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石头妈妈》读后感1000字

《石头妈妈》读后感1000字

《石头妈妈》是一本由蔡淑媖 / 曹俊彦著作,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4.80元,页数: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石头妈妈》读后感(一):不强求

这个故事关于母爱,关于误会,关于失去,故事的结局是悲伤的,女巫再也不能帮助这四个孩子了,这也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整篇故事不长,却能让我看到一半的时候眼睛就开始酸酸的,或许不属于这些孩子的东西终将失去,这也是他们成长中要经历的必要的一步。书名叫《石头妈妈》,这也是一个围绕妈妈讲述的悲伤故事。

《石头妈妈》读后感(二):珍惜爱

没想到,薄薄的一本童书《石头妈妈》竟然让年近三十的我读得泪流满面。

故事很简单,有四个没有父母的小男孩,他们虽然可以生存,但还是期望能有父母的管教,不再被其他人称为野孩子。于是他们去求巫女,巫女让他们找来了三十七颗白色的石头,使用巫术将这些石头变幻出一位母亲给他们。小男孩们从此有人照顾、管教,日子过得很幸福。孩子们慢慢地长成了青年,却为了个女孩子争风吃醋。妈妈找到女孩并了解到她并不爱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于是便将事实告诉了孩子们,让他们不要再争吵。可是孩子们已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他们口出恶言,说妈妈只不过是石头妈妈,觉得妈妈是怕别人抢走自己的孩子。当女孩亲口证实了妈妈的说法时,已经太迟了。此时的母亲已又化作溪边的石头,石头上布满了裂痕和眼泪,永远无法还原成他们的妈妈了。

小时候,我们并不懂得爱的含义,父母的含义。只是知道,他们可以依赖,一切喜怒哀乐都可以和他们分享。他们是抚养我,给我启蒙教育的人。犯了错误,父母会训斥。生病了,父母比我还难受。恐惧时,父母亲有力的臂膀可以给我安全感。时间流逝,孩子长大了,父母年纪也大了,接收新鲜事物越来越慢。孩子开始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子,能沟通的话题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渴望独立,和父母之间出现矛盾,甚至开始争吵。我想起了我那一段叛逆的少年时代。

可能每个孩子在年少气盛的时候都曾和自己的父母发生过争执,大多都等到年长以后才能明白当时的无知和无礼。这本故事虽然结局并不像传统的童话一样,让孩子们在皆大欢喜的结局中受到教育,但它给孩子甚至成人带来的思考和启示是深远的。世上有很多东西都是很脆弱的,比如人心,比如爱。有些伤害造成时很容易,裂痕却是难以修复的。

腰封背面的一段作者的文字我很喜欢,也是孩子们读这部童话的意义所在:

书的最后一页,四个青年遥遥地望着三十七颗白色石头,一脸惆怅,他们有悔恨,有自责,也成长了。

《石头妈妈》读后感(三):请别让爱变成伤害

曹俊彦老师的绘本对我而言并不陌生,同《小红和小绿》一样,《石头妈妈》是部很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神话故事,当然曹俊彦老师只是绘图作者,文本作者是蔡淑瑛女士,本作品延续曹老师一贯的水墨画风格,用色大胆、线条简洁、风格突出,与进口绘本在画风上区别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故事并非来自民间,而是蔡淑瑛女士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的,而具体的故事细节又颇有些东西结合的意味。比如说巴巴嘎女巫这一形象,中国神话里的反派通常是魑魅魍魉等妖怪,女巫是一个很典型的西方形象。但本书中的女巫又并非传统意义的反派,虽形象邋遢,但立场正派,而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鲜少有这样亦正亦邪的形象。还有四兄弟抢同一个姑娘时直白而热烈的争吵,也是不会发生在中国传统礼教社会中的。这样的细节创新是主流步调,也更方便小朋友理解。

通常我不太认可国内的绘本,原因无他,脑洞不够大,文本先行的故事尤甚。《石头妈妈》很明显是大人视角,从母亲的角度极易产生认同感,但作者的意图显然不在于此,而是想要自己的女儿和本书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更加体谅母亲。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个人认为这个文本可能算不上成功。

《石头妈妈》里边的妈妈是从无到有再到无得一个过程,通过前后三次的变化、两次对比表明母亲的付出和重要、孩子的无视和不解,从母亲的角度说,对孩子全心全意的付出仿佛是天经地义、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正因这是本能而并不奢求孩子给予对等的汇报,但是不奢求并不等于允许被践踏,问题是如何向孩子明确传达这一概念。

父母子女之间,虽是双向的关系,但终归是独立的个体。爱与被爱、付出与汇报……都应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但爱你并不意味着改变你、阻挠你、迁就你,而是成全你、完美你、扶持你,因为你是我的妈妈所以我爱你并且敬重你,但是不会因为爱和敬重而失去自己或者是随意去践踏你的包容,这才是父母子女间应有的态度:爱但是独立。

反观《石头妈妈》的做法,仍是很传统的中国父母的包办式做法,而孩子的反击也是常见的言语伤害。应该说,这是我们千百年来传统习惯的积习难返,而我们要做的正式冲破这些惯例,去接受新的相处模式和表达方式。

