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神话选释》读后感1000字

《古神话选释》读后感1000字

《古神话选释》是一本由袁珂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神话选释》读后感(一):在上古大神中,发现祁同伟,达康书记与欧阳菁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有时文艺(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9549531/

《古神话选释》读后感(二):原来你是这样的牛郎织女

七夕佳节,由于国人对传统佳节的重新重视,热度似一阵海浪向人滚滚袭来。恋爱的甜蜜执手,一对对漫步在夜空下;单身的朋友或落寞地独酌一杯,或不屑一顾地沉浸在个人的狂欢。相比之下,似乎牛郎织女这对主角,在银河相见之际显得怪冷清的。

说起牛郎织女的神话,近代以来民间就流传着动人的故事:

《古神话选释》读后感(三):弦歌未止,薪火相传——以《古神话选释》,致敬袁珂先生!

人类了解几千年前的文明,大多数是通过确凿的史料来考量。但在没有历史记载的史前文明中,主要途径是通过祖辈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来印证先辈们生产生活的足迹。

通过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比如他们怎样设想世界的构成,怎样歌颂人民英雄,怎样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怎样赞美劳动和斗争等等,尤其是从神话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移山填海的英雄气概和前仆后继薪火相传的精神。

但遗憾的是,中国神话虽然产生的时间较早,但文字记录却比较晚,散佚也比较多。先秦神话古籍中资料最为丰富和完整的要数《山海经》了,但它是图以为文,记叙很短,中间又经过以讹传讹,有些已经很难解释。连鲁迅先生都把它称之为古之巫书。和古希腊神话相比,中国神话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诸神是相互独立,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比较模糊。

大体说来,中国神话散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民族重实际而轻玄想,所用文字繁难,记录不便;

第二、文化层面以儒学为独尊,孔子本人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儒学更多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神话并未发扬光大,反而有散亡;

第三、“神话历史化”,把神话里的神们都化作古代帝王,又经过历史学家的删改,实际上它们已经既非历史,又非真神话了。

不得不说,中国上古神话的散亡是我们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大损失。但不幸中的万幸,也有很多神话传说在流亡的过程中得以用“只言片语”的残片保存下来,并且和以后的文学艺术相交融。

《古神话选释》读后感(四):中国的神话跑哪去了

中国的神话跑哪去了

夏学杰

说起中国神话,读者您能想起几个呢?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估计,大多数人想不起几个,中国神话不仅少,而且还不完整,一个故事往往是片言只语。

为何中国神话少得可怜呢?至少与其悠久的历史极为不相衬。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大都没有“神话”一章。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在《古神话选释》一书中认为,中国古代神话存在较大的散亡,要是不散亡,其内容的丰富恐怕还不止于现在所能搜集到的。关于神话散亡的原因,学界众说纷纭。袁珂比较认同茅盾的说法,茅盾在其所著的《中国神话研究ABC》中写道:“这些原始的历史家(例如希腊的希洛道忒司)把神话里的神们都算作古代帝皇,把那些神话当作历史抄了下来。所以他们也保存神话。他们抄录的时候说不定也要随手改动几处,然而想来大概不至于很失原样。可是原始的历史家以后来了开明的历史家,他们都捧着这些由神话转变来的史料皱眉头了。他们便放手删削修改,结果成了他们看了尚可示人的历史,但实际上既非真历史,也并且失去了真神话。”袁珂将中国神话散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神话被历史化,他对此还做了例证,如《尸子》所记叙的“黄帝四面”,即传说黄帝长有四张脸,但当子贡以此请问孔子的时候,被孔子巧妙地解释做黄帝派遣四个人去分治四方,就成了历史教科书而和神话的原意大相径庭了。《韩非子》所记叙的“夔一足”,夔在神话里本来是一只独足怪兽,其形或为牛,但到《书·舜典》里,便已历史化而做了舜的乐官。

