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读后感1000字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读后感1000字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是一本由[日]山田洋次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读后感(一):记 印象中的庶民剧导演

山田洋次是个老实人,他的人生、电影概括起来,无非一个字:不玩虚的。这本《我是怎样拍电影的》也没半点花招,书名就能说明问题:“我是拍电影的,我只会拍电影。做豆腐、煮蛤蟆这些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来干,我可做不好。”

刚开始看怎么也想不起来为什么对导演熟悉,毕竟是因为敲定我看过导演的电影才买下的。直到看见《幸福是的黄手帕》,这个实诚的导演《远山的呼唤》《黄昏的清兵卫》《东京家族》的老人形象才跃然浮现。

山田洋次先生谈到初看电影的情形时说到这样一个细节:看《路旁之石》,我喜欢女佣阿文,但却免不了把她当女佣而轻视,可是,当影片中的阿文为少年吾一的命运潸然泪下时,我这颗幼小的童心大为震惊,好像挨了当头一棒。

而他对电影的一针见血的观点。如他说:“不重视娱乐的人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家。那些声称自己不想拍单纯的娱乐电影的说法,以及在概念上把艺术和娱乐对立起来的想法,是绝对创作不出杰出的艺术作品的。”在今天,人们往往观念一边倒,要么完全娱乐化,甚至玩起了“三俗”,要么高高在上,对娱乐的东西口诛笔伐,恨不得一棒子打死。可是,山田洋次先生敢说真话,对娱乐的看法也不随波逐流。他的结论是,艺术产生于作家那使人愉快、欢乐,而其本人恬淡无欲的精神,这种精神越旺盛,越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读后感(二):山田洋次与电影生活的日子

这些年大陆译介了不少日本导演的回忆录,零星读过一些。黑泽明的《蛤蟆的油》、小津安二郎的《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今村昌平的《草疯长》、大岛渚的《我被封杀的抒情》、山田洋次的《我是怎样拍电影的》……都是很好的电影书。这些书给我们一个总的印象,是日本导演喜欢从拍摄实践谈电影,很少涉及到影像理论。这与欧美导演写的电影书迥异,后者的书中经常能见到美学思考。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读帕斯卡尔·卡萨诺瓦的《文学世界共和国》,书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卡萨诺瓦在分析“世界文学”流运作规则时,着重提到了日本文学,指出日本文学在自己的体系内发展,甚少受到文学世界共和国的影响。虽然是很小的细节,却与我们对日本文学的印象相合。日本文化的发展一直有着自己的体系,虽然早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中国文化被引进后迅速转变成日本自己的东西。

即便在现代世界诞生,甚至全球化浪潮后,众多东方国家遭受到西方文化不可抵挡的侵蚀和影响,似乎唯有日本保持住了它的传统和独特性,这在全球文学景观中也许是唯一的。日本文化一直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有自己的美学体系,即便外来文化剧烈冲击,它顽强的生命力也能迅速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中。任何打上“日本制造”的东西鲜明地留存着日本独特的印迹,也许是除欧美文化之外唯一能够自足的。

这样也就难怪日本导演写的电影书与欧美导演的电影书迥异。日本导演更多是从拍摄实践谈起,细致到跟你讲他们怎样一步步当上导演;剧本创作和拍摄过程遇到过哪些困难,最后通过什么方案解决的。即便谈到美学相关的东西,也言简意赅,用语和表述极为平易近人。不像欧美导演喜欢用抽象的词汇,大发美学理论的抒情。这让我们觉得日本导演写的书都非常好读,像日本电影那般生活化。

山田洋次的《我是怎样拍电影的》便是这样一本小书,讲述了导演个人的从影经历。山田洋次喜欢拍摄普通人生活的庶民剧,懂得怎样在银幕上呈现喜剧形象,这些专长加上性格上的平易让山田洋次的文字简洁易懂,阅读过程有如春风拂面。好像一位年长的前辈饭后坐在沙发上絮叨往事,向我们传递他的人生经验,实在是非常日本化的表达方式,本身便对日本文化的美学特征做了生动展示。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读后感(三):艺人,艺人,先做人,后做艺

说来惭愧,虽为电影院学生,但其实,我没有看过山田洋次的任何电影,岂止没有看过,甚至连听过都没有。

之所以会看这本书,是因为最近狂收电影类书籍看,所以看到《我是怎样拍电影的》,便马上收了下来。

看完后,发现,与其说,这是一本教你怎么拍电影的书,不如说,这是一本教你怎么做人的书。

香港有句老话,艺人,艺人,先做人,才能做艺术。

芦苇经常感慨,为什么中国的电影,总是很混乱,即使故事好了,电影手法到位了,但是总是会差着一口气,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导演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更甚者,他们根本没有价值观。

