商人,可是我们往往只记住了手捧鲜花、头戴光环的那一部分,他们是社会的成功者,或许有不凡的成就,或许手握大权,或许有惊人的财富,总之他们是成功的代名词,是被仰望和膜拜的。但是有一部分人,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默默承受着生活的一切,做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默默的来,默默的去,在历史上没有记载,于是就有了《冰下的人》。

侯磊的《冰下的人》,正是这样一部讲述过去故事的作品,故事的主角是曾经的下乡知识青年、街道积极分子、是青涩的不良少年、是为了生活苦苦挣扎的女司机,这是一部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们没有话语权,没有人关注,但是他们仍然在努力谱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冰下的人》由六个不同的故事组成,分别是冰下的人、水下八关、女司机、积极分子、少年晃色儿、长生天,背景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主角有男有女,有大有小,但是无一例外都只是普通人,不聪明也不笨、不富有也不穷,没有长处也没有短处,总之是没有什么特别,只是生活在当时社会里普普通通的一员,比如为了生活整天忙碌,没有时间也不舍得花钱治病的女司机,又比如《积极分子》里的街道积极分子张雅娟,既能够代表当时社会里的一个群体,在今天我们也能够找到与她们相类似的人。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比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分、房子交公等等,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那可是影响人生的大事。

拿到这本《冰下的人》,首先印象深刻的是浅蓝色的封面和暗黑色的冰封图案,给人一种肃穆、压抑之感。故事发生的时间离我们现在不远,但是也不近,当然如果年纪小一点的话对那个年代的很多故事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社会时下到处充满了心灵鸡汤、成功学,让人们去学习如何成功,可是很少有人关注那些为了柴米油盐而奔波的人。其实不管是一个学生还是普通的劳工,他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不是没有哀怨,只是被这个世界裹挟着,只能向前停不下来,没有人去倾听他们的诉求是什么,我想这也正是这个作品巨大的现实意义所在,就算是普通人,他们也不应该被遗忘。

《冰下的人》读后感(五):生活底层的活法

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正是一些在生活压力下别无选择的人,他们之所以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是因为他们被剥夺了发声的机会,或者被压力压得久了,自愿放弃了发声的机会。

侯磊的短篇小说集《冰下的人》,写的就是生活底层的人的命运和遭遇。这部作品集书写的人群或对象,基本是平民阶层。平民就是普通民众,他们不是这座城市的主导阶层,但他们是主体阶层。只有这个阶层的存在与精神状况,才本质地反映或表达了真实的生活。在我看来,当作者侯磊在表达这些普通平民存在与精神状况的时候,他不是讲述这个阶层无边的苦难或泪水,不止是悲悯或同情。在他看似貌不惊人的讲述中,恰恰极端化地呈现出了这个阶层的存在与精神状况。

《冰下的人》全书6个短篇小说,写的都是灰瓦白墙、拥挤狭小的小胡同中的普通市民的生活,这就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到了市井胡同的深腹地带,洞察那里的人情世故。作者侯磊始终没有回避各种尖锐的人性冲突,也不掩饰各种生存的无奈和伤痛,从头到尾浸泡在一种在无奈中挣扎的伦理情感中。这种审美追求体现在叙事策略上,便是他对各种复杂的、对立性叙事元素的辩证处理,使之在短篇叙事中达成和谐的统一。

在这些作品中,寻不到一丝一毫让人感觉到温暖的成分,整个色调非常灰暗冷漠,让人不寒而栗。《水下八关》里,小雷学习拔尖可是体能几乎为零,班上同学都排挤他,欺负他,只有弱智同学学峰和他玩,可以说学峰是学校里唯一给他温暖的人。但他为了能融入其他同学的圈子,不惜屡次伤害学峰。最终学峰死了,小雷也终究没有结束被排挤的命运。孩子的世界并不单纯,是成人世界的演练场。小雷出卖了唯一的朋友学峰,也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这一切,作者侯磊都是用冷冷的目光和调子来叙述,没有给出任何亮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