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让孩子天赋自由》读后感锦集

《让孩子天赋自由》读后感锦集

《让孩子天赋自由》是一本由林怡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孩子天赋自由》读后感(一):让孩子在自由中成长

自由本是天赋人权,但从孩提时代自由就渐渐缺失,直至成人时完全背负上命运的枷锁,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悲哀。虽然现代的父母已经意识到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但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束缚着孩子的自由、扼杀着孩子与生俱来的美好。我的童年母亲的管束过于严格,我虽然没变得胆小、懦弱,却叛逆、倔强得让成年后的自己后悔。自己有了孩子,当然不会让他生活在所谓的“望子成龙”的高压之下,但我也不能完全放手让他“自由发展”,因为身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太多放任自流、缺乏管教、问题重重的孩子,他们以后的人生是需要不 断修正的。既然许多事情都无法两全其美,那么也有许多事情都会让人陷入两难之地,教育孩子这件事尤其如此。所幸我看到了林怡的《让孩子天赋自由》,这本书传达的育儿理念让我在许多问题上豁然开朗,焦虑的心情也趋于平和。我很认同作者“让孩子天赋自由”的观点,自由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大前提。我很喜欢她温情、温馨、温暖,亲切、亲近、亲和的叙述风格,也许是因为她写过许多成功的育儿经,也许是因为她做过许多育儿的讲座和报告,也许是因为她正开办着实践自己教育理念的育儿会所,她对孩子发自内心地喜爱,她对孩子超乎寻常地理解和同情,她对为人父母者恳切地建议和要求。这本书没有过多的教育理念、没有过多的说教意味,读这本书你会有一种不情愿的熟悉感,因为你会时常从书中找到自己或孩子的影子,你会意识到你正压制着孩子的自由,你正错过着孩子最佳的教育期。能否如作者所向往的那样: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你不妨从尊重孩子的自由、还孩子自主学习的权利开始,也许我们真能于“无所为处”有所作为。

《让孩子天赋自由》读后感(二):顺应天赋,浑然天成

看书的时候想起一个词——熊孩子。熊孩子可谓人见人怕,谁见谁躲,咱惹不起咱躲还不成?我们是如此痛恨那些年捅破我们玩具、抢走我们挚爱玩偶、拆天拆地顽劣到极致的熊孩儿们,恨不得把他们拖过来痛打一顿屁股,可是亲爹亲妈却笑着对我们说:“这孩子真可爱,让他拿去。” 于是,作为玩具主人的我们只能半调侃半宣泄在网上吐槽这些个熊孩子。读完此书,突然感悟到原来我们口中的熊孩子其实是极具创造力的人群,因为好奇心是学习最强动力,更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他们的可恨在于他们的父母没有对这种可贵的与生俱来的天赋进行正确引导和适当管理。他们天赋自由,而要保全这种自由并非等同于放任,就如农民伯伯给丝瓜搭架子是为了让丝瓜藤可以有东西攀附,来日才有种瓜得瓜的成果,如果放任丝瓜藤蔓地的爬,丝瓜是绝对结不了好果的,但如果要硬把丝瓜藤按自己的意愿掰来掰去,那么丝瓜君最终也只有一死。孩子就像这丝瓜,需要家长为他们营造恰到好处的氛围,他们的成长天赋需要家长的顺势而为,而非随心所欲的拉扯。作者用的最多的词是“自然而然”。对天赋的保护应该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而非不断设定明确的目标要求孩子达成,否则培养出的孩子只是家长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孩子,不是孩子自己本该成为的样子,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还孩子一个自在的童年,给他更多愉悦的体验,呵护他自主学习的本能,激发他的各种潜能,让他身心健康地发展,他自然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看到更多的情况是家长为孩子决定了好多孩子并不喜欢的路,美其名曰为孩子好,其实是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当然,原则底线不能松动,但处理方式却可以委婉和变通,既要有所不为,也要有所为,才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最有益的成长环境。如果孩子是颗小树苗,家长就应该做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和支持他们,我想,这样的爱才称得上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否则只是以爱之名求一己私欲。

《让孩子天赋自由》读后感(三):厘清早教迷思

厘清早教迷思

我为人母时间并不长,就已经无奈地发现,对孩子的教育慢慢陷入各种矛盾之中,心中所信奉的教养原则常常无法落实到现实的土壤。其实自己心里也很清楚,面对接二连三的小挫折我只能屡败屡战,而在育儿上的许多迷思我必然要寻求各种外界的帮助以砥砺自己的薄弱,明辨前路的方向。很庆幸,总是能及时地读到一些好书,获得近乎至理名言式的启悟。近来读林怡的《让孩子天赋自由》,时时忍不住击节称叹,将其列为自家育儿的指导书之一。

很欣赏林怡关于早教的系统的理论。通读全书,感叹林怡的早教理念系统完备,叙述有理有据,既有幼儿心理和发育特征的科学依据,又有对幼儿情绪和兴趣的入微观察,尤其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对孩子们发自心底的爱和关怀,使我每读之屡屡感动。以情为基底,以理护航,这样的理论更加有血有肉,令人信服。

早教绝不是把孩子往早教机构里一送就了事了。更加不是以教会宝宝识了多少字,会算几个数,能背几首诗词为衡量标准的。启迪宝宝的天赋潜能,激发宝宝的自主学习力,保护其免受或少受应试教育的伤害,并且在进入社会后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这在宝宝0-6岁这段智慧启蒙阶段显得特别重要。身为父母,如何帮助、引导孩子唤醒、开启并保有这种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在书中林怡都有相应详尽的解答。按“教育的金字塔法则”来说,孩子越小,我们越有作为,在该辛苦的时候辛苦付出了,才能达到“有一天可以不教”的目的。

