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是漫画家》读后感锦集

《我是漫画家》读后感锦集

《我是漫画家》是一本由[日] 手冢治虫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4.00元,页数:3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漫画家》读后感(一):会笑着读完,但眼角始终有泪光

如果在20年前读到这本书,我会微笑着读完。而在天命时年读,则很快涌上来消除不去的那种惺惺相惜的感受:命运一定会奖励那些秉持所爱而坚韧不拔的人。

手冢治虫先生的作品《铁臂阿童木》和《森林大帝》都是我童年时期开拓天地的动画片,尤其是《森林大帝》因为有持续的戏剧张力,一度让我每天坐在电视机前苦候每一集的播出。

今天才有机会感谢仙逝的手冢治虫先生,将他赤诚的真心、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有对世界单纯但热烈的爱以漫画形式分享给了我,让我也能捧着对人间的乐观,走过每一个命运的十字路口。

《我是漫画家》读后感(二):我是漫画家

“日本的现代漫画从手冢治虫开始。”

“漫画之神”自述充满荣光与挫折的前半生:

少年痴迷动画,却曾因画不好底稿被前辈鄙视;战争时期饿到皮包骨、躲避着头顶的炸弹也要画漫画;成为国民漫画家,却在学医和画漫画之间濒临精神崩溃;与沃尔特·迪士尼、斯坦利·库布里克、藤子不二雄交好,却对福井英一、白土三平的才能嫉妒不已……手冢治虫影响了后代无数漫画家,奠定了现代日本漫画的基础。而他终其一生始终将漫画与社会紧密连接,向读者传递生命的价值,并执着地探究——一个漫画家到底该做什么?

这一切,我们都可以在这本《我是漫画家》里找到答案。

手冢治虫,本名手冢治,因喜爱昆虫取了“手冢治虫”的笔名。是漫画家、动画制作人、医学博士。现代日式漫画(manga)的鼻祖。19岁出道成为漫画家,把电影分镜头引入漫画,并将此技法发扬光大。创造性地在漫画中使用拟声词、气泡框、速度线等,奠定了现代的日本漫画技法。

手冢治虫漫画代表作品无数,据说终其一生,他创作漫画700部以上,留下约15万张的原画,是全世界著作蕞多的漫画家,巅峰期间曾同时执笔13部漫画作品连载,去世前,他尚有3部漫画连载。被人们尊称为“漫画之神”。

《我是漫画家》读后感(三):漫画家

小时候看动画片,有《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还有后来的《蓝精灵》等。片子只到周末才放,一周一集,短短十几分钟。我喜欢唐老鸭,不喜欢米老鼠。米老鼠是个一本正经的好人,而唐老鸭是个充满无厘头的小人物,它倒霉的经历最好笑。记忆中没有大人坐下来认真地看动画片,虽然他们也会被画面逗笑。漫画就是给小朋友看的,那时候我想。

很多年后,看了《千与千寻》,可以用震惊来形容我当时的观后感。原来还有这样的动画片,原来动画片还可以给大人看。于是把宫崎骏的片子找来全部看了一遍,被《幽灵公主》里的女主惊艳到,被胖胖的龙猫温暖到。这时候我才发现,动漫是一种文化,远不是哄哄小朋友的幼稚故事。

手冢治虫被称为日本的漫画之神。他的这本回忆录讲述了日本漫画的发展历史。90后或者00后可能没看过手冢治虫的作品,他们出生的时候手冢治虫已经去世了。手冢经历了战争,学的是医术。却痴迷漫画,一边躲避炸弹一边画漫画。在那个纷乱的年代,终其一生而求索。

《铁臂阿童木》是手冢治虫的成名作,小时候用黑白电视看,如今几乎没有记忆了。记得自己小时候也画过漫画。那时候叫小人书,巴掌大小,厚厚一本,上面有画,下面一排文字说明,内容大多关于历史、战争、或者成语典故。可能厌倦了一直看这样的故事,有一天我和一个同学决定创作一个全新的故事。我们找来白纸,裁成小人书大小,约好每天中午去他家里画画。我们定下的故事主题是:历史战争。我记得我很认真地在第一页上画了一个不知道哪个朝代的武将,光武将的头盔就花了我好几个中午的时间。

那个同学家里有两条大狗,每次我去都会扑上来冲我叫,显然这影响了我的创作灵感。我们的创作计划很快停止了,我们的动漫故事也结束了。多年以后,我家里也有了一条狗,会对着经过门口的人叫。而我那个同学,成了一名海军军官。

