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灯就睡觉:哈佛医学院高效睡眠指南》读后感锦集

《关灯就睡觉:哈佛医学院高效睡眠指南》读后感锦集

《关灯就睡觉:哈佛医学院高效睡眠指南》是一本由(英)格雷格·D·贾克布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4图书,本书定价:46元,页数:2021-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灯就睡觉:哈佛医学院高效睡眠指南》读后感(一):关注睡眠,降降温吧

突如其来地发起了对睡眠的研究,这是我的“好好睡觉”系列第一本书,这本书很适合入门,其中有很多关于睡眠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比如对安眠药的使用、比如原来比较凉快的房间更适合睡眠,等等。最近也听了很多和睡眠有关的播客,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睡得好白天才会好。咱就是说 希望咱都能睡个好觉!

《关灯就睡觉:哈佛医学院高效睡眠指南》读后感(二):治疗失眠

《为什么我们要睡觉》、《睡眠革命》、《关灯就睡觉》、《睡出好心情》,从原版的出版时间看,分别是2017, 2016, 1999, 2009。所以关灯就睡觉应该是鼻祖了,从文中也可看出作者是cbp的发明人。 这几本书对于睡眼都推荐使用心理疗法,具体的是认识行为疗法(CBT--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具体地就是通过认识来生成类似安慰剂的效果,最终改善睡眠。认识的关键是通过科学的事实克服失眠的焦虑。行为是需要通过一些睡前/白天的行为形式从而心理上更加有助于睡眠。 《为什么我们要睡觉》中对于REM(快速眼动睡眠)的重视从其它三本更多。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睡觉》与其它几本书小的分歧点,后者主要关心深度睡眠,并认为时间长短没有宣传中那么重要。《关灯就睡觉》中即认为70%的睡眠就能保证人的思维敏捷度,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REM对于创造力的影响没有在衡量标准内。所以两者所依据的科学事实有所偏重,得出的结论仿佛有所分歧,但事实在两者是为了回答不同的问题,前者是想解释睡眠的重要性和找到好睡眠的要素,后者主要是为了帮助有睡眠障碍的人重构有助于睡眠的认知。

《关灯就睡觉:哈佛医学院高效睡眠指南》读后感(三):失眠怎么办?

