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何独处读后感1000字

如何独处读后感1000字

《如何独处》是一本由[美] 乔纳森·弗兰岑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5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独处》读后感(一):父亲的脑

读了父亲的脑,这篇节选,我很难过。作者对父亲的讲述,对母亲的讲述,都让我觉得好像被人用手抓了一下心脏,微微的刺痛,以及之后绵长的悲伤。也意外的发现,原来感情的表达可以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到,但是仍旧非常打动我。

《如何独处》读后感(二):如何独处

刚读到弗兰茨时,十分惊喜。有些冷酷的自我剖析,对人性中人们常常无法直面的阴暗面的审视。

整本书中,最为感触的还是第一篇”父亲的脑”。文章回顾了父亲去世前两三年,逐渐迈向死亡的过程。文中对父母相处模式的描写,及面对父母老去的事实的感受,多少有些共鸣。

其他一些关于美国社会现状的文章,由于文化隔离,而且过时颇久,很难感同身受,比如对芝加哥邮政系统的抱怨。

《如何独处》读后感(三):永远十五岁 暑假的漫长

半年前刚上市,我读其中《父亲的脑》还会读哭。我现在只顾自己#脑损#伤会给中老年带来什么健康隐患。我的心灵变得丑恶体现在:我不再介意随口“老人痴呆”,“阿兹海默”还得多费口舌。我的爷爷老爱半夜起来走动,脚无力又老摔。上月有个老阿伯绝食衰竭死。阿兹海默会不会把自杀念头也忘掉?可我10岁就长伫窗前流泪思考,是得还童到9岁至少?虚构:你一定以为我希望忘记,其实是要及时提醒自己。

弗兰岑父亲患病,害怕自己还童回到悲惨的童年,我相反,我想回去做孩子。

《如何独处》读后感(四):看清世界,拥抱它

一本随笔集。

讲述疾病、阅读、城市、尼古丁、文学、性等等。一个有些愤世嫉俗的男人,用他的文字向你絮絮叨叨地描述自己的思考,甚至抱怨。他知道这个信息化、杂乱的世界在剥夺人们独处的时间,一方面为自己仍有独处的能力感到心安,同时也辩证地看待好坏,尝试理解这个世界。

第一章讲阿兹海默症,感同身受,外公就是因为这个病去世的,慢慢变成一个小孩,然后归入尘土。

还有一章讲尼古丁,弗兰岑猜测自己会养成这个习惯,是因为属于人生结构不够扎实的人,我读给冯先生听。我想如果我染上了烟瘾,也会无法逃脱。毕竟我连食物都控制不了。

我的思想离深刻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很多里面的担忧,是我不太能体会的。

但我仍然花费了一天的时间独处,然后读完这本书,再拥抱它。

《如何独处》读后感(五):他独处在人群之中

我觉得“对于作家生平的不了解是最好”的阅读起点。你很难激起崇拜情绪下遮掩的感动。

这是我读弗兰岑的第一本书,他的《自由》名声在外。

读完这本书深深感到的是,弗兰岑此类的书籍,除了名字是再版的理由之外,恐怕再难经受住岁月的洗礼了。

这奋力的解读,却陈旧在短暂的十数年中。更深的感受是,人出名了之后,发泄之举都可以被装订成册。弗兰岑自己或许就是所嫌弃的社会秩序的受益者。

很为当代如弗兰岑的作家感到悲戚,他们对孤独恒久如新,大道轮回不止的体悟不如迷惘的一代,对于时代的敏感又比不上现代媒体的生拉硬扯。所书所感往往只能夹带在读者的品位接受范围之内,偶尔吐槽的也大抵在其中。

作为一本以传播思想为主的随笔,其中的思想,简而言之——反对党。不够深刻,也许是时代的影响。

由于翻译的缘故,我无法从文法中感受到力度,耳边一直有个人声干瘪的念叨着哆啦咪发,相对预期,比较失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