《我是漫画家》读后感(四):唯有手冢君~~

手冢治虫,只是个笔名哦!~ 可能熟悉手冢君的读者都知道,【手冢治】才是他的真名,就因为太喜爱各种昆虫,所以决定笔名就加了个“虫”字。可爱且辨识度高呢!~

1937年,9岁的手冢君因热衷于采集昆虫,又透过阅读【平山修次郎】的那本《原色千种昆虫图谱》,得以认识了“步行虫”,由此为自己取了笔名【手冢治虫】。

有谁能料到这位大名鼎鼎的《铁臂阿童木》之父,竟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医学博士呢!当报社编辑去找他约稿的时候,猛然间见到一位穿着白大褂、挂着听诊器的人冲出来…还以为自己认错了人呢~~

追随兴趣而动,总是一种特别容易看到收获的行为吧。~

原本还憧憬着未来可能会成为儿科医生的手冢君,在1946年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四格漫画《小马日记》。那一年他刚满18岁。

由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出版了《新宝岛》(与酒井七马合作)、《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缎带骑士》、《漫画生物学》…等等优秀作品。其中,最为国人熟悉的《铁臂阿童木》是1951年的作品,那时的手冢君也才23岁而已。

凡是与手冢君打过交道的编辑,无一不被他的拖稿行为折磨得死去活来……他私底下被编辑起了绰号为“手冢慢虫”(交稿拖拉)、“手冢骗虫”(从没遵守过交稿约定)。更有传闻说,当手冢君的责编是要跟家人孩子做诀别后才敢来的……最有趣的莫过于,手冢君曾经的一些编辑,竟然可以通过心急火燎地帮忙做了涂稿助手的工作而最终锻炼成为了真正的漫画家!

【虫制作】的工作坊,是手冢君1961年成立的。起先只有几个人的工作坊,及至1963年《铁壁阿童木》第一集首播,然后持续受到各种好评。手冢君的工作坊逐渐发展壮大,就像是后来的宫崎君的吉卜力……

《我是漫画家》读后感(五):从神落地为人~

【手冢治虫】是我从小就仰望的高山,从我小学看铁臂阿童木开始。我就立志要做漫画家伙动画导演,事实上,我现在一事无成。

我一直在事业的道路上不停追求,总觉得和他们差的非常远。

并且会有深深的鸿沟,难道真的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差距吗?如今看完这部自传,终于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及,他从神,天才,变成了普通人,更接近,更贴近。

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日本民众,因为收到战争的伤害,讨厌战争,惧怕战争,甚至被战争摧毁过他的心血。

年轻时和我们一样,自负,骄傲,面对美军只能被挨打,他选择用阿Q精神的方式来调解自己。

他一心想画漫画到做动画,但是屡次受挫,寄去的原稿被无视,被仰慕的大神说作品不行,也被孩子的家长们骂过。

他做动画为了自身利益打压未来同行,开了一个行业坏头,搞了一个坏的生态环境,最后自食其果。(宫崎骏就骂他)

他功成名就后,面对的不是骄傲和享福,而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神坛,害怕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超越自己,甚至有一些肮脏龌龊的思想。

而突然有一天,他和自己的偶像同台,又像一位可爱的粉丝一样,为了和对方同台,奋勇前去。

这就是一位实实在在普通奋斗事业的青年。

他也是一位奋斗热血青年,他对动画漫画的热爱到痴迷的程度,甚至在战争来袭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依然不顾自身去抢夺回最宝贵的作品。

为了做动画,他疯狂画漫画攒钱,不理旁人闲言风语。最后倾尽家财做属于自己的动画,最终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一生都在探讨,为儿童,儿童教育做些什么,因为经历过战争的可怕,希望为孩子们做出更多优秀的内容,给他们留更多的精神财富。

面对读者的反馈,他既热情又冷漠。我在看书的时候,常常代入到他的环境,又切换回自己工作中的场景,非常能感同身受。

我相信一直让他坚持到最后的高度,一个是一生的热爱,还有他在走这个道路上所遇到的人。一个人是很难坚持做事的,而是需要有人支撑这种信念,才能把路走下去,而在这条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志同道合的人,他们有的会陪我走一段,有的陪我休息会让,有的会给我指引方向,也有的会一直走下去。但只有清晰自己的目标,才能到达自己想要的终点!

感谢在这段迷茫时期能看到这本书,最近颓废了好久,我也得收拾心情,重新上路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