山田洋次被称为“庶民剧大导演”,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人们对于山田洋次的评价,往往集中在两个关键词上:庶民和通俗。庶民的意思是说,他的关注点总是在平民百姓身上;通俗的意思是说,他的电影也总是拍给平民百姓看的。

而这本《我是怎样拍电影的》,也是如此通俗,想学电影的人可以看看,因为书中山田洋次根据几十年的从影经验,阐释了素材与创作的关系,电影剧本的写作经验等等,不是电影专业的人,也可以看看,因为即使在讲述这些技巧的时候,山田洋次也不忘以观众为先,强调作为一个电影人,应该有着怎样的心,怎样的品质,怎样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其实也是作为一个人该有的。

山田洋次尊重观众,所以他说道:有一些狂妄自大的提法叫做电影文化,说我们是这种文化的主力军,还有一种颇为奇妙的文化人的提法,好像文化人就是文化的创造人。其实不然,文化,存在于民众的生活中,说具体一点,一部优秀影片问世后,观众看了喜笑颜开,赞不绝口:好,真好!”这种形式才是真正的文化。

山田洋次尊重人,所以他说道: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怎么会真正地爱异性呢,还有不懂得尊重包括自己在内的人,这样的恋爱怎么称得上真正的恋爱呢?

进而言之,尊重人这种心情还必须转化为爱护人以外的动向、大自然或者人类创造的财富。我认为,对我们来说,文化不就是这种精神之类的东西吗?

山田洋次尊重艺术,所以他说道:在这种情况下,当思考艺术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说得夸张些,那就是必须把它同人类的历史联系起来加以深刻地考虑。我认为尤其是今天,更有必要。不论人出于什么自愿或者被迫,总而言之创造了文明。也就是说,在这几万年,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太阳,大海,大自然为伍生活过来,他们为了生活地更幸福些,更舒坦些,便创造了文化。

看完书后,我开始看起了山田洋次的电影,发现,他真的是用自己一生的影片,证明了一点:电影靠的不是具体的技巧和方法,而是更为普世的东西:人的存在,人的心灵。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读后感(四):因为有一颗对电影真诚的心(读《我是怎样拍电影的》)

因为有一颗对电影真诚的心

——读《我是怎样拍电影的》

滁人也

笔者不懂电影,但想学习写作电影剧本。看到山田洋次的这本《我是怎样拍电影的》,那是打心底里欢喜。

山田洋次,评论家称其为“道尽日本人心事的电影大师”,有“喜剧山田”、“庶民剧大导”之称,更被封为“日本人心灵的代言人”。他擅长反映平民生活的影片,主要作品有《寅次郎的故事》《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黄昏的清兵卫》《东京家族》《母亲》等。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一书,可以说写的都是他对电影,对电影人的真知灼见。该书分上、中、下三篇,分别是“我和电影”、“素材与剧本”、“拍摄现场”。令笔者特别感动的是,该书的每一篇文章,虽然短小,却非常精炼。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该书绝非卖狗皮膏药式的自吹自擂的作品,而是处处显现出对读者、对事业的真诚。

山田洋次先生谈到初看电影的情形时说到这样一个细节:看《路旁之石》,我喜欢女佣阿文,但却免不了把她当女佣而轻视,可是,当影片中的阿文为少年吾一的命运潸然泪下时,我这颗幼小的童心大为震惊,好像挨了当头一棒。看看吧,绝对的真情流露。

请不要以为他只会说大实话,却没有独到的见解。他对电影的很多观点,都是令人警醒,催人反思的。如他说:“不重视娱乐的人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家。那些声称自己不想拍单纯的娱乐电影的说法,以及在概念上把艺术和娱乐对立起来的想法,是绝对创作不出杰出的艺术作品的。”在今天,人们往往观念一边倒,要么完全娱乐化,甚至玩起了“三俗”,要么高高在上,对娱乐的东西口诛笔伐,恨不得一棒子打死。可是,山田洋次先生敢说真话,对娱乐的看法也不随波逐流。他的结论是,艺术产生于作家那使人愉快、欢乐,而其本人恬淡无欲的精神,这种精神越旺盛,越能创作出优秀作品。