勇敢的说出我爱你,正确的表达爱和歉意,是我们每个人都必修的功课,在父母子女之间尤其如此。

《石头妈妈》读后感(四):石头妈妈

石头妈妈 《石头妈妈》是一本绘本读物,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生命和成长的故事。没翻开看的时候,还以为与那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有关,当然,看过之后,并没有联系。 图书讲述了四个从小没有父母的男孩,在遥远的山区生活的故事。在山区四兄弟打猎、摸鱼、砍柴、烧饭,看到天上的小鸟有爸爸妈妈,地上的刺猬也有爸爸妈妈,山上奔跑的小鹿也有父母陪伴,追问自己为什么没有爸爸妈妈。于是四兄弟带上鲜花瓜果鱼肉去请教山里的女巫巴巴嘎,请她帮助给他们一个妈妈陪伴。在女巫的指点下,四兄弟忙活的三天三夜,找齐三十七颗一模一样的白石头,太阳下山后他们的石头妈妈从此陪伴他们一起长大、变老。但好景不长,十年后,四兄弟为一个女孩争吵不断,并恶言相向的气走了悲伤的石头妈妈,等到失去后,四兄弟才后悔莫及。石头上斑驳的裂纹,布满泪水,石头妈妈再也回不来了。 石头妈妈的故事虽然简短,但不像西方的童话故事那样圆满的大结局,石头妈妈的离开也带给孩子诸多启示。并不是所有的孩童都要被灌输世界一切都美好的理念,反而略有缺憾的结局会让孩子明白,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些波折,让孩子懂得有些过失是无法弥补的,结果便是永失所爱,同时让孩子接受生命当中的不圆满,走出人生的阴霾,有些痛苦和眼泪会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文字创作由被称为“写个不停的妈妈”蔡淑英,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发展,著有《从听故事到阅读》《为孩子说故事—大声读给宝宝听》等亲子家教类书籍。绘图方面由曹俊彦创作,较好的符合原文的人物和环境,比如山区的树木、大山、河流和动物们,造型怪异的巴巴嘎女巫,敦厚善良的石头妈妈,带读者开启一个关于母爱和成长的故事。 在亲子阅读中,可以一边讲述这个故事,一边开启孩子脑洞大开的想象。对山川河流,动植物、石头等的认识,对女巫这一形象的改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的女巫都是邪恶的。图文并茂,精彩纷呈,一起在阅读中成长。

《石头妈妈》读后感(五):错失的爱不会再重来

文/ 海蓝蒲雨

夕阳渐渐爬上了山头,照在孩子们的脸上。孩子们眉头紧皱,忧愁爬上了他们的眉头上,感伤爬上了孩子们的心房,后悔刻在了孩子们的泪水中。跟孩子们一样,一阵默默的感伤袭来,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

《石头妈妈》是一个包含着爱的悲伤故事。四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们,在荒野山区里自给自足。孩子们自己去树上摘果子吃,去河里抓鱼烧烤,去地里耕地种蔬菜……四个人相依相伴,头发乱糟糟的,衣服脏兮兮的,连村里的人都嫌弃他们,还说他们是没有爸爸妈妈的孤儿,拥有一个家庭的愿望让孩子们变得急不可耐。

是啊,哪一个孩子不希望有爸妈的疼爱,哪一个孩子不想在爸妈的怀抱里撒娇,哪一个孩子不渴望回家劳作之后吃到爸妈烧的热气腾腾的饭菜。渴望变得越来越大,孩子们踏出了行动,去找女巫,希望能够实现拥有爸爸妈妈的愿望。幸运的是,女巫同意了。送给了他们一个美丽的妈妈。

幸福来得那么突然。三十七块石头变成了他们的妈妈,每天都能够吃到妈妈烧的饭,每天都梳着清清爽爽的头发,每天都变成了干干净净的小伙子,每天都能够听到妈妈柔软到内心的话语……孩子们觉得妈妈真好啊,拥有了以前不曾拥有的爱。

人总是有很大的忘性,拥有了幸福就会忘记曾经的伤痛。为了一个女孩子,四个男孩儿不停地指责和争吵,令爱着他们的妈妈左右为难,只好去问清楚女孩子安抚儿子们的心,结果换回来的是儿子们无休止地指责,令人难以承受。一句石头妈妈,彻底撕破了母亲和孩子们之间浓烈的爱意,让亲情撕裂,肝肠寸断。

等孩子们得到女孩子的回复后,终于冷静了下来。他们的责难令任何一位妈妈都难堪,曾经过往的所有幸福时刻都被撕扯得支离破碎,只剩下冷冷的白石头泛着刺目的光,每一块石头上都有着明显的裂痕,那是被撕裂无法愈合的伤痕,犹如妈妈心口上的伤。

几句唠叨,善意的指导,苦口婆心的劝告,过来人的经验,妈妈总是会指引给我们正确的方向,指出我们所犯的错误,将她所做过的人生经验毫不保留地给我们。冷了给我们保暖,饿了给我们做饭,她用她的胸怀温暖着我们,她用她的智慧在抚育着我们。

可是,当我们长大了,会挣脱妈妈的怀抱,去执着地相信自己,抛弃掉身后的唠叨,勇闯天涯。可殊不知,我们忘记了妈妈为我们付出的所有,或许泪水早已划过她的脸颊。

这个故事的诞生,是作者蔡淑媖跟青春期的女儿爆发了一次强烈的争吵后而产生的。争吵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妈妈的深情厚谊在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位尽心的妈妈却抵不过只认识几天的女孩子,多多少少伤害了妈妈的心。在家人面前我们总是任性,肆意妄为,用带棱角的方式去抵抗妈妈给予的所有温柔,殊不知我们却伤害到了她。

涨潮的海水会再次涌来,但错失的爱却不会再重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