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不在那儿》观后感100字

《我不在那儿》观后感100字

《我不在那儿》是一部由托德·海因斯执导,凯特·布兰切特 / 本·卫肖 / 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音乐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在那儿》观后感(一):通过色调来看看导演藏在影片里的秘密

通过色调的不同,可以将电影分成四个时间段。 第一个时间段是小时候。导演用的是生机的绿色调,给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就像主角小时候一样,背上吉他,追赶火车,明明小小年纪却有着远超过同龄人的眼界与人生故事,无论面对谁,都可以信守捏来的应对。 第二个时间段用的是黑白色调,我觉得导演选用此色调真的是神来之笔。思来想去,确实只有黑白色调才能表现出当时社会时局的动荡与人物内心的混乱。历史总是相似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远超那个时代,那他就会成为那个时代的人眼里的“小丑”,只有时间才能以最公平的视角来为他们正名。 鲍勃迪伦真的是一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无论他把自己包裹的再混蛋,他还是那个对音乐纯粹,想通过音乐唤醒人们意识的一位艺术领袖。鲍勃迪伦绝对是infj(笑)。多说一句,cate的演技真的好绝,几个动作就把人物在大环境下的疲惫与人物本身灵动演了出来。 第三个色调是冷的蓝绿色调,讲述了主角的恋爱故事。从两人相遇便持续了此色调,或许这就是导演就从这时便暗示了两人的结局。此颜色也是主角内心的外化,不管他对外表现的多么张扬与夸夸其谈,其实内心一直都是冷漠与理性的,就像他自己说的,爱或许是他一生都无法理解的事情。 第四个色调是暖黄色,此色调用做了两个时间段,这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是通过伪纪录片的形式来讲述他的中年时段,第二个一切回归平静的老年时期。暖黄的色调就好像经历了这一切之后的心境,平静,但却有着生命的重量。影片最后最后主角又一次跳上了火车,或许他从来就没有变过,经历了复杂又精彩的一生之后,他还是之前那个在火车上弹着吉他,说走就走的流浪少年。 导演的功力真的好高,几个时间段的故事讲述的都非常不错,有始有终。几段故事的穿插也非常的丝滑。音乐的加入也恰到好处,因为有故事情节的支撑,即使放了很多首音乐也没有让电影沦为一部大型mv现场。 cate的演技真的每次看都会被她折服。

《我不在那儿》观后感(二):通过色彩来理解电影

发现其实理解这部电影并不难,我们可以通过色调的不同,将电影分成四个时间段。 ✨第一个时间段是小时候。导演用的是生机的绿色调,给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就像主角小时候一样,背上吉他,追赶火车,明明小小年纪却有着远超过同龄人的眼界与人生故事,无论面对谁,都可以从容的应对。 ✨第二个时间段用的是黑白色调,这个部分在我看来是整个影片的灵魂所在。通过这个部分,才把鲍勃迪伦这个人物最核心,最迷人的部分表达了出来。 导演选用此色调真的是神来之笔。思来想去,确实只有黑白色调才能表现出当时社会时局的动荡与人物内心的混乱。历史总是相似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远超那个时代,那他就会成为那个时代的人眼里的“小丑”,只有时间才能以最公平的视角来为他们正名。 他真的是一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无论他把自己包裹的再混蛋,他还是那个对音乐纯粹,想通过音乐唤醒人们意识的一位艺术领袖。为什么不再唱民谣,或许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更早的意识到,时代变了,如今,那些年轻人,那些可以改变世界的有生力量,需要通过摇滚才能唤醒。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呢,即使无人理解,但还是义无反顾的为了心中的那个理想主义冲锋陷阵。他绝对是infj(笑)。多说一句,cate的演技真的好绝,几个动作就把人物在大环境下的疲惫与人物本身灵动演了出来。 ✨第三个色调是冷的蓝绿色调,讲述了主角的恋爱故事。从两人相遇便持续了此色调,或许这就是导演就从这时便暗示了两人的结局。此颜色也是主角内心的外化,不管他对外表现的多么张扬与夸夸其谈,其实内心一直都是冷漠的,就像他自己说的,爱或许是他一生都无法理解的事情。 ✨ 第四个色调是暖黄色,此色调用做了两个时间段,这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是通过伪纪录片的形式来讲述他的中年时段,第二个一切回归平静的老年时期。暖黄的色调就好像经历了这一切之后的心境,平静,但却有着生命的重量。影片最后最后主角又一次跳上了火车,或许他从来就没有变过,经历了复杂又精彩的一生之后,他还是之前那个在火车上弹着吉他,说走就走的流浪少年。 ✨导演的功力真的好高,几个时间段的故事讲述的都非常不错,有始有终。几段故事的穿插也非常的丝滑。音乐的加入也恰到好处,因为有故事情节的支撑,即使放了很多首音乐也没有让电影沦为一部大型mv现场。