林怡说得好,早教其实无时不刻又无处不在,我们要做的不是生硬地教、填鸭式的塞,而是细心观察、了解孩子,跟随他,顺应他的需求甚至一时的兴趣,去拓展、变通,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浸染的环境,他自然会在环境中吸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重组、创新。林怡以她长期的丰富的早教经验,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提供了很多建议,告诉我们如何看待孩子某些“不好”的行为背后蕴含的深意,又如何顺势而为地不着痕迹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具有吸收力的环境,引导、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力。若家长结合自家实际,举一反三地运用,想必会有不错的效果。

《让孩子天赋自由》读后感(四):转变观念,带好孩子------读《让孩子天赋自由》

我读早教专家林怡的新著《让孩子天赋自由》受到很多启发。教育孩子是一个科学的有机的过程,不能让孩子在恐惧扭曲中渡过童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响彻我国的每一个角落,似乎影响到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当我们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那一瞬间,其实是把孩子“伤”在起跑线上。把儿童成长和教育当作竞赛,不顾儿童的心理发育程度,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成人的一种无知,是对孩子的莫大伤害。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学习更是贯穿一生事情。怎么早教?什么才是对的早教?早教教什么?如何理解、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需求?怎样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我们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尚未出生就在纠结这些问题。家长往往忧虑、焦躁,不能对以上诸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只把孩子的教育变成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逼迫孩子去上各种早教班、课外班、兴趣班,学英语、学钢琴、学舞蹈、学美术,你想让孩子在这种疲于奔命的竞赛中得到什么?几乎所有家长都没有搞明白,懵懵懂懂跟着应试教育跑。由此,我们家长要抛弃旧有的、不好的条条框框,学习《让孩子天赋自由》中的观点方法,让孩子自由快乐,有安全感地成长。林著的中心命题孩子的自主学习力,本书的各个章节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层层展开。作者告诉我们,孩子做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和不断成长一样,自主学习也是孩子天生的本能,本能不用培养,需要我们成人去及时发现、正确引导,不限制,顺势而为就是培养和保护了。呵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是他们主动学习的最强劲动力,强烈的好奇心更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一个自由的灵魂,才能真正自我思考,产生新奇的创造性的思想。人类用大脑认知世界,用双手改变世界。思维和行动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要注意到,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尽相同,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中等才智,但是每个人都有各自优势智能和偏好,作者讲述“发现孩子创造里的秘密”时提出,引导孩子不是控制孩子,要多考虑孩子的性格特点,注意孩子的喜好与感受。家长引导孩子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和正确的方式,选择恰当的内容,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本书大量引用日常生活案例,给出来了多种可行方法,增强了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读一读,学一学,带好孩子,免除忧虑和困惑。

《让孩子天赋自由》读后感(五):父母那有所求的“爱”

出了事的时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归罪于人。区别是,有的人能想明白,有的人,会一直糊涂着。同样的,好父母和渣爸妈的区别也很简单,如果是孩子出了问题,好父母能够很快的想明白,孩子有问题都是自己没有教好,渣爸妈只是想着丢了自己的脸,恨恨自己的孩子没有自己长好。

人都是希望别人能够无条件的爱着自己,因为是自己生的人,应该无条件的爱自己;因为是生自己的人,应该无条件的爱自己……当然,如果说前者还比较容易,那么后者就比较困难了。我们最期望的,往往无法得到。

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我们所得见的,通常仅是:我爱你,是因为你能够让我引以为荣,能够为我生养死葬;而非是,我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因为你曾那样稚弱无力的偎依在我的怀抱中。并非是出于单纯的爱!

就像作者说的,因为人有着比较心和功利心这“二心”,很容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走入误区。我想,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父母自以为是在爱孩子,但是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种非纯粹感情意义上的功利关系了。想一想,许多父母究竟是为了什么才会想要孩子的?这些要孩子的父母中,能有多少是因为孩子是必需品才“需要”,又能有多少是因为真心想要为人父母爱孩子才“想要”的?

说起来,就我亲身的经历而言,有些、事实上是,很大一部分的家长都很可怕,——他们既想要自己的孩子在外人面前给他们争脸,但是在家里还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比自己强来!自己不会的,自己的孩子就不能会,因为,做家长的理所应当要比自己的孩子有阅历有见识。所以,表现在具体行为上就是,以不想要看到自己的孩子骄傲自满不求上进为借口,动辄对没错的孩子横加指责。

尤其是在孩子指出了家长的错误行为时,他们就会大发雷霆,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就好像孩子之口说出的真理,只是因为是孩子说出来的,就能够理所应当的变成了谬论;而他们说出来的谬论,只是因为是家长说出来的,就能够理所当然的变成了真理一样!

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家庭,或许会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孩子出现,自立自强的坚强的成长成为优秀的人。但不幸的是,只怕绝大多数的倒霉蛋儿,都会像我一样被养废掉吧。

虽然这本书里的方法都不错,但推荐看这本书之前,还是先去看看作者的《别以为你会爱孩子》和武志红写的《为何家会伤人》,先端正下自己的心态再想着怎么教孩子吧。毕竟,心态正确行为才有可能正确。若说早教方法是“术”,家长的心态就是“法”,就算是再正确的“术”,若是以不正确的“法”来施行,也是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

就像种花的方法虽然重要,但是一开始土质就有问题,就算是后天再怎样的补救,也不可能开出预期的绚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孩子的教育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