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曲难忘》的观后感大全

《一曲难忘》的观后感大全

《一曲难忘》是一部由查尔斯·维多执导,保罗·穆尼 / 梅尔·奥勃朗 / 柯纳·王尔德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曲难忘》观后感(一):对人物的塑造简直无语

作为一个乔治·桑的狂热粉,看完这部片是真的有点生气,完全把她塑造成了控制欲极强的冷漠女人嘛。很多人因为这部片讨厌桑,我很伤心,她对肖邦其实挺好的。果然除肖邦外其他人都成陪衬了。再说,肖邦在巴黎也不是那样成名的吧。两颗星给肖邦和桑,另一颗给肖邦的音乐。相比起来我更喜欢《春光奏鸣曲》,虽然也不能说有多好。

《一曲难忘》观后感(二):一曲难忘

肖邦邂逅了女强人作家乔治·桑并被其深深吸引,然而乔治·桑对他的爱却更多的是一种占有,她让肖邦断绝与旧日联系,专心在屋里终日作曲,只准到贵族沙龙演奏,不准举办公开售票的演奏会。就在与世隔绝的爱情和音乐空间里,肖邦的肺炎日渐恶化,而与此同时,远在波兰的亲朋却在最近一次抵抗运动中全部被捕,急需赎金。而虚弱的肖邦,唯一的筹钱方式只有赌上性命举办演奏会,一面是情人的极力反对,一面是故乡人民的安危,面前是自己不治的身体与黑白的琴键,年轻的肖邦将如何抉择……

《一曲难忘》观后感(三):驴也有耳朵,它会听音乐吗?

青年的肖邦恢弘、天真、叛逆,追求自由。 在公开场合面陈: “我不在沙皇的屠夫面前演奏!”,太刚了。

整部剧的笑点全在老师身上。Chopin的老师像个老顽童,两人亲如父子,老师为他的出道耗费心血,甚至比父亲更能理解他。老师陪伴他从“天才?巴黎大街上,一个法郎能买三个”的状态,直到第一场演出结束,认识了乔治桑。

当时李斯特已然是大师,Chopin与李斯特见面即是知音。而乔治桑,在Chopin的第一场音乐会后对其乐评支持,并邀请他到公爵夫人的宴会,晚会上,李斯特为Chopin引荐,使得Chopin名声大噪。

乔治桑在当时是个特别的女人,小个子穿男装,主张女权和一妻多夫,Chopin爱上了她。但是,乔治桑本质上是个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者,非常坚强,甚至到了强硬的地步,在老师看来自私自利,教唆Chopin仅在私人沙龙弹奏,因为她认为开音乐会对一群牛弹琴是浪费生命,加上Chopin的身体不好,开演奏会等于自杀。

然而,肖邦是在集体主义环境下长大的,他虽然追求自由,但骨子里流着集体主义的血,我想乔治桑身上的那种纯自由纯个人的理念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所以他才会爱上乔治吧。最终,肖邦终于在演奏会后死去,在老师与初恋情人这些代表着波兰人民的陪伴下死亡。

他的一生充斥着集体主义者对自由的追求与矛盾痛苦,他与乔治桑同居的日子也许是仅为个人而活的最快乐的日子。但是,一个胸有沟壑的天才往往不会仅为自己而活,外界的牵绊往往会成为天才陨落的缘由。这是天才的悲剧命运。

“独裁者掀起人民的仇恨,使他们没有时间去关注生活、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因为假如我们抓住这些权利不放,吸血鬼就不好办了。”

一曲难忘 (1945)

7.8

1945 / 美国 / 传记 剧情 音乐 / 查尔斯·维多 / 保罗·穆尼 梅尔·奥勃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