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茶泡饭之味》影评精选

《茶泡饭之味》影评精选

《茶泡饭之味》是一部由小津安二郎执导,木暮实千代 / 鹤田浩二 / 佐分利信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泡饭之味》影评(一):所有的无聊琐碎,也终将在一碗暖暖的茶泡饭中消失殆尽

《茶泡饭之味》(1952年) 在长辈的安排下,出生于农村的佐竹先生与家庭优越的千金小姐妙子结婚了,随着时间推移,两人之间的差异愈发明显,妙子对佐竹愈发不满,终于,两人的矛盾在对侄女是否应接受包办婚姻这件事上集中爆发,一气之下,妙子拒绝与丈夫沟通,双方陷入冷战。 很奇怪,获得了片刻宁静的妙子,并没有因此感觉到开心,当佐竹因飞机故障返航重新回到家里,妙子选择了为丈夫亲手制作茶泡饭,在共食茶泡饭的过程里,夫妻二人达成和解。 一如既往的家长里短,于清淡中见新意。是烟火气息,也是新时代婚姻关系的新局面——它让我们看见,即便时代在进步,像佐竹那样传统的,沉默隐忍,不善言辞的人物依然存在,指望他们改变,太不现实。选择接受,并在不动声色中达成彼此的和解,才是王道。 耐着性子,撇去浮沫,一番暖心与不予言说的妥帖自然踏来,所有的无聊琐碎,也终将在一碗暖暖的茶泡饭中消失殆尽。

《茶泡饭之味》影评(二):小津对生活的的感受力真的不是吹的,和伍迪艾伦并驾齐驱吧,而且还不会神神叨叨的

沉不下心来不要看小津,没点生活阅历也不要看小津,什么南柯一梦阶级对立反叛女权婚姻悲哀,看完电影看评论一脸懵bi。就说你要是对一个人没感情还会在跑出去玩的时候对着一群鱼指桑骂槐骂闷蛋么?还有一句台词是“真不和就离婚了”大意,忘了在那。片子讨论的是婚姻里重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处理不同人直接的矛盾。阶级不同造成的生活习惯差异只是比较表象明显而已。年轻的那对可以说是两人的对照,你要看不明白看到最后追女孩那段也该明白,妻子只是在闹小脾气。开始看上去丈夫是“有点闷”但看到最后觉得真是了不起,还真是“可靠”呀。

还有些细节值得琢磨,比如闺蜜出去看比赛发现闺蜜丈夫带别的女人后说买衣服,可能我会再看一遍吧。说实话不太喜欢本片,尤其前面看得好闷,看多了现在的片子很难切换过来,不过小津的片子莫名地有种恬淡的节奏,看完很舒服。小津对生活的的感受力真的不是吹的,和伍迪艾伦并驾齐驱吧,而且还不会神神叨叨的,哈哈哈。

《茶泡饭之味》影评(三):笔记(2021.10.3)

温泉场景如此强烈地提示《欢乐时光》(不,应该反过来说),但那是表象的表象。事实上,这是小津最充满间离效果和冷幽默的独特新浪潮式作品。对话的拍摄者仍然是我们熟识的那个小津,带着低机位和略微布莱希特的表情管理术;尽管区别细微,但敏锐的观众会知道对话本身总是不完全像小津,时不时会遥远地传出布努埃尔、贝克特和道格拉斯·瑟克的泛音。每一个戏剧动作都要么是默片式的夸张(战后小津的人物从未溜走得这么快),要么是软弱的模仿(想想飞机前送别的镜头),但这仅仅更加突出动作之下我们无法回避的意指,在一种洪常秀般的冷幽默中。一个静止状态或动作的镜头常常被拉长得超出一切预期,拉长得直到一种不留情面的喜剧性从中尖锐地冒出来。——确实,飞机故障之后插入的是一个有趣而卡佛般几乎诚恳的故事,然而结尾一段因粗暴而显得微妙的对话以及最后那个极度戈达尔化(尽管戈达尔本人在1952年还什么都不是!)的镜头却让你不得不重新思考一切。

此外:奇妙的艳俗配乐(成濑的用法则完全不一样,你将看到),乘人不备的音轨剪切,还有那诡异的铁道桥和偶而惊现(《定理》的味道)、令人愉悦(洪常秀的味道)的镜头推移……

B+

《茶泡饭之味》影评(四):《茶泡饭之味》————苦涩还是甘香因人而异!

不喜欢这部作品,在于我个人的主观臆断。当然任何一篇影评,抛开表层看肌理,那都是对导演与编剧的一种僭越,因为它靠你的观影经验与感受去认为与理解,然后才去用评论表达自己,不是嘛。

这片子我看到的关键词有两个,文学性与出轨。只源于导演是小津且在那样的时代。所以欲望是有传统观念在无形的束缚着她。如若不然,妙子是注定要在外面找男人的。夫妻生活中,不顺眼、扯谎去撒欢、瞧不起,满满的一副丈夫配不上自己的阶级感,优越的不可一世。这种状态在真实的夫妻生活中,是很难最后还可以和解的,因为这是三观问题——当你觉得一杯星巴克不仅仅是饮品,而另一半喝速溶咖啡都觉得苦,那是无法沟通的!但这一切在某一天通过意外惊喜,遇见一个贴合的人,所导致身心愉悦。就会解决以上全部问题,这就是性!

第二点是文学,在小津如此温润的影像中,从未链接过文学方面的延展,而《茶泡饭之味》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学的独特性,且接受西方文学的普遍性。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说”不想结婚是因为看了太多的西方文学”,当然我无法参透小津想说的是哪位大师的哪部作品。但通过通篇故事,就好似在看一段荒诞的夫妻生活,两人都被现实压抑的无法呼吸,可笑到甚至是曹禺也未必写出这样的故事,相声的贯口安上了小品的“酒”,给战后的大和人民与未来的电影观众,带来不小的谈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