治疗失眠,除了安眠药,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失眠治疗专家的答案是:改变想法、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加强锻炼……《关灯就睡觉:哈佛医学院高效睡眠指南》一书从科学角度,把失眠的原因、对策讲得很明白。如果你受失眠困扰,此书值得一读。 1.失眠不可怕,“害怕失眠”才可怕 人的思想、情绪,与失眠密切相关。失眠会引发负面思想(如“今晚又要失眠了”),进而产生恐惧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思想、负面情绪会加重失眠,从而形成“负面思想-负面情绪-失眠-负面思想……”的恶性循环。 因此,专家提出“积极睡眠思想”的概念。与上述负面思想相反,积极睡眠思想是对睡眠正面、正确的思考,即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睡眠观”。这些观念包括:1.相信失眠是可以治疗或缓解的;2.失眠对第二天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3.失眠的主要后果是负面情绪,而情绪我们是可以改善的。 总而言之,失眠没有我们想象的可怕。 当调整了对失眠的心态、形成自己的“积极睡眠思想”后,再加上一些“助眠行动”,我们就离克服失眠不远了。下文提到的“助眠习惯”,综合运用效果会更好。 2.锻炼改善睡眠 我们都知道,锻炼可以改善睡眠和健康。但为什么锻炼能改善睡眠?很多人可能不得而知。科学的解释是:锻炼通过调节体温来改善睡眠。 体温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体温下降时,人容易入睡;体温上升时,不容易入睡。随着体温下降,人入睡后,直至清晨体温降至最低。随着一天活动的开始,人的体温开始上升,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到夜晚临睡前,体温降低,如此循环往复。尽管体温在一天内的变化幅度大概仅有1.5摄氏度,但正是这个变化影响着睡眠。 当今的上班族受久坐、缺乏运动的影响,阻碍了一天内的体温升降节奏,从而失眠越来越普遍。 锻炼时,体温会升高;锻炼结束后,体温持续回落。需要注意的是,锻炼结束后3小时内,虽然体温在回落,但并未达到适宜入睡的温度。因此,入睡前3小时运动,会更难入睡。专家的建议是,睡前4~6个小时锻炼最有助于睡眠。 3.确保“关键睡眠时段” 如果你本该晚上11点睡着,结果失眠导致凌晨两三点才睡着,这种情况也不必恐慌,只要能睡到早上七八点,通常对白天影响不大。 失眠治疗专家提到“核心睡眠”的概念,通俗讲就是“关键睡眠时段”,这个睡眠时长大概是5.5个小时。决定人精力状态的正是这个睡眠时段,而非通常所说的“要睡够8个小时”。 这个关键的5.5个小时睡眠时段,也并非必须是连续的。 根据睡眠规律,睡眠周期从“半醒半睡阶段”(几分钟),到“浅眠阶段”(约40分钟),再到“深睡阶段”(约45分钟),再回到“浅眠阶段”(几分钟),进入“有梦睡眠阶段”,一个睡眠周期大约90分钟。无论我们整晚睡了5个小时还是8个小时,都按这个睡眠周期循环。睡眠质量高的人,一夜会经历5次左右这样的睡眠周期。 每个睡眠周期存在差异:前面的睡眠周期,深睡阶段持续时间长;后面的睡眠周期,有梦睡眠阶段持续时间长。因此,深度睡眠主要在前半夜,有梦睡眠和浅度睡眠多在后半夜。 了解睡眠周期后,我们就会明白,即使晚睡了几个小时,或者半夜醒来几次,我们一晚至少也会经历1-3个睡眠周期,也能保证一定的“核心睡眠”。 不过,随着年龄变大,深度睡眠逐渐减少。这就是为何老年人睡眠少、睡眠浅的原因。 4.固定起床时间 很多上班族有个习惯:周末睡懒觉“补觉”,结果工作日前天晚上失眠。对此专家建议,可以适当“补觉”,但不要睡过头,最好控制在1个小时内。 有个简单的助眠法则:从早上起床算起,清醒时间越长,大脑越渴望睡眠。这就是为何“补觉”不宜过长,因为起床太晚,入睡时间相应会推迟。午睡时间不宜长也是这个道理。 进而我们可以得知,入睡习惯与起床习惯是密切关联的。掌控了起床时间以及一天的清醒时长,相当于做好了助眠的基础工作。 5.日光、沐浴也可助眠 上班族通常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接触日光时间较少,影响体温的变化和睡眠。从睡眠角度来说,室内光与日光对人体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在晴朗的日子,去室外走走,可以很好地调节体温升降,有利于缓解失眠。 同样的道理,泡热水澡也能引起体温变化。但刚泡完澡体温还比较高,不易入睡,泡澡时间与睡觉时间相隔2个小时比较适宜。 另外,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并减少杂念,都有助于睡眠。读书、看电视、做家务……只要能让自己放松、让意念集中的事,都可试一试。避免争执、工作等带来紧张感的事情。 6.“翻来覆去睡不着”怎么办 如果试了各种办法,还是失眠怎么办?专家的建议是,当你“翻来覆去睡不着”时,不要继续强迫自己睡,可以去另一个房间,做一些放松的事,比如看书、看电视等,直到有了困意再去睡。如果重新躺下还是睡不着,就重复以上放松活动,直到睡着为止。 当然也可以在床上看书、看电视,只是时间不宜太久,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因为我们要和床之间建立一种“睡眠暗示”——一到床上就想睡觉;而非“清醒暗示”——一躺下就不困了。 从睡眠的角度来看,大脑运作分为“清醒系统”和“睡眠系统”,“醒久必睡、睡久必醒”是大脑睡眠系统运作的基本规律。人的身体作息活动只要保持良好习惯,顺应大脑自身运作规律,就能顺其自然地缓解失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