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当时只道是寻常 (新订版)读后感摘抄

当时只道是寻常 (新订版)读后感摘抄

《当时只道是寻常 (新订版)》是一本由安意如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时只道是寻常 (新订版)》读后感(一):空泛

室友送的一本书,抄来练字,抄了几页就抄不下去了。陆续丢了几次,又捡起来抄,抄着抄着整个人很烦躁,怀疑自己的鉴赏水平是否有问题。本书的文字给我一种熟悉感,宛如我初中作文,大多都是空泛感叹堆砌而成。

书的内容太过表面、肤浅,缺少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解读太过局限,以自己理解为中心,或许有失偏颇。

《当时只道是寻常 (新订版)》读后感(二):一书一人生

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是诗词解读,刚刚打开书面就被那些温婉的文字给吸引住,安意如的文字很美,很容易带人入境,对当时的我来说算是启蒙吧。当然,看诗词解读有些不好,容易受作者的观点所影响,记得当时看书的我跟着作者一起不喜欢纳兰这个不懂得知足的男子,时隔这么久,再次翻开,我却开始欣赏起纳兰,我们一生也总是遇到求而不得的尴尬,也并非所有人都能看清当时的自己,随往事飘零,一切才浮出水面,我们这些拥有上帝视角的看客是不应轻易品评一个人,一件事的,一切都恰到好处,无论悲喜

《当时只道是寻常 (新订版)》读后感(三):醉花阴

纳兰容若,词赋的精妙,犹如夜深中,待我们一一细读那些不被虚化不被遗世的佳句,只当是闲来慵懒,读来刻骨铭心。

与南唐后主的煽情细致不同,总觉得容若的词更加直白。

也不是让你独自销魂,也不是让人匪夷所思,也不是说着“你猜猜看”这样忸怩好玩的调情句,但凡平凡中有深意,等待岁月这潭深酒去发酵。

后人此可称谓曰“容若词”。

说道明月,他便映出“一昔成环,昔昔成玦”这样的句子,让人泪湿却不沾襟。

说道情事,他更有一大筐的旧思,我们眼前刚好印出的是哪位女子?

匆匆人世,几度岁月,落魄的壮志,不眠的愁思,春风中熟稔人情冷暖,秋雨夜望断肝肠魂,也都付此红尘笑语。

留给我们的是缠绵悱恻的回忆,在岁月凭栏处熠熠独立。

纳兰容若,于是成为千古回忆。

《当时只道是寻常 (新订版)》读后感(四):。

纳兰性德有一首词写自己高兴的吗?没有。 整本词不是悼亡就是塞外思归,或是感叹自己身世以及思念不可得之人。 我理解他的哀愁吗?丝毫不。 纳兰性德权相之子,康熙近卫,不说皇亲贵胄,那也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我还真是不能理解他为啥还不满意自己的身份。他说什么更愿意做个寻常为了生计奔波的普通人,殊不知这样美好的幻想只因他不曾真正穷过,若是亲身为柴米油盐所累过,为了几分铜板而纠结过,那这一身朗落出尘的才气终归都被磨个稀碎。当然,我不能理解他的哀愁,认为富贵是好事,也可能是因为我不曾真正富过。 之前说柳永,认为一个年华正好的男儿,应当有自己的理想胸襟与抱负,整日流连于花柳之间,终究是不可取的。到这里我还是这样认为,不过二三十岁的男子,整日为了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哀,愁,思,叹,也太没个志向了,不是不让你思念,重点不能“整日”,像人家一年写个三四首表达一下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你怎么把写悼亡词当饭吃呢!你这样的才情,这样的身份,想做点什么做不成?不过可能脱离了这样的真情实感容若的才情不一定能有如此感人至深的影响也未可知? 这个作者看上去就是纳兰性德的忠实粉丝,非常吃他这一套痴情种的人设,认为男子如纳兰性德一般实在是难得,把他夸上天了,但我还是不理,我还是不欣赏这样软了吧唧的痴情男子。 饭圈忌讳捧一踩一,想不到其他地方可能也类似,你夸纳兰性德,OK,但为了夸他拿出别人来踩巴是怎么回事?可能是一种强调的表达方式吧。 这本书15年就买了,一直到昨天晚上才看完,实在是,看不动,词藻说华丽吧,却不是太流畅,但又能看出作者自然是有些知识底蕴的,可能是我道行不够,get不到其中的风味吧。 距离产生美啊,本来纳兰性德也是我心中无可取代的才子一个,稍微细致了解一下就发现人家根本不合我意。哈哈。

《当时只道是寻常 (新订版)》读后感(五):如若当时

还记得高中一二年级的时候,不好好学习,但是每天早读却不忘背古诗词,不过,背的都不是书本上的,倒是些《采莲曲》、《葬花吟》之类的。初三时还傻傻地写了首诗悼念林黛玉,也不懂什么平仄,只知道一时的情绪就应该写下来。乾隆看了《红楼梦》说是明珠家事,从那时起就对纳兰容若产生了兴趣。想不到拖拖拉拉到现在才真正来读容若的词。

总体来说,我不爱安意如的讲解,整本书一个基调:忧愁;由此也不爱容若,太多愁善感,总让人觉得有无病呻吟之嫌。显赫的家世,多情的恋人,相投的知己,难道不够吗?总要多情总被无情恼、无缘由自苦伤春才不负他的才情……只是感叹,老天给了他无尽的才华,却没有给他坎坷的际遇施展它。

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些词确实如空山灵雨。最爱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高中时读到这句便痴痴地定住了,所有的故事,若都如初遇时那般美丽,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种种。可是,所有的故事,怎么可能都只停留在最初那一刹那,从一开始,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便是个伪命题。既然有了开始,便注定会有结局,就像张爱玲说的“相逢不远,因此离别不远”。多么悲伤的隐喻,以至于有些故事我们都没有勇气开始。没有初见,也就没了后来的伤怀,可是,现实是,我们宁愿头破血流,也要与那人那事“初见”,然后拼尽全力留住,即使受伤一败涂地也在所不惜。

另爱的是这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出自他的: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拥有的时候只觉得“寻常”,失去之后才发现是那么的“不寻常”。“赌书消得泼茶香”,多么美好的时光。还记得高三时他提问我古诗词,“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前一句我都说不出来,回去翻书认真记了下来,然后就喜欢上了这首诗,每每看到这首词都会想到他提问我时我的窘态,竟也会笑出声来。美好的时光当时并不觉得有多美好,可是一旦逝去,一旦他离去,便恨透了当下,念极了当时。而那些“当时”,都是在那时看来极其寻常的“当时”。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改变了你,也伤透了我。

书中还有几首容若的词我很喜欢,

《采桑子·梦一场》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最喜欢里面的“雨歇微凉”,意境很美。

《减字木兰花·诉幽怀》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翅。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想说心事,却只能无语,轻叩玉钗以表心意。多好呀!

其实我也在想,诗词的意境之美,到底会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为什么总觉得诗词中的生活或者风景总比自己亲眼所见的美丽得多。也许,这就是中国诗词的魅力所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