该书对像笔者一样想学点写作技巧的人来说,那是真正的开卷有益。他以自己拍过的电影为例子,讲灵感来自于何方,将该怎样及时地寻找灵感、处理灵感。《家族》《寅次郎的故事》《幸福的黄手帕》等作品的诞生,他都细细的记录在书中。他认为,写剧本的关键不是技巧,而是如何看待素材中的魅力。对于模仿,他觉得光追求技巧的模仿结果是一无所获。很多人以为,作家没有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好作品,对此,他也有他的见解。他认为,事情的本质不在于体验生活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能否从体验中深深感受到人的感情,哪怕是日常生活中一次微不足道的体验也好。

真诚的东西,最美。山田洋次的这本书,就是如此的真诚,无论是对电影、对创作、还是做人。这个“日本人心灵的代言人”,现在绝非仅属于日本,因为真诚,永远没有国界。因为真诚,他和他的作品,都美不胜收。相信不少读过该书的人和我一样,对该书肯定是爱不释手,非反复阅读、品味不可的。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读后感(五):大众平民的艺术代言人---山田洋次之《我是如何拍电影的》

-----读《我是如何拍电影的》 文/记汐

最近重新学习英语,看了不少英语电影,豆瓣上面有专业的影评,遂突发奇想,或许也可以尝试写写影评。中医有云,治病讲究整体观念。要学习学影评,要先了解电影是怎么来的?方为上上之策。看完山田洋次《我是怎样拍电影的》的简介,这本书成了我想了解电影的首选。

初看书名《我是怎样拍电影的》,我想到的是,这是本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专业书,估计会从主题,场面,构图,影像,镜头,剪辑,声音等多个角度去讲解拍电影的来龙去脉。我也准备好了度娘,估计要随时百度专业术语等方便进一步了解电影。然,拿到手,才知道这是山田洋次的电影生涯,亦是他事业生涯感想的总结。

本书分为3大部分。

上篇 我和电影 讲述了他如何踏入电影这个行业,以及他眼中的电影是什么,何谓电影艺术。本篇篇幅较多,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观看喜剧影片,并且很单纯的放声大笑,以及和家里佣人阿文一起观看《路旁之石》,对于阿文融入情节之中扑簌扑簌的直流泪的情景念念不忘,我想这都为作者后来能够拍摄出现实而又温暖的电影奠定了基础。同时作者也通过阐述自己的工作经历,生活经历,告诉我们,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其本质更多的是使人愉悦的,我们直视的现状是很苦逼,可电影既然谓之艺术,那么不是要加重民众的苦痛,而是要让民众在看电影之后,能有更欢乐的生活下去的力量。特别是在日本那样的社会。山田在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想他本身已经顿悟了,电影的本质了,所以《寅次郎的故事》会由山田洋次拍摄出来,我想也是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中篇 素材与剧本 他告诉我们任何素材都是源自生活,缺少的只是发现的眼睛, 论述了唯有强烈的创业冲动,才能创作出有活力的作品。这里作者通过列举了《家族》《寅次郎的故事》《幸福的黄手帕》《同胞》的诞生经过,旨在告诉我们,生活里的素材取之不尽,关键是你能不能发现它,利用它,并且爱上它,学会用它。也证明了山田真的是一个感性的人,富有想象力,也足够坚持。譬如说《家族》就是作者亲眼所见的镜头,我们也许看到这样的镜头,不会想到那么多,觉得只是一个很平凡家庭因为工作被迫全家迁徙。可山田却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最终把它搬上银屏。本篇作者也指明了素材虽吸引人,可如何构成作品,还是需要准确的抓住它。

下篇 拍摄现场 本篇主要分享了他现场执导的体会以及作为导演应该具备的修养和能力。该篇指明了作为导演,最重要的能力是组织能力,能使众多的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的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也就是船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山田用他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家的拥护。使《寅次郎的故事》能得以一直续拍。

看完这本书,我终于能理解为何山田洋次能够在日本已经把电影行业当成夕阳行业,依然能成为“艺术与商业共赢的常青树”,终于理解为何被称之为“庶民剧大导”。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终于知道了日本为何能出如此多优秀的作品,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他们都是在揭示现实生活的同时,给人于温暖和力量。这几年我基本上很少看国内剧,国内剧更多的就是如作者所讲的那样,只是使用强烈的画面让人产生流泪的冲动。而不是能让看者产生共鸣的好作品。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不可否认,中国的电影在进步,不过这条路还很长。

纵观日本的作品,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总是以很平常的日常生活开头,层层深入。结尾又能留下一丝思考。

虽然没有专业术语的枯燥,可还是庆幸自己选了这本书作为了解电影的入门。

2015年2月27日 于办公室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