中国神话散落于各处,如在古代诗歌、诸子百家著作里。所以,我们今天读到的神话,不仅是片言只语地被呈现,而且还说法不一,充斥着各种故事的版本,有时彼此还极为矛盾。

《古神话选释》就是力图恢复古代神话的原始面貌的一本书,作者袁珂像一个粘补匠一样,从各书中采集零星的神话片段,拼凑出一个个完整的神话故事。作者表示,关于资料的引用,首先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引用其最初出现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不光整理了像盘古开天地、夸父逐日这些众人认可的中国神话故事,而且还将尧舜禹、成汤、商纣、周文王、周穆王、夏桀、伊尹等人物都归入神话,可谓做了一项将部分古代史还原为神话的事业。本书在讲述周穆王西巡狩故事时指出,周穆王西巡狩见西王母的故事,是西周时代的一大传说故事,出于汲冢的《穆天子传》,即是记载这一传说故事的最早的文献。它并非周穆王西征的实录,而是根据传说加以渲染的结果,故其中颇含神话的因素。有人以为是实录,且逐一考证彼时穆王西征的山川地理,求与今之山川地理相吻合,那就未免牵强附会,近于胶柱鼓瑟了。

《山海经·海内经》云:“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復生禹。”厘清历史与神话,这样有助于人们读中国古代史,因为在史书中经常有人能近乎神一样的存在,这些讲述实在让凡人无法理解。当然,如此改写古代史,也不是说有些人物和故事一定是子虚乌有。像尧、舜、禹等,历史上到底是否实有其人,现在是没有定论的,只能等待考古新发现来证实了。至少他们的故事,是体现出鲜明的神性的。作者表示,“这些人物最初是神话人物还是历史人物,是神下地还是人上天的问题,只好姑且存疑。”

如今,科技让现代人摆脱了愚昧,那么,神话是否就已经远去了呢?或者说神话只存于讲给孩童听的文学读本之中?或是仅被文化学者关注研究而已。袁珂在书中是这样阐述为什么要重视神话和研究神话的:神话虽是出于幻想,但和现实却有密切关系。从神话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是怎样的:他们怎样设想世界的构成,怎样歌颂人民的英雄,怎样想望生活过得更美好,怎样赞美劳动和斗争,等等。尤其是从神话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移山填海的英雄气概,和“头可断、志不可屈”、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充分地说明了存在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身上的品质的高贵。这种高贵品质,劳动人民世代相承,直到今天,和当前的革命运动相结合,又更加无比地发扬光大了。

限于时代,袁珂对神话的认知上,在个体与心理层面上没有走得太远。木心说:神性,是人性的升华。美国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认为,神话是在用隐喻的方式讲述美丽的人生真理。他说:民间故事和神话中“荒诞的、不合理的、非自然的”主题来源于梦和幻想,在梦的层面上,这些形象代表了个体梦境的全部心灵状态。然而通过阐明个人的曲解,并经由诗人、预言家和富有远见者的深化,这些形象开始象征人类与微观世界的精神规范。因此它们是来自意象语言的说法,表达了形而上学的、心理学的和社会学的真理。英国史学家罗纳德·赖特在《极简进步史》一书中亦言:“神话是对过去的一种整理和再安排,无论它是真实的或者想象的,这种安排具有其范式,能够强化一种文化最深层次的价值观和梦想……神话是如此富于各种涵义,以至于我们的生死都参照于它们。它们是各种文化在时间长河中航行所使用的地图。”

《古神话选释》读后感(五):迷失的瑰宝,幸好你还在

烈日灼烧,我觉得自己的背要生烟了,寻个阴凉的树荫下,打开水壶痛饮两口水后开口:

“爸,为什么地里这么多草,得弄到啥时候?”

老爸扶着锄头伸了伸腰,大抵是汗水打湿了双眼。他眯着眼睛看着日落的方向对我说:

“很久很久以前......”

“老爸,能换个开头么?”

“天地混沌初始,女娲娘娘捏了泥人,塑造了天地之间的众神长官各种事宜。并且教会了人类耕作。这项活儿简直太简单了,人类种好庄稼后便顺着长长的天梯爬到天宫去玩,众神不堪其扰,便砍断了天梯,洒下了草种,从此,人类不得不每天除草,以保证庄稼的生长。“

从此,我恨上天上众神,每每翻到有关的记载,便恶狠狠的看上一番。大抵便是爱之深、恨之切了。

《古神话选释》前言中便说道:

中国古代神话原本是很丰富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历史这么悠久,早在几千年前,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用他们劳动的双手和由劳动的双手发展起来的聪明智慧的头脑,替我们创造除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要说是没有丰富的神话作为它的嚆矢、先河,或者是折射、反应,就实在是难于叫人想象了。

原来,拔除杂草的田间地头也是神话的衍生地。

相信很多同我一般年纪的80后,拥有的第一本连环画书是夸父追日的故事。小小的一本还没有我童年手掌大,承载的却是一代人的神话启蒙。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这是《古神话选释》中对于夸父的讲解,出自《山海经》,童年记忆中的小画书是却是用极其丰富的语言来描述了这段故事。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头发、骨头、躯体都幻化成农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生长于山村,每逢人间四月,桃花盛开的绚烂之至,我总会想起那个为了让农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追日的夸父。

第一次的cosplay是在学习愚公移山的课堂上,老师为了加深印象,让同学们扮演愚公和智叟,并配发假胡子,作为愚公的扮演者,我至今记得摸着胡子粗着嗓子对扮演智叟的同学背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托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神话经过千万年的衍生、成长,在现代的应试教育中也占得一席之地。如我上段所讲愚公移山,更有精卫填海、武王伐纣、伯夷叔齐。

《古神话选释》中,作者袁珂先生搜集、整理、择录、释读了三间在古籍文献中的中国古代神话,更据铭文石刻、民族神话、民间传说等史料,立论演绎。书中的每一帧神话都详细的注明出处以及释义,每当有缺失或者解释不通的时候,袁老先生也会不失幽默诙谐的注明。

从书中我知道了瑶姬神话的起始没落,既有说法是炎帝之女未行而卒,与楚怀王来了一场梦境中的巫山云雨,这是为文人所喜爱的版本,也有云华夫人,名叫瑶姬,是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帮大禹治水,是为庄严的护国女神,这种说法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神话就是如此的在历史的洪流中变异、蔓延,也更为丰富。

我也知道了原来羿与后羿并不是同一个人,羿这个人物,的的确确是天神,而不是具有神性的英雄;知道了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也;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的视肉;知道了盘瓠与高辛帝之间解去衣裳,为仆竖之结,著独立之衣的爱情;也知道了蚕马神话中因不履行诺言而与马皮结婚,变形为蚕的少女。

四面有首的黄帝掌管四方之事,他的子孙比别的天帝更要繁多也更要显著,它不但生了许多著名的天神,如鲧、禹、颛顼、禺强......并且还生下了许多民族,如驩头、犬戎、北狄、苗民......。这些子民几乎撑起了半个中国的神话故事,就像当初看《荷马史诗》时,感慨整个长篇就是宙斯的家族史。

高尔基说:“在原始人底观念中,神并非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幻想的东西,而是一种用某种劳动工具武装者的十分现实的人物。”如同民间财神爷永远是手捧金元宝,灶王爷永远是携妻带子,官服加身。

此书起始于盘古开天辟地,终于李冰治水,从虚无之神过渡到了历史中真正存在的人,也完成了从神话到历史的承接。正如开篇中袁老先生所说:“神话转化做历史,从消极的方面看,自然是神话的一种损失;但从积极方面看,种种转化,未始不可也算是神话的一种保存。我们现在从《书经》《周书》《左传》《国语》等先秦史籍中,还能清理出不少有用的神话材料。不幸而幸。神话一方面在散亡,另一方面还在保存。”

袁珂先生顺着历史的足迹去整理神话,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这本《古神话选释》,看着一帧帧的神话故事,就像看着中华民族从出生至少年,再到长大成人。神话虽是出于幻想,但和现实却有密切关系。印象最深的是在《尧》篇中,十瑞中的冥荚、箑莆和屈佚简直就是现代版的日历、风扇和杀虫剂,不得不感叹古时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文中已经提到,此书有选文、注释和解说构成,虽是古文,看着一点也不费劲。因为对书中的禽兽类感兴趣,又买了《山海经》同时看,脑中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那个世界中有神兽嘶鸣、奇人异事,这些无人采撷的瑰宝,原来一直在世间变幻流亡。

前人已经弓背在行,我们只需踏出双脚便可了解这些美轮美奂的神话故事和有趣的历史,打开书,在那个幻想世界中开始游弋,可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