《我不在那儿》观后感(三):我不在那儿

1. 想看本片可以找出很多缘由 比如阴魂不散哪都有你的伍迪老妖 也比如YYDS克里斯蒂安贝尔.

2. 但决定是在今夜的唯一原因 是今早的如下微博. 不夸张说我审读了几遍以防自己看错 演绎了伍迪艾伦如何等价于最佳女演员.

3. 其实无需看电影 在搜索豆瓣查看播放资源时 短评已经给出答案.

4. 开屏字幕闪过间的im not her 是否映衬女性主角呢.

5. 知道有贝尔 也被预告有希斯莱杰 但名字一一出现时候才意识到 蝙蝠侠不是他俩唯一的共影.

6. 我一直无法感受迪伦音乐魅力. 但伴着开场画面 居然第一首歌就随着辩音识曲功能觉得很不错.

7. 他太帅了. 是她吗.

8. 格林威治村的名字已经够熟悉了. 更熟悉的是 我好像看到了华盛顿广场的拱门.

9. 贝尔出演的居然不是伍迪艾伦而是杰克罗林斯.

10. 真实的采访画面(可是我无法识曲的时候以及无法百度到杰克罗林斯的时候我目前有一丝怀疑这里是伏笔)间杂演员假演的时代照片夹杂电影情节夹杂黑白自叙画面 拍摄手法太棒了.

11. 虽然已然百分之九十的确定 但这一帧的出现让我终于确信 贝尔也好希斯莱杰也罢 他们扮演的 依然是伍迪艾伦.

12. 24个伍迪.

13. 贝尔太帅. 瘦即一切. (吃完这顿明天就好好跑一场)

14. 在播客里曾经听到过 伍迪艾伦最厉害的一点是伴随着时代演变或者说引领风格. 所以也就不奇怪本片的情节设定和拍摄手法了. 尤其是摇滚桥段 “他和之前不一样了” “他根本就是在制造垃圾音乐” 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15. 纯言气质 我会说 操 他就是伍迪艾伦.

16. 插播一句 我的ex今天pyq官宣了新男友. 恭喜.

17.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我果然还是只能接受口感最涩的赤霞珠. 梅洛实在太甜了 满嘴难受.

18. 边看边琢磨 下一部的安排. 短时间而爱 苏州河完胜 83mins.

19.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 周杰伦无疑更可能甚至超越成为华语圈的伍迪艾伦之存在 我也不会惊讶某一天类似于本片的周杰伦版本电影出现. 但内心深处 我更希望方大同成为那个人.

20. 电影的后半部分 说实话我已经完全lose track. 毕竟记得与否 第二天醒来可能一个样.

21. 告诫明天清醒的自己. 切莫以为此刻我还能清晰留言 实际上已对影片本身 不述其他 少有留印.

22. 作为佐证也好 纪实也罢 此刻 22:22 电影行进如旧 而我显然已醉!

23. 所以看下来 最大化遗憾并不在于音乐的缺失 而在于劳动力的速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