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上海孤儿》的读后感大全

《上海孤儿》的读后感大全

《上海孤儿》是一本由[英] 石黑一雄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孤儿》读后感(一):上海孤儿

以追寻模糊的记忆为开端倒是不错,部分内容牵强,结局谈不上伟大,倒也符合情理,没事的再看看.........................................................................................................................

《上海孤儿》读后感(二):When We Were Orphans

可能是因为对历史不熟悉,对上海也不熟悉,所以并不觉得故事荒诞难以理解。反而觉得从这个角度看上海滩很有趣。而且确实感觉到,对于背井离乡,短暂居住在异国的白种人英国人而言,炎热、繁忙、拥挤的上海是一种怎样无法理解的异域。

整个故事像七篇长日记的拼凑。可能因为石黑一雄对时间和场景的跳跃,读起来也很像对梦境。尤其是到上海的部分。为什么要纠结记忆里的每个人物原型是谁,又是否合理呢。

喜欢最后老年的部分。从天真懵懂的小朋友,到踌躇满志,坚信自己可以有一番作为的青年,再到震惊、失望,感到厌烦的中年,再到流连于博物馆和往昔的老年。

男女主人公,主人公领养的女孩都曾经是孤儿,最后也不知道是否能和世界建立起让自己满意的关系。

《上海孤儿》读后感(三):那些已逝的寂寞的韶光

也许世上有人能够不被此类忧虑烦扰,心无牵挂、无忧无虑地终其一生。可对于我们这样的人,生来就注定要孤身一人面对这个世界,岁岁年年地追寻逝去双亲的影子。我们只有不断努力,竭尽全力完成使命,否则将不得安宁。

回忆使人欢欣,但有时又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这是鲁迅先生所谓回忆的滋味,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的从社戏、鲁镇到眼下的淋漓的鲜血。

第一部 1930年7月24日 伦敦

第二部 1931年5月15日 伦敦

第三部 1937年4月12日 伦敦

第四部 1937年9月20日 上海

第五部 1937年9月29日 上海

第六部 1937年10月20日 上海

第七部 1958年11月14日 伦敦

《上海孤儿》读后感(四):慢式日谣的英式文学

读了前半段后半段基本是大略的概览过,前半段类似福尔摩斯的办案节奏和人物侧描,增加了很多好奇心,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细细 读下去,对石黑一雄感兴趣是因为看了那部电影“don't let me go”,kate悲情的演绎让我对这个充满日本情调的英式文学作家有了兴趣,虽然是英国式的写作方式但是确实充满了日式柔情,以及对于整个生命哲学的思考的调调,虽然上海孤儿是作者早期的作品,但是其中洋溢的满满情怀还是蛮让人感慨的,其中对于女主的感情由好奇,同情,喜爱最后到了牺牲,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精神的升华,我的成就是母亲的巨大牺牲换来的成就,对于整个事实的探知过程中充满了救赎式的情节,现实总是残酷的,面对现实的残酷我们需要揭开的伤口,无疑是痛苦中的炼狱,但是能够保持一份不留遗憾的决心以及如何保持我们的谦逊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作为侦探的敏锐是简历在整个的巨大的谎言之上,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残酷事实,我们需要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去反思,是否是正确的事实,黑石一雄的确给我们很多的思考,用一个日裔英国人的观点阐释了对于那个时代的不同的视角

《上海孤儿》读后感(五):“选择”失败导致的“人物崩塌”

一切“故事”都关乎于“主人公的选择”。

这句话里包含着重要的几点:。主人公是谁,做选择的境地,以及选择是什么。主角的形象很重要,最开始立住了不代表多场“选择”之后能立住。假如人物崩塌了,故事即使再天花乱坠也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前半部分有一个奇怪的选择在于:只是听说有个小女孩亲人只剩下祖母就领养(我是强迫症,我需要一个足够强有力的当头一棒告诉我:必须领养她,不领养不行);后半部分奇怪的选择就多了去了,包括他确信还能找到父母,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更别提他要在案子查一半的时候和一个仅仅同病相怜的女人私奔之类。奇怪的选择”并不是褒义词,而是整个作品站不住脚的根由。

侦探小说就是个“藏着掖着”的艺术,最绝妙的侦探小说一定不是诡计叙事那一批人。他们是“我就明目张胆的藏着掖着了怎么着”。如何藏着掖着,是侦探小说作家的功力体现。怎样藏的恰到好处又不让人厌烦最后还让人吃惊,这个应该是侦探小说的根。由此决定章法、包袱、节奏。上海孤儿作为一个伪侦探小说,以碎片化为风格的同时把这个根儿给扭断了。

如果不是前面的散文性描述深戳我心,一星不能更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